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某,女,40岁。2000年4月5日初诊。
主诉:上唇肿痛4天。
现病史:患者4天前上唇(人中穴)见有粟粒状白头,痒痛兼作,局部微肿,未治疗。因食荤腥,当天即身寒发热,头胀痛而入睡,次晨神志不清。经某医院治疗2天后,未见好转。
查体:体温39.7°C, 患者烦躁不安,呻吟,呼吸急促,面部、颈项、前胸及全身浮肿,大便不解,小便少,上唇色紫,疮无脓。舌质红绛,脉细数。
诊断:唇疔走黄。
治则:清心解毒开窍。
处方:犀角(锉末冲服)3g, 金银花、野菊花各100g,煎汁,代茶饮,每2小时1次。
外治:定痛散少许撒疮面,金黄膏围敷。
二诊:患者呻吟不已,言语欠清,面部及全身浮肿未消,唇疮面湿润,大便未解,小便短少,体温39.0°C。症情稍见好转但仍未脱险,守上法上药。
处方:野菊花30g,紫花地丁15g,生石膏(先煎) 90g,皂角刺、半枝莲、浙贝母各9g,苍耳子12g。1剂,水煎服。安宫4黄丸1粒,每次半粒,化服,每天2次。外治同前。
三诊:患者神志转清,能进少量藕粉。仍发热,体温38.5°C, 面部及颈项、胸部肿稍退,上唇肿胀外翻,疮面流少量脓液,全身症状改善。守方去生石膏加金银花60g,生甘草3g。
2剂,每天1剂,水煎服。停服代茶方,外治同前。
四诊:全身浮肿渐退,疮面脓液不多,形如蜂窝状,二便通畅,神情已爽,言语清,病情稳定,治以托里消毒。
处方:金银花、野菊花各30g, 紫花地丁15g,半枝莲、苍耳子、连翘、浙贝母、生黄芪、皂角刺、桔梗、玄参各9g, 生甘草3g。2剂。
外治:九一丹少许撒疮面,金黄膏外敷。
五诊:体温37.8*C, 大便解,小便清长,能进稀粥,疔疮处脓量多,体弱、消瘦,伴有咳嗽、痰多。证为邪热恋肺,治宜清肺化痰止咳。
处方:浙贝母、冬瓜子各12g, 苦杏仁、炙枇杷叶、金银花、连翘、桔梗、黄芩各9g,甘草3g,鲜芦根30g。
2剂,每天1剂,水煎服。外治同前。
六诊:全身症状改善,热良,咳嗽平,纳佳,二便通畅。唇部仍有肿胀,脓栓渐脱,口干,舌绛、少苔,脉细弱。治以养胃阴生津。
处方:沙参、石斛、麦冬、玄参、连翘各9g,生地黄6g,金银花12g,生甘草3g。
3剂,每天1剂,水煎服。治同前。以此方调治善后至基本恢复健康,疮口尚未收敛。停内服药,用九一丹、化毒散、月石膏外治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