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生,87岁。自诉左侧面部生肿物3个月,开始为一痣样损害,有痒感,搔后逐日增大,结痂,搔出血增大迅速。检查见左面颊部耳前方有1/2鸡卵大小之肿物,呈菜花状,色鲜红,有少许分泌物,有臭味。颌下淋巴结及颈部淋巴结无肿大。舌红苔黄脉弦。2011年5月9日辽宁省肿瘤医院病理检查:癌细胞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核大小不一,有巨细胞形成索片癌巢浸润生长。证属热毒内蕴。治以清热解毒,祛腐生肌。处以:
清热解毒汤:生地黄,赤芍,连翘,茯苓,泽泻,马齿苋,蒲公英,忍冬藤,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
外用方:1方:白砒,淀粉,加水适量,揉成面团,捻成线条状,待自然干燥备用。2方:一效膏:朱砂、冰片,炙甘石,滑石粉,片栗粉,麻油适量,调成糊状。
用法:局部常规消毒后,于肿瘤周围间隔0.5-0.1cm处插入白砒条,深达肿瘤基底部,在肿瘤周围形成环形之后,外敷一效膏。
本病例于2011年6月17日开始治疗,局部常规消毒后,沿皮损周边插入白砒条,中心插入三处,折断露在皮损外边的白砒条,上敷一效膏。2天后复诊,全身无不适感,局部疼痛可忍受,肿物稍有肿胀,一效膏换药。第6天三诊:肿物呈紫黑色坏死块,全身仍无不适感,颈及下颌淋巴结无肿大。常规消毒,剪除坏死组织露出新鲜创面,外敷一效膏。口服清热解毒汤,连服六剂。每隔1日换药(一效膏)1次,经29天,局部创面长平结疤告愈。追踪2年无复发。本方首先以白砒条腐蚀肿瘤,继而以一效膏祛腐生肌,并配合清热解毒散结,使邪有去路,共奏抗癌解毒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