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某,女,26岁。
妊娠期间,自觉发热,手足心热常烦躁,易激动,好郁怒,心悸(心率130次/分左右)、气喘。西医曾给予安定、心得安、维生素B1等西药治疗,未好转。
后就诊于余,余则用养血疏肝,安神保胎之药数剂,诸证未减。其家人恐服药过多,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故停药。后足月顺产一女婴。产后上述诸证如前,又多次来就诊,曾按阴虚火旺,治以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用天王补心丹化裁,不效;又按气血虚亏,治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给予归脾汤加减,病未减;再之认为心胆虚怯,投之镇静定志,养心安神之安神定志丸进退,症未增损。患者又出现心情焦虑不安,头昏失眠等。经化验及检查,结果未发现器质性病变。
余再度思考、观其面部,两眼球微突,结喉部略肿大,肤色不变。说话发音稍有不爽,同时颈部略有紧迫感,舌质红苔微黄后根腻,脉弦滑。
此为气瘿,属肝郁不舒,痰气蕴结于结喉,法宜疏肝解郁,理气化痰。用丹栀逍遥散合四海解郁丸出入。连进十五剂,诸证告减,嘱其持原方再服五剂,继以养肝柔肝,补益心脾之法,方用一贯煎合归脾汤调理而愈。
按:患者妊娠期间,体内阴血聚以养胎,消耗过于平人,出现阴血亏虚,肝失濡养,以致肝气横逆,疏泄失司,气机为此流行不畅而。气机阻滞,津液不能输布于全身,留聚成痰,随经络上行结于结喉而形成瘿病。肝气有余则生火,邪内郁则见发热、烦躁、好怒等。由于囿于妊娠阴血亏虚,忘却孕妇“有故无殒,亦无殒”之说,产后施治方法仍以补血安神为主,未奏效,若不思路扩大,细致观察,再三询问,是难确诊。(本文摘自中医临床与保健1993年第五卷第四期,作者/张以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