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吴某某,男,40岁,瑞洪镇人,医师,1985年6月23日入院。患者体温37.5~38℃,咳引胸痛20余天。
经X线摄片示:左第3、4肋骨中段溶骨性破坏,因诊断不明,赴南昌诊治,初步诊断为:骨瘤。建议去上海进一步检查确诊。
经上海某医院同位素扫描,诊断为:多发性骨瘤。有多处溶骨性破坏,不宜手术治疗。
返本县来我院治疗。
症见:形瘦,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四肢乏力,咳引胸痛,局部无红肿,但疼痛拒按,轻度畏寒发热,纳食一般,气短而粗。
舌脉:舌质红,边有瘀点,苔白而腻中见微黄,脉细弱。
西医诊断:多发性骨瘤。
中医诊断:多骨疽(阴疽骨疡)。
辨证:肝肾两虚,脾肺失调。
治法:补肝益肾,温通气血,佐以化痰祛瘀。
处方:【阳和汤加味】加服【小金丹】。
熟地20克,鹿角胶12克,肉桂6克,炮姜4克,麻黄5克,白芥子4克,酒当归12克,炮山甲12克,陈皮13克,醋元胡12克。
另【小金丹】,每次4粒,每天2次。
服药5剂,诸症略见减轻。
继服7剂后,疼痛已止,睡眠转侧自如,无痛感,但仍觉患侧胸闷,畏寒发热已除,精神亦见好转,饮食递增,脉舌依旧。
继守上方1个月后,摄片复查:溶骨较前有所缩小。
此后一直守方治疗,仅是在药味分量上有所改变。
连续服用8个月后症状消失。
摄片复查:溶骨性坏死阴影消失,肋骨骨线清楚完整。
巩固疗效1个月后,身体健康出院,重返工作岗位。至今已随访4年身体健康无恙。
按:骨瘤为临床难症之一,死亡率较高。西医以手术或放、化疗为主,疗效均不理想。本病属中医多骨疽范畴,多为阴寒毒邪凝聚骨骼,气血不通所致。作者以阴疽论治,当属正治,故阳和汤加服小金丹治之有效。(江西省余干县人民医院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