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绍功治疗甲状腺瘤医案

来源:

陈妪,63岁。2003年3月28日初诊(春分)。

病史:甲状腺癌术后淋巴转移1周。2002年11月因自觉颈部有结节而就诊,检查见甲状腺凹凸不平,活动受限,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回声不均。行甲状腺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中分化髓样癌。术后予以激素治疗及化疗。3个月后复查,淋巴转移。

刻下症见:颈部不适,胀满发憋,眩晕心悸,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胁胀纳呆。检查:舌红,苔薄,脉细数。右颈上方肿大淋巴结2.64cm×1.13cm;形体消瘦。

辨证:瘿瘤为痰瘀入络,蕴结成毒所致;腰膝疫软,苔薄脉为肾水亏虚之象;眩晕心悸,胁胀颈憋,五心烦热,形体消系水不涵木、肝郁化火之征。其病位在肝肾。证属痰瘀阻水不涵木。

诊断:瘿瘤。肾阴亏虚,肝气郁结证;甲状腺髓样癌术后淋巴转移。

治法:滋肾疏肝,清肝化瘀。《医级》之杞菊地黄汤化裁。

处方:枸杞子10克,野菊花10克,生地黄10克,黄精10克,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生杜仲10克,桑寄生10克,灵芝10克,仙鹤草10克,生薏苡仁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川芎10克,丹参30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10克。

结果: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2周后,眩晕心悸、腰膝酸软减轻,舌红,苔薄,脉细数。气阴同源,阴血同源,补气血有助于滋肾阴,故加生黄芪、当归益气生血;肝藏血,气滞必有血瘀,加路路通、牡丹皮、山慈菇化瘀通络。加减连服2年后,颈部胀满发憋、眩晕心悸、腰膝酸软诸症消失,食纳增加,CT、B超复查甲状腺癌未复发,淋巴转移灶缩小。嘱改为每晚服1煎,上下午各服杞菊地黄胶囊5粒,仍在门诊随访中。

按:本案治疗以杞菊地黄汤为主,滋补肝肾、扶助正气佐以川芎、丹参化瘀,生牡蛎、生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祛痰浊。妙药巧配有二:一是野菊花,既可清肝以助枸杞子等药滋养肝肾之阴,又可解瘀毒,同益气的仙鹤草,渗湿的生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合用,有很好的扶正祛邪作用。一是生牡蛎、山慈菇,既可与滋养肝肾药相合,有平肝之用,又可与夏枯草相合,有软坚散结之功。引自《沈绍功验案精选》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