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钧治疗有头疽医案

来源:

姓名:许某

性别:男性;年龄:75岁

住院号: 172590

就诊时间: 2003年8月12日

主诉:右肩背部结块肿痛1周。

现病史:患者1周前右肩背部出现- -红肿结块,微痒微痛。疑为蚊子叮咬所致,自行予鱼石脂软膏外敷后,肿块逐渐增大,出现多枚脓头,疼痛剧烈。刻下右肩背部结块肿痛,触之更甚,无发热恶寒,胃纳可,两便调。夜能寐。舌红,苔薄白,脉滑。否认有糖尿病史。

专科检查:右肩背部- -红肿结块约8cmX 10cm,高出皮面,边界尚清,中央见数枚粟粒样脓头,脓出稠黄。

中医诊断:有头疽(火毒凝结)

西医诊断:痈

治则治法:清热泻火,透脓托毒。

用药处理:生地30g,赤芍30g,丹皮9g,银花15g,连翘15g,半枝莲15g,地丁草15g,桔梗9g, 白芷9g,生黄芪30g,丹参15g,皂角刺15g,全瓜蒌30g,生甘草3g。X5剂。

清热败毒饮30ml每日3次。

需行切开扩创术疑通畅引流,切口宜选“十”字形,术后八二丹棉嵌以提脓祛腐,皮瓣保留。

进一步检查:血常规、血糖。

二诊(8月18日):右肩背部“十”字形切口约5cmX 8cm, 疮内脓腐渐少,疮周肿势渐消,疼痛好转。外用改九一丹棉嵌、金黄膏外敷,油膏不宜厚。续服前方。

三诊(8月25日):右肩背疮面脓水渐少,腐肉十去八、九,疮口未见缩小,肿痛已消。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外用续前,棉嵌时需松松放之。前方去地丁草,加太子参15g。

四诊(9月1日):右肩背疮口缩小,约3cmX 4cm,疮底抬升,腐去新生,少许渗液。舌红,苔薄,脉细。上方去皂角刺、丹皮,加白术15g,外用改红油膏、生肌散。又治9天疮面痊愈。

按语:此患者为典型有头疽,病位在上,当属火毒为患。来诊时局部高肿,脓多质稠,但引出欠畅。故及时行切开扩创术,而且切口宜大不宜小,作“+”字形切口,可以较多保留皮瓣减少皮肤缺损,又利于术后换药。术后用八二丹棉嵌,可以使药粉紧贴于疮面腐肉处,不易滑脱以提高丹药作用时间。处方以生地、赤芍、丹皮、银花、连翘、半枝莲、地丁草凉血清热解毒,白芷能解毒消肿止痛,生黄芪、丹参、皂角刺相配托里透脓。用药2周,脓腐减少,新肉始生,但疮口未见缩小,肿痛已消,方中去地丁草,加太子参以健脾益气,以助生肌。外用改九一丹。又过1周脓腐尽去,疮面缩小,故去皂角刺、丹皮,加白术15g 健脾。外用红油膏、生肌散直至痊愈。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