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颤证瘀血阻络证医案

来源:

黄某,男,70岁,2006年3月18日初诊。病者头振摇、两手颤抖6个月。3个月前经CT查脑萎缩。近2个月来用美多巴治疗,日3次,每次0.25克。现面色晦暗,头轻摇不止,两手颤抖,写字亦抖,神情呆滞,动作笨拙,起步困难,两脚难以离地,头晕头痛,失眠,乏力,口微干,大便如羊屎样,1周1次,唇舌暗红,舌尖密布瘀点,舌下静脉怒张,苔薄白,脉涩,血压150/90毫米汞柱。

处方:黄芪30克,新开河参10克(另炖),田七15克,丹参15克,当归10克,水蛭6克,地龙10克,桃仁10克,熟地15克,川芎15克,天麻10克,秦艽10克,酒大黄5克(后下)。

7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 头摇稍减,头晕头痛明显减轻,大便通,日1次。上方去大黄,服用15剂。

三诊 头摇手颤减轻,手能握物,睡眠改善,血压正常。上方继服15天。

四诊 头摇手颤明显减轻,头晕头痛消失,睡眠、步态基本正常。上方配30剂,久煎去渣浓缩,烘干装入胶囊,每天服原汤剂剂量1/6,美多巴用量减半。半年后诸症消失。面色红润,唇舌色淡红,瘀点退,血压正常。嘱再配20剂如上法制成胶囊服之,4个月后康复。

此为血瘀阻络,肢体筋脉缺乏润养而致。方中当归、川芎、田七、丹参、桃仁、地龙、水蛭活血化瘀养血;黄芪、新开河参益气通血脉,促进血运;秦艽、天麻息风定振;大黄活血化瘀且通便。瘀去血活,气足脉通,肢体得荣润而颤止,正如王清任日:“气通血活,何患不除。”

【讨论】

中医古籍对颤证早有论述,如《证治准绳·颤振》曰:“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中医认为本病以血虚阴亏为主,实以瘀、痰、风、火为主,治当补虚为主兼以祛邪。本病为虚风内动,脑海、筋脉失荣所致。各型颤证,均应结合理血,以活血养血为主,从而促进血运,改善微血循环,使脑海筋脉供血荣养正常而颤渐止。当方药有明显疗效时,最好制成丸散片剂,宜于服用。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