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某,女,56岁,湘潭人,社区干部,2006年11月1 3日初诊。5年前,患者左乳上方发现结节,大小为17mm×9mm,性质不明,肿块发硬,不按不痛,每年均做B超检查,未见长大或缩小,常年怕冷,胸闷,背胀,经常感到一阵寒一阵热,吃温药则上火,吃凉药则腹泻,平时小便多,口干,口苦,大便先硬后溏,有肾囊肿史,也未手术,舌胖淡,有浮黄苔,脉缓。此为肝郁气滞,痰湿凝结,而成乳癖,拟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0g,桂枝10g,干姜10g,牡蛎30g,天花粉10g,炙甘草10g。7剂。
11月20日二诊:服上方后,胸闷、背胀均消失,全身发热,感到很暖和,多年怕冷的现象解除,仍然有口苦,口渴,小便多,舌淡红,脉缓。仍用上方加软坚散结之品:柴胡10g,桂枝10g,干姜10g,黄芩10g,牡蛎30g,天花粉10g,甘草10g,露蜂房10g,鹿角霜10g,白芥子10g,夏枯草15g,浙贝母1Og。14剂。
12月5日三诊:服上方后,感觉乳房肿块变软,其他均可,脉舌同前,拟用化铁丸与调肝汤加减:威灵仙30g,楮实子30g,当归30g,白芍15g,川芎15g,山萸肉30g,巴戟天15g,肉苁蓉30g,鹿角霜15g,鸡血藤30g,露蜂房15g,穿山甲15g,白芥子10g,急性子15g,菟丝子15g,仙灵脾10g,大海马1对。2剂,研末,蜜丸,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0g,饭后开水送服,大约可服2个月。
服药丸后,经B超复查,左乳房肿块消失。
用方思路:初诊处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伤寒论》第147条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这是少阳郁热兼以痰饮内停,属于寒热错杂之证。本案所述之证候显然与条文不完全相同,方证不对应,但方与病机是对应的,乳腺肿块,中医称之为“乳核”,病机属于“痰核结块”,肿块所生位置正在肝经循行之处,无论从整体辨证还是局部辨证,均相吻合。患者服完初诊所开的7剂药后,大喜过望,因为困扰多年的怕冷、胸闷、阵寒阵热竟豁然而愈。
二诊着眼于消除局部的肿块,仍用原方加化痰散结之品,所选之药,均注意到药性的寒热平衡,故服后肿块变软。
三诊从调摄冲任入手,温散结合温补,从本论治,所选方为化铁丸合调肝汤加减。化铁丸虽立意于温散与温补,但仅有威灵仙、楮实子两味药,力量不够,合调肝汤加减后,以丸剂缓图,服药不到3个月,多年疾患得以治愈。
化铁丸原方出自《本草纲目》,仅威灵仙、楮实子二味药,等分为末,云治“腹中痞积”。其中的威灵仙治疗鱼骨鲠喉,为人们所熟知。李时珍云:“威言其性猛也,灵仙言其功神也。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癥瘕,玄癖气块,膀胱缩脓恶水,腰膝冷痛,疗折伤。”显然这是一味化痰软坚的重要药物,而威灵仙在这方面的功能,后世很少有人提及。楮实子亦很少为当代医家所看重,然《本草纲目>云其“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健腰膝,益颜色”,《药性通考》称之为“补阴妙品,益髓神膏”,古代著名的延年益寿方剂还少丹、治疗眼底病名方驻景丸,均有此品。另据《本草纲目》中“附方”的记载,单味楮实子煎汤亦可治疗骨鲠,其软坚散结之效可知。故此二味药,刚柔相济,相得益彰,虽云“化铁”,实则平和,非一般虎狼之剂可比。伯父彭崇让先生认为:“慢性疾病,每每不离痰、瘀、虚三字,特别是一些增生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治当缓图,不宜峻攻,药须平和,以便久服,而化铁丸是比较理想的方剂,只是化痰软坚之力尚嫌不足,于是增添三七、琥珀、穿山甲、土贝母4味,使之更臻完善,命为‘加味化铁丸’。举凡子宫肌瘤、前列腺肥大、骨质增生、早期肝硬化、多发性脑梗死等,均可以此方加减治疗。”
调肝汤出自《傅青主女科》,为治疗月经后血海空虚,冲任失养,少腹疼痛而设。方中以当归、白芍、山英肉、阿胶补肝养血,巴戟天补肾温阳,山药、炙甘草健脾和中,纯用补药,无一味疏肝理气之品,不止痛而痛可止,本方之奇,就在这里。傅青主云:“何以虚能作疼哉?盖肾水一虚,则水不能生木,而肝木必克脾土,木土相争,则气必逆,故而作疼。”又云:“此方平调肝气,既能转逆气,又善止郁疼。经后之症,以此方最佳。不特治经后腹疼之症也。”傅青主先生的这段话给我以很大的启发:其一是揭示了月经后的少腹疼痛,可以通过补肝肾、调冲任而达到疏肝止痛的目的,这种疼痛为疾病之标,而冲任亏虚为疾病之本;其二是从“经后之症,以此方最佳”,可以进一步领悟到举凡肝肾虚、冲任失调之证,此方均可考虑使用。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因为乳房与胞宫一样,同为足厥阴肝经所循行之处,故妇女的痛经与乳房胀痛,病机有相同之处,均有虚有实。属于实者,多为阳证,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属于虚者,多为阴证,须滋肝养血,调补冲任。陆德铭先生认为:“乳癖之为病,与冲任二脉关系最为密切。肾气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痰瘀凝滞则为其标。故临证以调摄冲任为主治疗本病,常效如桴鼓。实验室证明,调摄冲任可调整内分泌,从根本上防治和扭转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这一观点对于临床无疑是有指导意义的。班秀文先生则直接用调肝汤加仙茅、仙灵脾、菟丝子、制附子以治疗本病。我在用本方治疗乳腺增生时,考虑到肿块已成,纯用温补,尚嫌不够,仍需温散,故在方中除了加仙灵脾助巴戟天温阳,加鸡血藤助归芍养血之外,再加白芥子化寒痰,鹿角霜、露蜂房暖奇经、散癥结,使肿块得消。
该案有本人一处用药心得,即用温散合温补的方法消除乳腺肿块。我治疗盆腔积液、清稀带下,属于虚寒证的,喜用鹿角霜、白芥子、露蜂房,采用温散之法,这是学自朱良春先生的经验,但感到属于虚寒证的乳腺肿瘤,情况远比以上两者复杂,温散尚须结合温补。温补之品,须注重督脉,所选之药,以巴戟天、肉苁蓉、山萸肉、大海马、楮实子、菟丝子为妥,不宜用过温之品,如肉桂、附子等;温散之药,可加急性子、威灵仙等。(摘自《铁杆中医彭坚汤方实战录》彭坚著,北京科技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