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24岁。1998年10月14日初诊。
心慌、多汗,颈部不舒已历半年,外院化验检查T3、T均增高,西医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后症情依然,来中医科求治。
刻诊:颈前区下部肿大,质软,无明显结节及硬结,能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心悸,汗多,双手颤抖,夜寐欠安,无眼突,食欲一般,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腻,脉细数。
证属营阴不足、心失濡养、痰气交结所致。
治以滋阴养心、潜阳宁神、化痰软坚散结。
潞党参2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0克,炒白芍10克,玄参20克,夏枯草20克,生龙骨15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首乌藤30克,浙贝母10克,制天南星15克,黄药子15克,生甘草10克。
14剂,每日1剂,水煎服2次,饭后服。
二诊:心悸、汗多、失眠等症状均减,舌苔薄腻,脉细数,宗前法,方药同前,续服14剂。
三诊:药后诸症明显缓减,复查T3、T4较前下降,症情基本控制。续服14剂以巩固疗效,并嘱其精神、饮食调摄。
按:本例患者因气郁痰凝、痰气搏结,聚于颈前而发病,日久郁而化火而伤阴,致心、肝、肾阴津亏耗而使病情加重,治以党参、麦冬、五味子、生地黄、熟地黄、玄参、白芍滋阴益气、柔肝养心以宁神;夏枯草、生龙骨、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浙贝母、黄药子、制天南星化痰散结;首乌藤增强安神宁心之效;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滋养心肝、化痰软坚之效。但须注意黄药子虽对瘿病有效,然长期应用,对肝功能有损害,可出现黄疸。引自《臧堃堂医案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