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男,28岁,住院号:470941,入院日期1964年12月2日,出院日期1964年12月19日。
主诉:一个多月以来左手无名指红肿,半个月来发冷发烧。
现病史:患者在劳动时油泥污染,引起左手无名指甲周红肿作痛。10月28日曾行切开引流,红肿未消。11月初拔除指甲并扩创,术后,红肿反而明显加重,有跳痛,曾服用中西药仍未见消。最近半个月以来,局部红肿向手掌部扩大,患指不能活动,伴有发冷发热,心中烦急,夜寐不安,食纳尚可,大便干,小便黄赤。1月30日来我院门诊,收入院。
检査:体温38.3℃,脉搏98次/分,神清合作,血压130/70毫米汞柱,除左侧肘部、腋部淋巴结肿大有明显压痛外,内科检査无阳性发现。外科情况:左侧环指显着肿胀,连及手背手掌,皮肤发红而隆起,有压痛及波动感,中指、环指不能屈曲,前臂也肿胀,左肘尺侧淋巴结2×2厘米,左侧腋窝淋巴结3×2厘米,有压痛。左手X线摄片未见骨质损害。
脉象:滑数。
舌象:舌苔薄白,舌质微红。
西医诊断:左手掌间隙感染。
中医辨证:湿热凝聚,火毒串行(蛇串疔毒)。
立法:清热解毒,活血利湿。
方药:
金银花一两半 公英一两 连翘四钱 赤芍三钱 黄芩三钱 栀子三钱 陈皮三钱 红花三钱 滑石四钱 败酱草五钱 生甘草三钱
入院后,于当天下午在局麻下于无名指尺侧指隙隆起波动处切一小口(1厘米),排出脓血约10毫升,纳入凡士林油条,外用芙蓉膏包扎。12月4日服上方两 剂后,体温已正常,前臂肿胀渐消,手背肿胀已退,肿大的淋巴结已缩小,痛疼减轻,手掌肿胀未消,切口处纳入红粉药捻(附方口),手掌用化毒散软膏,继续换药。12月7日手掌部肿胀已消,手指部仍肿胀脓出未尽。加强活血透脓,拟方如下:
金银花一两 公英一两 败酱草五钱 黄芩三钱 赤芍三钱
生地五钱 红花三钱 炒皂刺一钱半 姜黄一钱 陈皮三钱 元胡三钱 甘草三钱
外用甲字提毒药捻及芙蓉膏,并鼓励患者加强手指活动。12月12日,自觉患侧手指麻木,疼痛已不显着,疮口较干净,外用甘乳药捻(附方14)12月16日疮口愈合。手指肿胀消失,手指功能恢复尚好,痊愈出院。
本例病程已久,虽经中西药及拔甲扩创未愈,肿势蔓延,症属疔毒走串,累及手掌及前臂。重用清热解毒配合小切口引流,使脓毒有出路;并配合托毒、透脓、活血通络的药物,内外兼治。在外用药方面,除药膏外,对于疮面的处理,初用油纱条,后用甲字提毒药捻以化腐生肌,脓汁将尽时则用甘乳药捻,以促进生肌长肉,体现了中医外治法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