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时间:1980年3月10日
主诉:颈项两侧肿大已2年,经常低热,心慌烦热,性情急躁,动辄易怒,精神疲惫
病史: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瘤伴甲亢”,需手术治疗,患者有顾虑而来我院门诊治疗。
诊查:甲状腺肿大约3cm×2cm,表面光滑、中等硬度、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外院检查基础代谢率为+34%,同位素扫描为冷结节,舌红、苔薄,脉弦数。
辩证:肉瘿(甲状腺腺瘤伴甲亢)。肝气郁结化火,灼伤津液,痰火交结,致成肿核。
治法: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处方:蒲公英9g 天葵子15g 白花蛇舌草15g 枳壳9g 广木香6g 昆布15g 海藻15g 生地9g 夏枯草15g 浙贝母10g 马鞭草9g
二诊:服上方药10剂后肿块未见改变,低热未退,苔薄、脉弦细。仍以消肿软坚化痰为主,佐以滋阴降火。原方加丹皮9g、生龟板15g,10剂。
三诊:肿块见软,低热已退,守上方再服药15剂。
四诊:烦躁易怒均已好转,肿块已明显缩小,约1.5cm×1.5cm。再守原方续服药15剂。后去某医院同位素扫描已属正常。
按语:肉瘿又称“瘿瘤”,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腺瘤”。从中医角度而言,本病主要因忧思郁结、肝脾气逆、脏腑不调、气结痰凝而成。《诸病源候论》说:“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故用理气解郁、化痰软坚之法。上例的用药特点就是集中化痰软坚散结的药物于一方,对肉瘿确有一定的消散作用。方中取昆布、海藻、浙贝、马鞭草化痰软坚、活血通络。又用夏枯草、枳壳、广木香、白花蛇舌草、天葵子、蒲公英疏肝理气,清热解毒。凡临床上见肝气郁结,久必化火,灼伤津液,以致阴虚时,汪老又常加丹皮、生地、龟板之类作为养阴清热之用。
汪渭忠,1919年生。江西务源人。中医外科主任医师。早年在景德镇万寿堂药店当学徒,白天漂洗切晒炮制药物,操习配制各种膏、丸、丹、散,入夜潜心攻读医著。几年后,初悟诊治之道,精心为病家诊治各种外科疾患,遂悬壶于江西乐平、景德镇等地。解放后入景德镇联合诊所;1958年成立市中医院,为创办人之一。历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江西分会理事,全国中医学会景德镇分会会长,景德镇市职称委员会委员,景德镇市八届人大代表,景德镇市中医院副院长、中医外科主任医师。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汪老行医50余年,对疔、疖、痈、疽等常见病的辨证施治,都有自己的见解。对于瘰疬、乳痈、瘿瘤等疾病提出消、托、补、防4法施治,别具一格,曾在各医刊上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