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6岁,护士。因“双上肢颤抖5年余”就诊。
病情描述: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轻微颤动,于当地医就诊,检查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未予治疗。又过了一年多,震颤较前加重,再次前往某医院就诊,诊断为特发性震颤。因未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未积极治疗,后症状进行性加重,遂于我部就诊。
症见:双上肢颤动伴无力,时感头颈及背部发麻、发紧,精细活动受限,劳累和情绪紧张时症状加重,休息后稍缓解;身体消瘦,易疲劳,影响工作和生活;纳少、眠可,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查体:双上肢肌力和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颅脑CT及肌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西医诊断:特发性震颤。
中医诊断:颤证(阳虚气弱、肾虚髓亏型)。
治则:百草熄风饮加减,益气升阳,补肾益髓,调补阴阳兼熄风通络。
疗效:2个疗程后,患者双上肢颤动伴无力减轻,头颈及背部仍发紧,精细活动仍受限;继服2个疗程后,双上肢颤动伴无力明显减轻,仅在劳累或情绪紧张时出现,精细活动受限减轻明显,纳、眠好转;后继服1个疗程后,双上肢颤动伴无力症状基本消失,仅在劳累或情绪紧张时偶有头颈及背部发紧,精细活动及非精细活动均无障碍,纳、眠可,二便调;后巩固治疗1疗程,整体改善明显,精神状态良好,无其它不适,停药。
本病病程较长,服药后短期效果不显著,守方服1至2疗程后开始见效。同时还需配合精神治疗,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放松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劳累,适当听听音乐,以及适当功能锻炼,,增加营养,疗效更显著。总的看来,中药百草熄风饮加减治疗特发性震颤,切中病机要害,疗效颇佳。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主要表现为动作性或姿势性震颤,并且具有遗传倾向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以上肢远端震颤最为常见,常累及头部,及口面部,少数也可见于下肢。多数患者在注意力集中、情绪紧张、拿轻东西或者做精细动作时震颤加重,部分人饮少量酒可以缓解震颤症状。
现代医学对特发性震颤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但是诸多副作用,尤其对合并有相关禁忌症的患者,使得患者依从性并不高。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颤证”范畴,《黄帝内经》说:“年至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认为特发性震颤病症的形亏虚,阴不制阳,以致虚风内动,筋脉失养,筋脉不能任持自主,随风而动,牵动肢体及头颈颤抖摇动。今运用中药百草熄风饮加减,辨证施治,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