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卢某,男,2019年11月07日首诊。
主诉:左侧肢体乏力伴左下肢胀痛进行性加重1年余。
病史提供: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乏力,伴左下肢胀痛、不自主震颤,走路不稳,无明显上肢麻木胀痛等不适,自觉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偶有胸闷,1年来,上诉症状出现进行性加重,行走时明显,食纳可,夜眠可,大便难解,小便正常,余未诉特殊不适。舌略胖,边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沉。
刻诊: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左侧肢体乏力伴左下肢胀痛、不自主震颤,走路不稳,行动迟缓,大便难解。舌略胖,边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沉。
查体:T:36.6℃,P:78次/分,R:20次/分,Bp152/80mmHg。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及腹部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双上肢及右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下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余无特殊。
中医诊断:痿证
辩证:肝肾亏虚 虚风上扰
治法:滋肾阴,补肾阳 益气祛风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熟地黄20g 麦冬20g 桂枝10g 石决明30g 山茱萸30g 石菖蒲15g 白附片15g 茯神木30g 巴戟天20g 天麻20g 五味子15g 肉桂30g 丹参30g
中药3付,每天一剂每日三次,口服。
二诊:2019年11月14日,患者诉左侧肢体乏力伴左下肢胀痛、不自主震颤,走路不稳,行动迟缓均较前好转,大便难解。舌略胖,边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加用肉苁蓉温阳,石斛养阴增液。
熟地黄20g 麦冬20g桂枝10g 石决明30g 山茱萸30g 石菖蒲15g 白附片15g 茯神木30g 巴戟天20g 天麻20g五味子15g 肉桂30g 丹参30g 肉苁蓉 30g 干石斛 30g
中药3付,每天一剂每日三次,口服。
三诊:2019年11月21日,患者诉左侧肢体乏力伴左下肢胀痛、不自主震颤,走路不稳,行动迟缓均较前好转四、五成,大便难解较前好转。舌略胖,边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加用太子参益气养阴。
熟地黄20g 麦冬20g 桂枝10g 石决明30g 山茱萸30g 石菖蒲15g 白附片15g 茯神木30g 巴戟天20g 天麻20g 五味子15g 肉桂30g 丹参30g 肉苁蓉30g 干石斛 30g 太子参30g
中药3付,每天一剂每日三次,口服。
四诊:2019年11月28日,患者诉左侧肢体乏力伴左下肢胀痛、不自主震颤,走路不稳,行动迟缓均好转六成左右,大便已通畅。舌略胖,边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加用黄芪以增加益气之力。
熟地黄20g 麦冬20g 桂枝10g 石决明30g 山茱萸30g 石菖蒲15g 白附片15g 茯神木30g 巴戟天20g 天麻20g 五味子15g 肉桂30g 丹参30g 肉苁蓉30g 干石斛 30g 太子参30g 黄芪30g
中药3付,每天一剂每日三次,口服。
患者服药后症状逐渐缓解,乏力胀痛等情况基本好转,后病情好转出院。
讨论:痿证是指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1《素问●痿论》中有“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泻口苦,筋膜干,筋膜千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千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并提出皮痿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等五瘘的见症2。叶天士《临床指南医案·痿论》中将痿病之因概括为“肝胃脾肾,气血津液之虚”,使补益肝肾成为本病的施治大法3。《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痿之为状,……由肾水不能胜心火,……肾主两足,故骨髓衰竭,由使内太过而致然4。"《地黄饮子》出自金·刘完素《宣明论方》卷二,主治“内夺而厥,舌喑不能言,二足废不为用。肾脉虚弱,其气厥不至,舌不仁。经云喑痱足不履用,声音不出者”,主治瘖痱,方中以干地黄为主,用清水微煎为饮服,取其轻清之气,易为升降,迅达经络,流走四肢百骸,以交阴阳,故名“地黄饮子”。其药物组成:熟干地黄(焙)12g,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石斛(去根)、肉苁蓉(酒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麦门冬(去心,焙)、菖蒲、远志(去心)各15g,生姜3片,大枣5枚组成。功能补肾益精,滋心开窍。5治中风失语,两足萎弱,也用于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等肾阴肾阳两虚者。随着近年应用的进展,现拓展用治疗晚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卒中后遗症、脊髓炎等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阴阳两虚亦有较好疗效。6
该患者因左侧肢体乏力伴左下肢胀痛时间较长,查体双上肢及右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下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舌略胖,边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均为阴阳两虚兼气虚之象,陈老以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巴戟天温壮肾阳,三药合用以治下元虚衰,阴阳两亏;然患者大便难解,考虑肾阳气虚,以附片、肉桂辛热,温养下元,麦冬、五味子滋阴,而患者尚未出现舌强不能言语之征,故陈老去原方中开窍化痰之物——远志、茯苓,加以石决明、茯神木合石菖蒲平肝安神,天麻祛风通络,丹参活血、桂枝温阳通脉,二诊患者症状稍缓解,说明该病辩证准确,用药得当,遂加用肉苁蓉加大温阳之力,石斛以增强滋阴之效,三诊患者诉症状好转四、五成,遂予以太子参以益气养阴,四诊时患者症状已基本好转,予以黄芪加强益气功效,陈老根据患者症状,灵活运用方中药物,再通过加减药物达到对症治疗,是丰富中医理论与药物应用的体现,值得吾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