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81岁,2017年2月16日初诊。主诉:检查发现直肠癌伴肺转移1个月。患者2017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诊断为:直肠癌,肺转移;二代基因检测KRAS突变。因高龄未进行西医系统治疗,求治于中医。
刻诊:偶有大便带血,色鲜红,无腹胀,纳可,眠可,体力尚可,大便2次/d,不成形,既往黏液便,夜尿1次,体重稳定,平素脾气急躁。舌暗红瘀斑中裂,苔白腻,脉弦数。2017年2月6日胸部CT:双肺多发转移瘤,最大直径1.2 cm。
四诊合参,辨证为肝郁脾虚,痰瘀内结。
处方:柴胡6 g,白芍15 g,黄芪15 g,太子参30 g,茯苓10 g,白术10 g,阿胶珠10 g,黄连3 g,炙甘草6 g,地榆炭10 g,蜜槐角10 g,女贞子10 g,预知子15 g,黄芩3 g,墨旱莲10 g,红豆杉6 g,伏龙肝30 g,赤石脂15 g,石见穿15 g。
共20剂,1剂/d,水煎服,早晚分服。复方斑蝥胶囊,3粒/次,2次/d。
2诊:2017年3月6日,纯中医治疗20 d后,便血未能有效控制,在前方基础上联合卡培他滨,3粒/次,2次/d,每连续服用14 d,停服7 d。
予前方续服,共80剂,1剂/d,水煎服,早晚分服。
3诊:2017年6月1日,大便带血已无,便意频频,肛门下坠,黏液便;纳差,眠一般,夜尿3次;KPS评分:70分;舌红苔黄腻,脉弦数。2017年3月24日行CT检查:双肺多发转移灶,大者直径1.2 cm。
证属脾肾亏虚,湿热下注,调整处方为:黄芪30 g,炙黄芪30 g,柴胡10 g,黄连6 g,黄芩3 g,葛根6 g,车前子10 g,滑石10 g,党参10 g,茯苓10 g,补骨脂10 g,肉豆蔻10 g,麦夫炒苍术10 g,炙甘草6 g,鸡内金10 g,炒三仙30 g,五味子10 g,制吴茱萸3 g,炒谷芽10 g,麦夫炒白术10 g,伏龙肝30 g,女贞子10 g,墨旱莲10 g。
共60剂,1剂/d,水煎服,早晚分服。卡培他滨,3粒/次,2次/d,每连续服用14 d,停服7 d。
后患者多次复诊,2017年10月16日胸部CT:双肺多发转移瘤,增大增多,最大者直径1.8 cm,评效PD,中药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肺转移灶稳定7个月。患者因高龄,未行西医标准化疗,调整治疗方案为“中药+小剂量阿帕替尼+小剂量替吉奥”治疗,至2019年10月,Ⅳ期生存期已33个月。
按语:老年女性,脾阳不振,运化无力,酿湿生痰,阻滞脉络,形成瘀血,痰瘀内结,邪气积聚日久,发为肠癌;脾阳不振,统摄无权,血溢脉外,则为便血。初诊时患者以大便带血为主要症状,治以温运脾阳,摄血止血,辅以祛邪抗癌,以四君子汤加赤石脂、伏龙肝,方取黄土汤之意,温运脾阳以摄血;地榆炭、蜜槐角加强止血之力;石见穿、预知子、复方斑蝥胶囊解毒抗癌。纯中医治疗后便血未能有效控制,联合足量卡培他滨,加强抗肿瘤之力,后大便带血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