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男,42岁,2019年3月23日初诊。
主诉:舌体麻木3月余。症见舌体麻木,舌尖部有约10毫米×8毫米×2毫米淡红色赘生物,舌尖或局部有刺痛感,伸舌困难,饮食可,睡眠可,二便调,口唇暗红,舌质红,苔薄白,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涩。中医诊断:舌疳。证属心经郁热,痰瘀互结。治宜泻心清热,化痰祛瘀,软坚散结。予桂枝茯苓丸合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合消瘰丸加薏苡仁。
处方:大黄6克,黄连6克,黄芩15克,桂枝12克,茯苓20克,桃仁10克,赤芍20克,丹皮20克,浙贝母15克,玄参15克,牡蛎30克,薏苡仁30克。10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
二诊(2019年4月2日):患者诉服药后感觉赘生物无明显变化,嘱其树立信心,耐心服药,继服上方10剂,用法同前。
三诊(2019年4月12日):患者诉服药后感觉赘生物大小无明显变化,但厚度感觉薄了一点,原方继服10剂,用法同前。
四诊(2019年4月22日):患者诉服药后感觉赘生物大小仍无明显变化,厚度感觉又薄了一点,原方继服20剂,用法同前。
五诊(2019年5月2日):患者诉服药后,从外观上看赘生物大小及厚度无明显变化,但颜色已接近舌体颜色,原方继服20剂,用法同前。
六诊(2019年5月22日):患者诉服药后,从外观上看赘生物大小及厚度均小了一点,且赘生物周边与舌体脱离了一点,原方继服20剂,用法同前。
七诊(2019年6月11日):患者诉服药后,从外观上看赘生物大小及厚度均小了一点,且赘生物周边与舌体脱离,有点类似“蘑菇”状,根部也有所缩小,守上方薏苡仁用量加至60克,赤芍用量加至30克。20剂,用法同前。
八诊(2019年7月1日):患者诉服药后感觉赘生物边缘与舌体脱离又多了些,往掉的方面发展趋势比较明显,20剂,用法同前。嘱患每服10剂,间隔2天再服,另每天用薏苡仁100克煮粥喝。
九诊:(2019年7月25日):患者诉服药后自我感觉好多了,从外观上看赘生物大小及厚度均小了一些,边缘处掉了一些,上方加丹参30克,20剂,用法同前。
十诊(2019年8月18日):患者诉服药后,从外观上看赘生物大小及厚度均小了很多,赘生物大小约4毫米×3毫米×0.5毫米,上方继服20剂,用法同前。
十一诊(2019年9月11日):患者诉,赘生物已剩下一点,胜利在望,上方继服20剂,用法同前。
2019年9月25日,患者电话告知,赘生物已全部消除。
按:本案患者服药长达半年之久,但终获痊愈,可喜可贺。众人皆知桂枝茯苓丸治疗妇科疾病,然刘天骥却用此方治舌菌一病,令人耳目一新。本案患者属痰瘀互结证。张仲景治疗瘀血证有一个经典组合:大黄、桂枝、桃仁,这三味药下瘀血效果非常好,桃核承气汤便有此组合,刘天骥用桂枝茯苓丸合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治疗此案,方中巧妙的使用了这一组合。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为《桂林古本伤寒论》治疗热痞之方,方中虽以大黄为主药,但非专于攻下,而是取其苦寒泻火之功。配伍苦寒解热除烦的黄芩、黄连,清热泻火,解毒燥湿之功尤著。为治阳明里热及诸火热炽盛之证,方名“泻心”者,以心属火故也。核心病机是实火邪热,故心火炽盛,热毒疮疡皮疹等症,效果亦佳,此乃《黄帝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也。合用消瘰丸清化滋阴,化痰散结。方中玄参滋阴清热,消散瘰疬、痰核;浙贝母化痰散结;牡蛎益阴潜阳,消痰软坚。三药合用,清热化痰,软坚散结。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牡蛎含碳酸钙,可以抑制肉瘤;玄参、浙贝母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结节内的退行性病变。最后上方加入薏苡仁30克,健脾祛湿,清热排脓。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薏苡仁有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炎镇痛等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泻心平肝,化痰祛瘀,软坚散结之功,与舌菌病机相契合,故疗效显著,病乃告愈。(魏贺峰 河南省汝南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