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仁治疗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医案

来源:

陈某,男,32岁。

初诊时间:1990年3月8日。

主诉:自幼体表长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咖啡色斑和粉红色柔软小瘤子,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增大,颜色渐变深暗,不痛不痒。

病史:经病理切片检查,诊断为“神经纤维瘤”。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晨起口苦咽干,渴而欲饮。

诊查:躯干四肢泛发大小不等的咖啡斑,皮肤肿瘤大如黄豆,小如米粒,色泽深暗。舌质红苔薄,脉弦细。

辩证:气郁血瘀,痰气互结。

治法:疏肝活血,化痰散结,清热生津。

处方:柴胡9g 黄芩6g 浙贝母15g 三棱9g 莪术9g 葛根10g 当归9g 天花粉9g 生地12g 白芍9g 川芎6g 桔梗9g 薏苡仁30g 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30剂。

二诊:4月12日。服药1个月,瘤体较前缩小。再进前方加夏枯草15g。

间断服药百余剂。一年后随访,瘤体变平变小,较前缩小大半,未见新皮疹出现,病情好转。

张友仁,1935年生,汉族,山西省榆次市人,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研习医籍,高中毕业后考入太原医学专科学校,后又赴广州中医学院深造。40余年来曾在山西省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任教,后又任教于山西医学院中医班。原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在临证时强调辨证施治,审证求因,析因探变,用药精炼,疗效卓著,临床经验丰富,求医者众多,在山西中医皮肤科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现任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中医》杂志编委,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名中医及医院专家委员会委员,曾编著出版了《中国乡村医生手册》、《简易美容入门》、《中华效方汇海》、《骨伤科皮科必备》、《古今特效单验方》等书,在国内医学杂志发表医学论文20余篇。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