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举例:李某,男,47岁。2005年5月12日初诊。
主诉:牙龈肿痛反复发作3年,再发1月。自2002年起,常发牙龈肿痛。近一月复发。每服新癀片、三黄片可缓解,但停药反复。平素胃脘时饱胀,食油腻加重。食欲可,多食则胀甚。胆区隐痛不适,每饮酒诱发。大便初硬后软,解之不畅,日2~3次。口黏、口干,口不苦。汗出多,动则身热汗出,受凉又易感冒发烧,并伴咽梗堵、痰多而黏。冬季怕冷,活动较少。既往有胆结石、脂肪肝史。舌暗红、苔中后黄腻,略厚,脉略弦滑,偏缓,两寸不足。辨为阳明少阳湿痰蕴热,选以甘露消毒丹合温胆汤加减:藿香、黄芩、射干、浙贝母、连翘、枳壳、法半夏、陈皮各10g,茵陈、滑石、竹茹、茯苓各15g,白豆蔻、石菖蒲、薄荷、白通草各5g。复诊:尽7剂后,未发牙龈肿痛。腹胀减,胆区隐痛偶发。自觉晨起咽中痰多。舌暗红减、苔黄腻退,脉同前。继守上方法,加减调治一月余,牙痛、脘胀、汗多、咯痰等诸症状消失,停药后也不再复发。
按语:通常而言,阳明经脉循面络齿,胃有火热易循经上炎而引发龈肿齿痛。但值得注意的是,因现代生活方式膏粱厚味的饮食环境,单纯胃火上炎所致的牙龈肿痛已逐渐让位于湿热混杂者,况且随着消炎、清热药物的泛用,热易退而湿难除,热因湿留的的比例相对增多,尤其因消炎清热而疗效不佳转来中医求治者,多数都是湿热郁结、缠绵不解之证。此时再与清胃散、泻心汤、牛黄解毒丸之类的单纯清热泻火之剂,自然有热清湿留之弊,即便取效于一时,停药仍易复发,久用又损害肠胃,病必经久难愈。取甘露消毒丹,则湿热并治,既无苦寒太过之弊,又有火泻郁发之之妙,热随湿透,胃气反旺,疗病才能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本例病案,辨证求本,阳明经腑标本同理而治,则不仅牙疾根治,胃病和解,汗出痰多、易于感冒等病也随之消除,达到了驾驭病机,调理整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