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任甫运用加味消毒汤治愈气瘤医案

来源:

彭某,女,72岁。

初诊时间:1970年冬。

主诉:右臀部包块半个月,2个月前臀部不适,不以为意,近渐至坐卧困难,上月曾赴成都市某医院普外科检查,嘱住院手术,家属顾虑其年老,故就诊于中医。现症臀部包块日大,坐下疼痛加重,纳少,睡眠欠佳,二便正常。素患胃下垂18年。

病史:西医诊断:臀部囊肿(右)。

诊查:臀部肿块如鸭蛋大,红活高肿,小按则痛,但以手掩上不热。形长体瘦,面色白。苔薄,舌质红,舌心裂纹。语声低怯。脉微涩。

辩证:湿热壅滞,气血凝涩,“热伤皮毛则痛,湿伤肌肉则肿”,老年体弱患此,而胃阴又虚,纳谷差,将成恶证。

治法:张仲景有“手掩上不热者为无脓”。应调脏腑致其疏通,和营卫无使壅滞,尚可内消以图之,治外顾内,泻实补虚。拟软坚化痰,解毒和血,除湿散风,兼养胃阴,以加味消毒汤为治。

处方:生牡蛎24g 大黄4.5g 当归9g 僵蚕(酒炒)9g 醋香附9g 山药15g 陈皮6g 赤芍15g 红饭豆24g 红花6g 炙甘草15g 5剂

用水先浸泡药30分钟,武火煎开,文火煎40分钟,煎3次,取汁混匀,每日4次,每次120ml。

二诊:药后肿痛稍减,纳谷尚差。苔脉如前。守上方,去红花,加浙贝、谷芽各15g。5剂。

三诊:囊肿逐渐回缩,肿痛续减,纳差。守复诊方,减大黄1.5g,继进药10剂,每3日服2剂。

四诊:囊肿已回缩如中指头大。虽舌裂纹略减,而舌质尚红。纳谷仍差。再拟养阴益胃,佐以软坚、化痰、散风之剂。

处方:党参24g 山药24g 熟地9g 当归9g 赤芍15g 升麻4.5g 柴胡4.5g 陈皮6g 谷芽15g 牡蛎24g 大黄3g 僵蚕(酒炒)9g 醋香附9g 浙贝15g 炙甘草9g

药后肿块消失,1971年春复查,无异常发现。

1971年底来诊,诉左臀部又发生包块,不便坐卧。视之肿块如鸽蛋大,微肿压痛,以手掩上不热。再用消毒汤治之,两诊共服药12剂,囊肿完全消失。

随访迄今,14年未发,健康状况良好。

谢任甫,1911年生,四川省仁寿县人。主任中医师。20世纪30年代初,曾在仁寿、重庆等地当职员、中学文史教员,后因病投师,业余学习中医。40年代拜重庆名医朴晓岚为师,并在重庆开业行医。50年代调重庆市第一中医院工作,曾任重庆市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

阅读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