过某,男,51岁。
初诊:1965年6月13日
始为恶寒发热,次日寒罢热退。今面目发黄,右胁下压痛,食饮减退,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冻。尿黄。舌苔黄,脉弦滑。外感时邪,内蕴湿热,内外相合,壅于肠胃,气血凝滞,腑气不通。拟清热利湿、通腑导滞之法。
茵陈12g 栀子10g 大黄10g 黄连5g 黄芩7g 黄柏7g 槟榔10g 枳实7g 广木香5g 甘草4g 二剂
二诊:1965年6月15日
目黄减退,腹痛轻微,大便基本正常,精神好转。舌苔薄黄,脉滑数。仍服原方二剂。
三诊:1965年6月17日
黄疸续退,腹不痛,但头痛,脉滑数。湿热未清,再从原法出入。
茵陈12g 栀子10g 大黄10g 黄连5g 黄柏7g 青皮5g 菊花10g 甘草4g 三剂
四诊:1965年6月20日
病已向愈,惟头痛未止,纳食较少。虽苦寒不宜太过,但清利之法当守。
茵陈12g 栀子10g 黄连5g 青皮5g 猪苓10g 金钱草10g 茯苓10g 泽泻10g 四剂
五诊:1965年6月24日
诸症消失,饮食正常。
按:本例黄疸与痢疾相兼,湿热之毒较重。同张案相比,症状与治法同中有异。初诊处方都是茵陈蒿汤合枳实导滞丸加减,均用槟榔、枳实行气消积,但前案加厚朴燥湿除满,开中焦之阻塞;本例增木香调气,使腹痛后重可除。前案肝胆与肠胃湿熟之毒并重,前后分消之药几乎各半,本例肠道湿热之毒偏重,以清热解毒、导滞通腑之药为多。可见先生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不为病惑,亦不为方泥。
李元馨先生,字文炳,号大勉,江西临川博溪村人。生于公元1893年,卒于公元1984年,享年九十一岁。祖父圃孙,精于歧黄之术,著名于抚州。先生早年丧父,从祖父习医,尽得其传。悬壶赣东六十余载,医术高明,学验俱丰,誉驰四方,遐迩同钦,为江西省当代著名中医之一。兹辑录李元馨先生医案选萃,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