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某,男,42岁,黑龙江哈尔滨市人,因右肘后侧起一红色肿块,上有脓头,伴疼痛10天,于2022年4月1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述:10天前右肘后侧无明显原因起一小红疹,伴轻微痒痛,未予重视,后症状逐渐加重。现右肘后侧肿块如鸡蛋大小,红肿焮热,中央有粒样脓头,伴疼痛,触之尤甚,偶有瘙痒。该患体态胖,平素口干口苦,易怒,饮食正常,常熬夜,眠差,二便调。舌质淡紫,边尖红,苔薄白稍腻,脉弦滑稍数。
诊断:痈(蜂窝组织炎)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消肿
处方:消痈汤加减土茯苓20、黄芩10、茵陈20、白鲜皮20、苦参15、当归20、川芎20、牡丹皮30、赤芍20、双花20、连翘20、公英30、花粉15、大贝15、乳香10、没药10、炒薏米20、陈皮15、白芷15、丹参20、泽泻20、车前子15,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嘱其注意患处清洁,忌食辛辣、煎炸油腻、生冷、鱼蟹等荤腥动风之品,慎起居,调情志,注意休息(下同)。
二诊:2022年4月18日。患者服药后症状好转,右肘后侧肿块颜色变淡,中央破溃有脓液溢出,疼痛减轻,瘙痒缓解,皮温恢复正常。仍有口干口苦,口有异味,食可,眠差,小便黄,大便偏稀。舌淡紫,边尖稍红,苔薄白。上方去白鲜皮;加皂角刺15g;花粉、大贝改为2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皮肤破溃处外用碘伏。
三诊:2022年4月26日。患者通过视频就诊:自述服药后症状明显改善,右肘后侧肿块体积明显缩小,颜色持续减退,破溃处挤压时有少量脓液流出,仅按压时有疼痛。口干口苦改善,食正常,易怒改善,睡眠改善,小便黄,大便日2-3次,质正常。舌质淡紫,舌尖红,苔薄白。守前方,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嘱患者每日消毒患处,保持清洁。
四诊:2022年5月6日。患者述服药后症状持续好转,右肘后侧肿块持续缩小,破溃处已结痂,颜色恢复正常,按之稍硬伴轻度疼痛。无口干口苦,食眠正常,二便正常。舌质淡紫,舌尖稍红,苔薄白,脉弦滑。上方去苦参、乳香、没药,加桃仁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继续巩固治疗,随诊。
按:“痈”是一种由多个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形成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也称为“蜂窝组织炎”。祖国医学记载:“痈者,壅也塞也。壅塞之甚,故形大而浮也”。该病多因过食膏粱厚味,湿热火毒内生等原因,致使热毒壅阻经络,气血凝滞,壅塞不通而发为痈。本案为该病初期,以局部红肿,焮热,表面有粒样脓头,触之较痛为主要症状。治则: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消肿。方用:消痈汤加减。消痈汤是赵炳南老先生临床经验方;方中黄芩、双花、连翘、公英清热解毒;当归、川芎、丹皮、赤芍、丹参活血化瘀,疏通气血经络;贝母、花粉、白芷清热散结透脓;乳香、没药活血散瘀止痛;炒薏米、陈皮理气散结消肿,白鲜皮、苦参燥湿止痒,土茯苓、茵陈、泽泻、车前子利湿解毒。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消肿之功效,取得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