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南治疗托盘疔医案

来源:

王×堂,男,62岁,门诊号:480388,初诊日期1972年4月3日。

主诉:右手肿胀疼痛两周。

现病史:患者于两周前因玻璃刺入右手中指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手掌麻木,发烧38℃,经治疗,注射“链霉素”、“卡那霉素”,口服“土霉素”及中药,发烧稍退,但手掌手背肿胀逐渐明显,手指不能弯曲,肿势逐步向上蔓延至手腕以上,痛疼难忍,右前臂麻木,恶心,食欲不振,自感手部骨头痛,每天晚上仍发烧至39℃以上。

过去史:有胃病史。

检査:右侧手掌及手背部肿胀明显,皮色微红,按之较硬而且疼痛,稍有波动感,腋下淋巴结可扪及有触痛,白细胞计数14,200/立方毫米。上午体温37.9℃,晚上最高体温39℃以上。

脉象:滑数。

舌象:舌苔黄腻,舌质红。

西医诊断:右手掌间隙感染

中医辨证:毒热壅滞,经络阻隔(托盘疔)。

立法: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方药:

金银花一两 公英一两 地丁一两 黄芩五钱 赤芍三钱 桑枝三饯苦参三钱 鸡血藤五钱 酒军三钱 六一散四钱

4月11日服上方三剂后,烧已退,右手肿未消,复查白细胞计数9,200/立方毫米,右手X线摄片,骨质未见异常。继以清热解毒、活血透脓,佐以芳香化湿:

金银花一两 公英一两 地丁一两 黄芩三钱 赤芍三钱 归尾三钱 姜黄三钱 白芷三钱 佩兰三钱 鸡血藤一两 藿香三钱 酒军三钱

4月26日按上方加减治疗,手掌及手背肿胀基本消失,体温一直正常,中指仍肿胀,右上肢发麻仍未解,舌苔黄腻,脉沉,纳差,口苦,烧心,大便干二、三日一行,尿黄。进一步分析其病情,系因湿热与毒热交织阻隔经络,缠绵日久。拟以活血通络,清热利湿为法:

归尾四钱 赤芍三钱 桃仁三钱 红花三钱 白芷三钱 公英五钱 泽泻三钱 藿香三钱 泽兰三钱 姜黄三钱 外用骨科洗药(附方12)。

按上方加减继服,5月19日复査时肿胀已消,嘱加强手部功能锻炼。

本例掌间隙感染为时已二周,虽经抗菌素治疗未能控制,毒热炽盛。患者夙因脾虚湿盛,湿热与毒热交织,故病程日久症见发热,局部肿胀,缠绵不愈,舌苔黄腻。开始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除湿通络,方中用大剂金银花、公英、地丁清热解毒;赤芍、桑枝、鸡血藤凉血活血通络;酒军、黄芩、苦参、六一散取其苦寒燥湿,清热利湿。待其毒热渐退,加减使用归尾、白芷、姜黄活血托脓。继而用赤芍、祧仁、红花、泽兰活血通络为主;公英清其余热;藿香、佩兰取其芳香化湿、利水泄热。并外用骨科洗药熥洗促进局部血运,恢复患手功能。抓住湿热与毒热交织,壅阻经络的实质,逐步加以解决。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