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佳滋肾清肝法治疗筋瘤(下肢静脉曲张)医案

来源:

赵某,女,40岁。初诊时间: 2020年7月31日。

主诉:双下肢静脉曲张2年余。

既往史:无。

婚育史:末次月经6.27,月经平素规律,量正常,色红,无血块。

现病史:双下肢酸胀感明显,行走后加重,双下肢静脉显露,平素易疲倦,恶热汗多,无恶风,口干喜饮温水,易腰酸,纳眠可,二便调。平素较劳累。

查体:双下肢肤色、肤温正常,可见大腿内侧及双腘窝等多处静脉显露,迂曲成团,色青紫。舌尖红、边有红点,苔白,脉滑,尺沉弱。

西医诊断:(双)下肢静脉曲张。

中医诊断:筋瘤。

辩证论治:患者恶热、口干喜饮温水,属阴虚之证,易疲倦、腰酸,尺沉弱,为肾阴不足,舌尖红、脉滑属肝经风热。故证属肾阴亏虚,肝经风热。

证型诊断:肾阴不足、肝经风热。

处方:生地黄15g,酒萸肉15g,山药20g,茯苓15g,牡丹皮10g,泽泻15g,麦冬20g,益母草30g,鸡血藤30g,薄荷10g,白芍15g,牛膝20g。

服法: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6剂。

复诊:2020.08.07

酸胀乏力感较前减轻,瘤体颜色变浅,口干较前明显缓解,腰酸未改善。舌脉大致同前,遂守方加减,处方如下:

熟地黄15g,酒萸肉15g,山药20g,茯苓15g,牡丹皮10g,泽泻15g,麦冬20g,益母草30g,鸡血藤30g,薄荷10g,白芍15g,牛膝20g,盐杜仲30g。

服法: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6剂。

按语:目前认为筋瘤的病因总由劳倦伤气,或多次妊娠,气虚血瘀,血壅于下,结成筋瘤;或受风雨,寒湿侵袭,筋挛血瘀,成块成瘤;或外伤筋脉,瘀血凝滞,阻滞筋脉络道而成;病机总归虚、瘀、湿,病变脏腑为肝、脾、肾。

本病患者平素较为操劳,忧思焦虑,损及脾肾,以肾阴亏虚为主,水不涵木,肝阳化火,阴虚则筋脉失于柔养,更因肝火内炽而筋伤血郁而成瘤。

罗老从中医整体辨治入手,不拘于传统病机论治,而诊断该筋瘤属肾阴虚而肝阳亢,故拟图本治源,唯施抑肝滋肾之法。故选用六味地黄滋阴补肾,麦冬、薄荷、白芍清肝敛阴和营,益母草活血利水,鸡血藤养血通经,怀牛膝引药下行兼补肝肾。复诊患者诉酸胀乏力感减轻,瘤体颜色变浅,口干较前明显缓解,但患者腰膝,依前方加盐杜仲30g,增强补肾强腰膝之力。

阅读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