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周某,男,55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因长期右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于2022年10月2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十余年,2012年发现肝脏占位,直径1cm,实施手术切除,病理诊断结果为良性,术后一直进行抗病毒治疗,口服恩替卡韦。至2022年10月初,复查时显示肝脏占位已有十多个,最大直径5cm。在省肿瘤医院应用介入、靶向等治疗,副作用明显,疗效不佳;故来我院求诊。症见右上腹胀痛,易怒,口干口苦,恶心,耳鸣耳聋,眠差,手足凉。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细。血压:140/100mmHg。自带化验单:生化:总胆红素↑32.0umol/L、间接胆红素↑21.4umol/L、直接胆红素↑10.6umol/L;甲胎蛋白↑4232.09ng/mL(2022-09-28)。
诊断:原发性肝癌(肝郁脾虚证)
治则:扶正祛邪、健脾化湿、疏肝理气、活血解毒、散结消癥。
处方:黄芪100g、党参100g、熟地100g、山萸肉100g、枸杞子100g、麦冬100g、制首乌100g、夜交藤150g、菟丝子100g、柴胡75g、黄芩50g、枳实75g、厚朴100g、茯苓100g、香附75g、木香75g、半夏75g、砂仁100g、陈皮100g、白花蛇舌草150g、金钱草150g、石见穿100g、白英100g、山药100g、半枝莲100g、半边莲100g、山慈菇100g、鸡血藤150g、珍珠母150g、煅龙骨100g、煅牡蛎100g、延胡索100g、焦三仙各100g、鸡内金100g、僵蚕100g、蒲公英150g、连翘100g、重楼100g、垂盆草100g、夏枯草100g、炒薏苡仁150g、知母100g、牡丹皮100g、丹参100g、益母草100g、炒酸枣仁100g、地龙100g、皂角刺100g、五味子100g、巴戟天50g、当归50g、焦栀子75g、西洋参100g、肉桂50g、天麻100g、续断100g、骨碎补100g、甲珠50g。
上药浓煎取汁,加阿胶100g、鹿角胶100g、龟板胶100g制作中药膏方。每日早晚饭后各服一调羹,温开水送服。嘱其忌辛辣刺激、煎炸油腻等食物,调情志,慎起居。
同时服用院内制剂复方青龙衣微丸每日两次,每次5g餐后口服。
二诊:2023年2月17日。自述服上药后诸症好转,舌暗红,苔薄白,脉沉弦细。血压:140/90mmHg。生化:总胆红素↑27.8umol/L、间接胆红素↑22.4umol/L、直接胆红素5.4umol/L。甲胎蛋白↑1000ng/mL。乙肝DNA低于正常上限值(2023-02-14)。处方:上膏方去制首乌,延胡索改为150g,加五味子100g、茵陈150g,制作中药膏方,继续服用以巩固治疗,随诊。
按语: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发生在肝细胞和肝内胆管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其中以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正气虚损,加之感受邪毒、七情内伤、饮食失调、素有旧疾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病理产物相互搏结终成有形之物,中医理论中虽无肝癌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归属于“癥瘕”“积聚”范畴。
本案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数年,损伤正气,饮食失调,情志失宜,久则肝病及脾,脾失健运,气虚血瘀,痰瘀交阻,导致肝癌的发生。治则:扶正祛邪、健脾化湿、疏肝理气、活血解毒、散结消癥。
原发性肝癌病机复杂多变、虚实相兼,中药汤剂治疗短期间难以恢复,且味苦难以坚持服用。笔者经多年临床验证中药膏方具有针对性强、作用持久、服用方便等优势,对于肝癌的治疗与恢复有着显著的疗效。
中药膏方的组方,笔者按照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所提出的三元组方原则来进行施方用药。一是“扶正祛邪”,主要治疗病症;二是“调体质”,根据患者体质情况进行整体调理;三是“和胃气”,调理脾胃,以保证长期服药不伤脾胃。
本案属原发性肝癌,根据综合调理,标本兼治的原则,运用三元组方思路如下:
第一单元,主要针对患者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癌主要病症,采用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选方用药。方用参苓白术散和左归丸为主,以补气健脾,益肾扶正,同时配伍半夏厚朴汤加山慈菇、鸡血藤、丹参等化痰散结、活血祛瘀生新;
第二单元针对患者经常心烦易怒、口干口苦、眠差多梦等症。采用疏肝解郁,养心安神,健脾祛湿为治疗原则。方用柴胡疏肝散、酸枣仁汤、丹栀逍遥散等健脾疏肝,同时配以茵陈蒿汤加金钱草、蒲公英、重楼等清热解毒利湿;
第三单元主要用保和丸、健脾丸等达到护胃的效果。
本案的实践证明,运用三元组方的原则,可以发挥中药膏方的优势,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治疗前(总胆红素32.0umol/L、间接胆红素21.4umol/L、直接胆红素10.6umol/L;甲胎蛋白4232.09ng/mL)
治疗后(总胆红素27.8umol/L、间接胆红素22.4umol/L、直接胆红素5.4umol/L。甲胎蛋白1000ng/mL)即治疗后甲胎蛋白明显降低,胆红素趋于正常。
张雅丽,黑龙江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消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指导教师;国家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名中医,首届“龙江名医”,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擅长治疗: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胆囊炎,胆石症,心悸,失眠,痛风,更年期综合征等。张雅丽教授还擅长运用中药“膏方”治疗慢性肝病,恶性肿瘤及肿瘤术后和放化疗后的调理和康复;亚健康调理,内分泌代谢病康复等内科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