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女,32岁,2020年5月28日初诊。
颈部疼痛1个月,加重1周。患者1个月前因感冒出现颈部疼痛,放射至耳后部,咽部不适,近1周加重。刻诊见颈部疼痛并向耳后部放射,低热,失眠,情绪不宁,周身乏力。舌质红、苔薄黄有沫,脉弦略数。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弥漫性增大,伴多发低回声结节。ESR54mm/h。甲状腺功能正常。
诊断:(肝郁化火型)瘿病(西医称为亚急性甲状腺炎)。
治则:疏肝理气,消肿止痛。
药用:猫爪草、牡蛎各30g,炒酸枣仁、太子参各25g,连翘、延胡索、白芍、麦冬各20g,金银花、柴胡、郁金、瓜蒌、柏子仁、桔梗各15g,川楝子、炙甘草、五味子各10g。7服,水煎服,早晚餐后服用。
6月6日二诊:服药后颈部疼痛减轻,不发热,失眠,乏力症状消失,仍有肝气不舒症状。舌质黯红、苔薄黄,脉弦。上方去炒酸枣仁、柏子仁,加香橼、佛手、莪术各15g,姜黄10g。10服。
6月20日三诊:颈部疼痛基本消失,余症均好转,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继服二诊方7服以巩固治疗。
按:根据患者颈部疼痛发热的典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SAT。患者体质虚弱,卫外不固,风热邪毒入侵机体,加之平素情绪不畅,肝气郁结,郁久化热。颈部为肝经循行位置,气滞与热毒聚于颈部,气血凝滞不通导致疼痛发热。肝郁化火,热扰心神而见失眠,舌脉均为肝郁化火之象。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泻热;白芍、炙甘草缓急止痛,柴胡、郁金疏利肝经血气,活血化瘀;酸枣仁、柏子仁宁心安神;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补气养阴。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止痛,疏肝行气之功。二诊患者颈部疼痛减轻,在上方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气祛瘀消瘿功效,加莪术、姜黄破血化瘀,香橼、佛手疏肝理气。
张兰: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兰从事内分泌疾病的临床与科研30余年,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张志娇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