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女,53岁,石桥镇师庄村人。初诊时间2017年1月16日。
主证:双侧腘窝处肿块20天,走路及活动时腘窝处痛。查左侧腘窝处肿块如鸡子大,右侧如杏大,局部无红肿,部位深,边界清,活动及深压痛均不明显。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缓,上部不足。
西医诊断:腘窝囊肿。
中医诊断:流痰。证属脾肾阳虚,脾气虚。
处方:黄芪60g 怀牛膝15g 远志10g 桂枝15g 白芍20g 白术10g 半夏10g 陈皮10g桃仁12g红花10g 忍冬藤30g 地龙10g 取4付分煎每日两次服。
2017年1月21日复诊,患者述服上方4付后囊肿块消失,行走方便,为巩固疗效求再服中药。查腘窝处肿块已消失。守方取7付带回。
讨论:本例患者肿块从西医来讲,部位在腘窝部,性质除肿瘤、血肿外,最多见的是腘窝囊肿。分析本例病机,以病因辨证,在外感的风寒暑湿燥火六因中,患者没有外感寒湿的病史及证据。只有从内伤气血津液辩证及脏俯阴阳辩证切中病机。从舌脉看,患者有气、虚、痰、瘀的病因,以虚和痰为主。因为肿块的形成,主要是痰瘀所致。患者证属流痰。五脏肺、脾、肾三脏与水液及痰的关系最为密切,本例患者脉沉缓,有脾气虚、脾阳虚的表现,显是脾的因素为主。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水液,若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聚而成痰。同时,《灵枢·邪客》篇云:“人有八虚,……以候五脏,……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肾与膀胱为表里,其经皆出膝后阴谷、委中之间,故邪气留于两腘者,为肾经之病)。因此,腘之病变与肾经有关,本例当有肾阳虚之辨。
在确定脾肾阳虚后,选用何方我进行了思考:患者脉沉缓,上部不足,从治疗的角度属大气不升。治“痰”必须治“气”,气滞可形成痰凝,气虚也可以生痰,实者宜行,虚者宜补。气不升,不能散津,浊液下流,聚而成痰。由于“脾为生痰之源”,因此,培补中气在属虚症中尤为重要。必须用大量的黄芪等健脾益气,将津液上提升散。
按照西医解剖学结构分析,腘窝囊肿的形成与膝关节积液有关,因此要治疗腘窝囊肿必须首先考虑治疗关节腔积液过多,使药直达病所,并找到更佳的方药。
忆起清·鲍相璈《验方新编》中的四神煎治疗鹤膝风方:生黄芪半斤,远志肉、牛膝各三两,石斛四两,金银花一两善治膝关节肿大及屈伸不利;并记得有人用生黄芪240g,川牛膝120g,石斛120g,远志120g,金银花30g一剂治愈膝鹤风的验案。及傅青主《石室秘录》记载的大剂黄芪治疗鹤膝风的特效方:黄芪三两,肉桂一钱,薏仁四两,茯苓二两,白术二两,防风五钱,水十余碗,煎二碗,分作二服。上午一服,临睡服,服后以厚被盖之,必出大汗,不可轻去其被,令其汗自干而愈,一服可也,不必再服。
治疗鹤膝,尽管两方配伍不同,但均以黄芪为君,如此大剂用之,古今实为罕见,其效亦卓然,可供借鉴。傅氏认为:“此方妙在黄芪以补气,盖两足之所以能动而举步者,气以行之也。今鹤膝之病,则之气虚不能周到,行步自然艰难。今用黄芪三两,则气旺矣,又佐之肉桂以通其气,防风以散其邪,始相恶而相济,白术,薏仁以去寒湿之气,邪气去则正气自固,此所以速成也。若以为人不能受,畏而不用,则反害之矣。”
在仲景方中,黄芪用量最大的方剂是黄芪桂枝苦酒汤及防已黄芪汤,黄芪用量均为5两,前方用治黄汗,后方用治体重、汗出恶风。其次是治皮水的防已茯苓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均用3两。前者治皮水,后者治身体不仁。分析上面的方可知黄芪主治肌表之水,主治黄汗、盗汗、皮水,又旁治身体肿或不仁者。同样的,在含黄芪量大的方药如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及张锡纯的升陷汤等应该也适合应用于本证。就本例而言补阳还五汤方中黄芪用四两(有人研究治疗脑中风的最佳剂量是黄芪用100-120g),量大,且更对证,因患者的上部脉明显不足,气虚血瘀是存在和明显的。
有报导,黄芪其利尿作用在20g以内明显,30g以上就趋抑制。但作为治疗水肿病的皮水治疗,除利小便外,还要散津,胡希恕的经验是黄芪需用量要大,与仲景之意最符合。
关于风药的应用,本例患者是用还是不用?《本草图经》等书中有防风与黄芪的配伍,二药等份(1:1)名防风黄芪汤,功能益气祛风,治疗气虚感冒或风邪阻络证。若生黄芪用四两,防风用一钱(40:1),名黄芪防风汤,该配伍重用黄芪补气升阳,用极少量的防风助黄芪升提之功,治疗中虚气陷之久泻、久痢、脱肛等病效佳。可见生黄芪配防风按1:1的比例使用走表以扶正祛邪。按40:1的比例使用则入里以补气升阳。
本例患者也要用风药助黄芪升提之功。那么用哪种风药合适?四神汤和傅青主方用的远志其实就是风药,用之即可。按贾海忠《中医体悟·父子亲传实录》对风药的认识,镇静安神作用的中西药,同样有袪风作用,如治感冒风邪的药扑尔敏等都有镇静安神嗑睡的副作用,龙牡是熄风的,同样有镇静作用。而镇静安神的药有袪风作用,如安定治疗抽搐。这样看来,远志在这里不单是镇静安神、化痰开窍,而也是起风药的作用。说明四神煎和青主方用远志是有深意的,我们也应该保留。
在分析了以上用药之后,初步选定用补阳还五汤、四神煎及傅青主方化裁。但药物是否直达病所,我又进行思考。虽然以痰论,本例患者与肝关系不大,但肝主筯,病者的流痰是在肝主之筯包围的关节腔内,就必须要加入养血柔肝舒筯通络的药物。故加入白芍、忍冬藤、蜈蚣之类当属更妥。我又想起《奇证汇》治疗流痰的医案:“一人遍身俱是块,块即痰也,与二陈汤加白芥姜炒、黄连煎服。又吴邑一人,患肩背起块,如向左卧其块入于左,右卧至右。做痰饮流注治之用上药去黄连加桔梗愈。”及我院李天顺老中医用第一方治一病人肩背如拳头大小之块,6付药愈的验案。就按流痰治疗法则加入二陈汤,与上三方化裁成治疗方。岂料效果如此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