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卷第九

宋·王怀隐、陈昭遇等
来源:太平圣惠方

卷第九

治傷寒一日候諸方

夫傷寒一日。太陽受病。太陽者膀胱之經也。為三陽之首。故先受病。其脈絡於腰脊。主於頭項。故得病一日而頭項腰脊痛也。

治傷寒一日。太陽受病。頭痛項強。壯熱惡寒。宜服桂枝湯方。

桂枝(半兩)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乾薑(半兩炮裂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麻黃(二兩去根節)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二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如人行五里。以稀蔥粥投之。衣蓋取汗。如未汗。一依前法再服。

治傷寒一日。頭痛。身體百節痠疼。惡寒。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桂心(三分)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芎藭(一兩) 赤芍藥(三分) 白朮(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如人行五六里再服。厚覆取汗。

治傷寒初患一日。宜服解肌湯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赤芍藥(半兩) 葛根(一兩半銼) 石膏(一兩半) 桂心(三分)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衣蓋以汗出為效。

治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目四肢疼痛。宜服細辛散方。

細辛(一兩) 赤芍藥(一兩) 桂心(三分) 乾薑(半兩炮裂銼)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良久吃蔥粥投之。衣蓋出汗。

治傷寒一日。脈弦而數。頭項腰脊痛。身熱煩滿。不得睡臥。宜服此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乾薑(半兩炮裂銼) 石膏(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豉半分。蔥白二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衣蓋出汗。

治傷寒一日。壯熱。頭痛惡寒。宜服桔梗散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 細辛(半兩) 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 麻黃(半兩去根節) 白朮(半兩) 防風(半兩去蘆頭) 桂心(一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吳茱萸(一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衣蓋出汗。如未汗出。即再服之。

治傷寒一日。頭痛壯熱。煩悶。其脈洪數。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 桂心(三分) 赤芍藥(半兩) 白朮(半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麻黃〔二(三)分去根節〕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並四五服。汗出效。

治傷寒一日。頭痛壯熱。心神煩悶。宜服石膏飲子方。

石膏〔二(一)兩搗碎〕 柴胡(半兩去苗) 豉(一合微炒) 麻黃(一兩去根節) 蔥白(二莖) 薄荷(一分)

上件藥。細銼。都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二(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如人行三二里相續服。盡厚蓋取汗。

治傷寒百邪毒氣。在皮膚肌肉。宜服解肌湯方。

麻黃(半兩去根節) 桑根白皮(半兩銼) 赤芍藥(一分) 梔子仁(一分) 前胡(一分去蘆頭)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桂心(一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以厚衣蓋出汗。

治傷寒初覺頭痛。膈上痰壅。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人參(一兩去蘆頭) 細辛(半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桂心(一兩) 赤茯苓(一兩) 附子(二兩炮裂去皮臍) 訶黎勒(一兩半用皮)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初覺一日。頭項腰脊痛。惡寒。麻黃散方。

麻黃(半兩去根節) 乾薑(半兩炮裂銼) 蔥白(三莖) 豉(一合)

上件藥。搗細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衣蓋出汗。

治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項腰腳疼痛。宜服此方。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 葛根(一兩銼) 柴胡(一兩去苗) 赤芍藥(三分) 桂心(三分) 石膏(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豉半合。椒六(二)七粒。蔥白二莖。薄荷二十葉。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服藥後吃蔥豉粥投之。以衣蓋出汗。

治傷寒初覺。憎寒壯熱。頭痛口苦。宜服此方。

桂心(一兩) 赤芍藥(一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須臾吃蔥豉粥投之。衣蓋取汗。未汗即再服。

治傷寒一日。頭痛項強。上連腑。壯熱憎寒。體痛口苦。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一分) 麻黃(半兩去根節) 乾薑(半兩炮裂) 蔥白(四莖) 豉(半合)

上件藥細銼。和勻四分為二服。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之。衣蓋取汗。未汗即再服。

治傷寒一日初覺。頭痛惡寒。壯熱。腹內熱。脈洪大。宜服葛根湯方。

葛根(一兩) 蔥白(五莖) 豉(一合) 柴胡(半兩去苗) 生薑(一兩) 黃芩(半兩)

上件藥。都細銼。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如人行五里再服。衣蓋取汗。

又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銼)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銼) 生薑(半兩切) 蔥白〔二(五)莖切〕豉(一合)

上件藥。都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如人行五里再服。衣蓋出汗。

治傷寒一日頭痛。遍身壯熱。時時惡寒。宜服發汗神丹丸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 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 赤茯苓(一兩) 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百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十丸。良久吃蔥豉粥投。以衣覆取汗。未汗即再服。

治傷寒一日。壯熱頭痛。其背惡寒者。宜服附子湯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赤茯苓(半兩) 赤芍藥(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白朮(半兩) 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一日。壯熱頭痛。先宜煎蒴藋湯。淋背發汗方。

蒴藋(五兩) 槐枝(三兩) 柳枝(四兩) 桃枝(三兩) 構葉(四兩) 豉(一升) 蔥白(十莖)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斗。煎取二斗。去滓。於無風處看冷暖。淋背訖。便吃蔥豉粥了。以衣蓋取汗。

治傷寒初得一日。壯熱頭痛。宜服蔥豉湯方。

蔥白(三莖切) 麻黃(一兩去根節銼) 豉(一合) 生薑(半兩拍碎)

上件藥。以水二大盞。煎至一大盞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頻服。衣覆出汗。

治傷寒一日。服蔥豉湯不得汗。宜服此方。

葛根(一兩銼) 蔥白(三莖切) 豉(一合)

上件藥。都以水二大盞。入生薑半兩。同煎至一盞三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三服。頻服。衣蓋取汗。

治傷寒初得。一日在皮膚。頭痛項強。四肢煩疼。宜用青膏方。

當歸(三兩) 芎藭(三兩) 川椒(三兩去目及閉口者) 吳茱萸(三兩) 白芷(三兩) 附子(三兩去皮臍生用) 川烏頭(三兩去皮臍生用) 莽草〔二(三)兩〕

上件藥。細銼。以醇酒浸之。良久漉出。以煉成豬脂四斤。煎至藥色黃。絞去滓。不計時候。以溫酒服如半棗大。日三服。稍稍增之。若頭項強。即摩之。

治傷寒一日。敕色。頭痛頸項強直。賊風所中。宜用黃膏方。

川大黃(半兩) 附子(半兩去皮臍生用) 細辛(半兩) 乾薑(半兩) 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 桂心(半兩) 巴豆(二十一粒去皮心)

上件藥。細銼。以醋浸一宿。漉出。以臘月豬脂一斤。煎之。附子色黃即止。濾去滓。瓷盒中盛之。傷寒敕色發熱。酒服一丸。如梧桐子大。又以摩身數百遍。兼治賊風及毒風。走注肌膚之間。隨風所在摩之。甚良。

治傷寒一日。敕色惡寒。肢節疼痛。並療惡瘡。小兒頭瘡。牛頭馬鞍瘡。癰腫。摩之皆瘥。宜用白膏方。

天雄(三兩去皮臍生用) 川烏頭(三兩去皮臍生用) 莽草(三兩) 躑躅花(三兩)

上件藥。以酒三升。浸一宿漉出。用煉了豬脂三斤。與藥一處。於銅器中。文火。煎令諸藥焦黃色。即成膏。去滓。以瓷器中盛。有患者摩之百遍。即藥力行。如傷寒咽痛。含如棗核大。日三咽之瘥。其膏不可近目。

治傷寒二日候諸方

夫傷寒二日。陽明受病。陽明者胃之經也。主於肌肉。其脈絡於鼻。入於目。故得病二日。內熱鼻乾。不得眠也。諸陽在表。表始受病。在於皮膚之間。故可摩膏火灸。發汗而愈也。

治傷寒二日。陽明受病。陽明者主於肌肉。其氣往來寒熱。鼻乾不可眠臥。面赤身熱。有此病證。宜服桂枝附子湯方。

桂枝(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赤芍藥(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汗出即愈。

治傷寒二日。頭痛鼻乾。面赤壯熱。四肢煩疼。宜服人參湯方。

人參(三分去蘆頭) 訶黎勒皮(三分) 乾薑〔三(一)分炮裂銼〕 桂枝(三分) 赤茯苓〔一(三)分〕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頻服之。汗出瘥。

治傷寒二日。頭痛發熱。煩悶。宜服麻黃湯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桂心(三分) 石膏(三分) 黃芩(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赤芍藥(半兩) 杏仁(二十一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汗出愈。

治傷寒二日。頭痛壯熱。骨節煩疼。宜服解肌湯方。

乾薑(一兩炮裂銼) 麻黃(一兩去根節) 赤芍藥(三分) 黃芩(三分) 石膏(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蔥白二莖。豉半合。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如人行三五里再服。汗出瘥。

治傷寒二日。皮膚煩(頑)痛。項強。四肢煩疼。宜服吳茱萸散方。

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當歸(一兩銼微炒) 芎藭(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白芷(一兩) 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 麻黃〔一(二)兩去根節〕 川椒(一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分為二服。頻服。以衣覆取汗出瘥。

治傷寒二日。頭項強。四肢煩疼。宜服荊芥散方。

荊芥(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前胡(一兩) 麻黃(二兩去根節)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朮(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以衣覆出汗。

治傷寒二日不解。宜服發汗白薇散方。

白薇(半兩)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 貝母(三分煨令微黃)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服二錢。衣蓋出汗愈。

治傷寒二日。頭項四肢。煩熱疼痛。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麻黃(一兩半去根節) 黃芩(一兩) 赤芍藥(一兩) 桂心(一兩) 石膏(二兩) 葛根(一兩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以衣蓋取汗。如人行五里未汗再服。

治傷寒二日。心中悸而煩者。宜服建中湯方。

桂心(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白芍藥(一兩) 桔梗(一兩去蘆頭) 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朮(一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二日。頭疼壯熱。發表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白朮(一兩)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宜頻服。令有汗出即瘥。

治傷寒二日。發汗立效方。

附子(半兩去皮臍) 白附子(一分) 半夏〔半兩(分)〕

上件藥。並生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熱服。衣覆出汗。

治傷寒二日。痰逆頭疼。四肢壯熱。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一兩水煮一伏時曬乾) 澤瀉(一兩) 桂心(一兩) 乾薑(一分炮裂銼)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熱服。

治傷寒二日。頭痛壯熱。宜服走馬散方。

草烏頭(半兩燒灰) 桂心(半兩) 硫黃(半分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稍熱頻服。蓋出汗瘥。

治傷寒二日。頭痛。腰脊強硬。憎寒壯熱。遍身疼痛。宜服霹靂散方。

大黑附子(一枚入急火內燒唯存心少多在臨出火時便用瓷器合蓋不令去卻煙焰)

上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汗出立瘥。

治傷寒三日候諸方

夫傷寒三日者。足少陽受病。少陽者膽之經也。其脈循於脅。上於頭耳。故得病三日。胸脅熱而耳聾也。三陽經絡始相傳。病未入於臟。可汗而解也。

治傷寒三日不解。頭痛肌肉熱。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葛根(一兩銼) 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頻服。衣蓋汗出瘥。

治傷寒病三日。腹痛。小便不利而嘔者。屬少陽病證。宜服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一兩) 赤芍藥(半兩) 白朮(半兩)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乾薑(半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已經三日。不得汗。頭痛發熱。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二兩) 桂心(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黃芩(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赤芍藥(一兩) 白朮(一兩) 芎藭(一兩) 香附子(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分為二服。

治傷寒三日。咳嗽。胸膈不利。四肢煩疼。壯熱頭痛。宜服細辛散方。

細辛(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葛根(三分銼) 荊芥(一兩) 白朮(一兩) 赤芍藥(一兩) 紫菀(三分洗去苗土) 桔梗(一兩去蘆頭) 桂心(一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五味子(三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已經三日。頭痛。壯熱不解。咳嗽痰逆。宜服丁香散方。

丁香(一兩) 前胡(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麻黃〔二(一)兩去根節〕 白朮(一兩) 細辛(一兩) 桂心(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之。

治傷寒三日。壯熱不解。發汗香豉粥方。

麻黃〔三(一)分去根節〕 葛根(一分) 梔子仁(一分) 石膏(半兩) 荊芥(半兩) 生薑(一分) 豆豉(一合) 糯米(一合半)

上件藥。細銼。以水三大盞。先煎麻黃等七味。至一盞半。去滓。下米煮作稀粥。不計時候服之。衣蓋出汗瘥。

治傷寒三日。雖發汗後。頭痛壯熱未得全解。毒氣猶盛。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兩) 薺苨(一兩) 葛根(一兩銼) 黃芩(二分) 麻黃(三分去根節)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三日不得汗。煩熱悶亂。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 葛根(二兩) 桂心(一兩) 豉(二合) 赤芍藥(一兩) 石膏(二兩搗碎)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便吃蔥粥投之。衣覆取汗。如未汗出。即再煎服之。

治傷寒三日不得汗。四肢不利。宜服通關散方。

附子(一顆炮裂去皮臍) 乾薑(半兩炮裂銼) 桂心(一分) 麻黃(一分去根節)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二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傷寒三日。頭痛壯熱。四肢不利。宜服正陽丸(丹)方。

太陰玄精(二兩) 硝石(二兩) 硫黃(二兩) 硇砂(一兩)

上都細研。入瓷瓶子中。固濟。以火半斤。於瓶子周一寸㶸之。約近半日。候藥青紫色。住火。待冷即出。用臘月雪水。拌令勻濕。入瓷罐中。堂屋後北陰下。陰乾。又入地埋二七日。取出細研。以麵糊和為丸。如雞頭實大。先用熱水浴後。以艾湯研下一丸。以衣蓋汗出為度。

治傷寒三日。服藥之後。不得汗。宜用蒸法。

上以薪火燒地。良久。掃去火。微用水灑地。取蠶砂桃葉柏葉糠。及面等。皆可用之。鋪著地上。令厚二三寸。布席臥上。蓋覆以汗出為度。不得過熱。當審細消息。汗出周身。良久不止後。以粉粉之。勿令汗出過多。

治傷寒四日候諸方

夫傷寒四日。太陰受病。太陰者脾之經也。為三陰之首。是故三日以後。陽受病訖。傳之於陰。而太陰受病焉。其脈絡於脾主於咽喉。故得病四日。腹滿而咽乾也。其病在胸膈。故可吐而愈。

治傷寒四日。太陰初受病。宜服恆山散吐之方。

恆山(三分) 甘草(三分生用) 鱉甲(三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石膏(三分) 柴胡(三分去苗) 知母(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十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當吐頑涎。後即服和氣治中湯主之。

治太陰初受病。服恆山散吐後。宜服和氣治中湯方。

人參(半兩去蘆頭) 藿香(半兩) 白朮(三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乾薑〔一分(兩)炮裂銼〕 白茯苓(一分)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羅為細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即去生薑。和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吐後。或壯熱頭痛。身體痠疼。口苦心煩。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三分去根節) 葛根(三分銼) 柴胡(一兩去苗) 知母(三分) 赤芍藥(一兩) 梔子仁(三分) 石膏(一兩半)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生乾地黃(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月。頭痛背膊急疼。心腹壅滯。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半去苗)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恆山(一兩半) 茵陳(一兩) 知母(一兩)赤芍藥(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鱉甲(一兩半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淡漿水一大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微吐為度。未吐再服。

治傷寒四日嘔噦頻煩。頭疼大渴。此證是脾胃痰滯。宜服半夏湯方。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人參(一兩去蘆頭) 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治傷寒四日。脈浮大。發熱惡寒。身體疼痛。無汗而煩者。宜服大青龍湯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 桂心(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石膏(二兩) 杏仁(三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因下後大渴。服冷藥過多。喘急者。陰盛故也。宜服小青龍湯方。

桂心(一兩) 五味子(半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白芍藥〔二(一)兩〕 細辛(三分) 乾薑(三分炮裂銼)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杏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雖經發汗後。心胸不利。頭目多疼。胃氣不和。少思粥食。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半兩去蘆頭) 半夏(一分湯洗七遍去滑)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桂心(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赤茯苓(半兩) 白芷(一分) 白朮(半兩) 乾薑(一分炮裂銼) 當歸(半兩銼微炒) 葛根(半兩銼) 柴胡(半兩去苗)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木香(半兩) 旋覆花(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腹脅脹滿。心胸不利。四肢疼痛。咳嗽惡寒。喘急壯熱。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三分) 前胡(三分去蘆頭) 葛根(三分銼) 桑根白皮(三分銼) 川升麻(半兩) 赤芍藥(一兩) 石膏(一兩半) 荊芥(半兩) 子芩(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煩熱不解。大小腸澀。宜服朴硝散方。

川朴硝(三分) 犀角屑(三分) 梔子仁(半兩) 赤芍藥(三分) 黃芩(三分) 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 柴胡(一兩去苗)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三十片。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頻服。以利為度。

治傷寒四日。頭重身強。腰脊痛。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一兩銼)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桂心(一兩) 大青(三分) 黃芩(半兩) 石膏(一兩) 赤芍藥(三分) 麻黃(二兩去根節)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煩熱不解。大小腸秘澀。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 黃芩(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梔子仁(半兩) 地骨皮(三分) 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川朴硝(一兩) 木通(二分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微利為度。

治傷寒四日。頭痛。背膊急悶。骨節煩疼。心燥口乾。宜服茵陳散方。

茵陳(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赤芍藥(二分) 防風(二分去蘆頭)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未經吐。宜服瀉心湯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黃連(一兩去須) 黃芩(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四日。三陰受病。其脈浮而滑。腹滿。口熱。舌乾而渴。大便不利。宜服三黃散方。

黃芩(一兩) 梔子仁(一兩) 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三七片。朴硝末二錢。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大便利即藥止。未利再服。

治傷寒四日。毒氣入胃。喉中閉悶。宜服吐痰散方。

瓜蒂(一分) 丁香(一分) 赤小豆〔半分(合)炒熟〕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二錢。空腹服之當吐。後便可吃蔥豉粥補之。

治傷寒汗出不歇。已三四日。胸中惡。但欲吐。宜吐之方。

豉(二合) 鹽(半兩) 蜜(一合)

上件藥。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空腹頓服之。良久當吐。如人行十里未吐。再服。

又方。

苦參(半兩銼) 甘草(一分生用銼) 赤小豆〔二(三)十七粒炒熟〕

上件藥。以水一大盞。煎取半盞去滓。空心。都作一服服之。當吐。不瘥者更吐。以苦參一兩。生地黃二兩。別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分再服。甚者作蔥豉粥投之。以吐出毒為度。

治傷寒四日。寒熱不退。頭痛。百節煩疼。此毒氣在胸中。宜服松蘿散方。

松蘿(半兩) 川升麻(一兩) 甘草(一兩生用) 恆山(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取七分。入粗米(茶末)二錢。更煎一兩沸。去滓。空腹溫服。如未吐。相去如人行三四里再服。以吐為度。

治傷寒四日。已嘔吐。更宜吐方。

苦參末(二錢)

上以溫酒五合調服之。得吐即瘥。

治傷寒四日。心胸中滿悶。取吐方。

豬膽(一枚取汁)

上以醋一小盞。酒一小盞。內豬膽汁相和。溫過。分為二服。當吐之瘥。

治傷寒五日候諸方

夫傷寒五日。少陰受病。少陰者腎之經也。其脈貫於腎。絡於舌。故得病五日。口熱舌乾。渴而引飲也。其病在腸。故可下而愈也。

治傷寒五日。舌乾而渴。煩熱不解。大小腸皆澀。宜服柴胡湯方。

柴胡(一兩去苗) 犀角屑(一兩) 赤芍藥(三分) 黃芩(一兩) 梔子仁(十四枚)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川朴硝(一兩半)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如人行四五里再服。以利為度。

治傷寒五日。頭痛目眩。大渴飲水。口乾。小便不利。憎寒壯熱。腿膝痠疼。不可忍。宜服豬苓散方。

豬苓(一兩去黑皮) 赤茯苓(一兩) 白朮(半兩) 桂心(半兩) 澤瀉(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二錢。日三四服。若嘔吐不可下食者。服之亦效。

治傷寒五日。口熱舌乾頭痛。腳脛痠疼。四肢壯熱。宜服麥門冬散方。

麥門冬(一兩去心) 子芩(三分) 葛根(一兩銼) 前胡(一兩去蘆頭) 知母(三分) 玄參(半兩) 赤芍藥(三分) 犀角屑(半兩) 檳榔(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川升麻(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熱在胸中。不能言語者。宜服麥奴丸方。

麥奴(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川芒硝(一兩) 灶下黃土(一兩) 黃芩(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梁上塵(一兩) 釜底墨(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研下一丸。

治傷寒五日。發熱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吐。心下痞結。外證未解。柴胡桂枝湯方。

柴胡(二兩去苗) 桂枝(一兩) 黃芩(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赤芍藥(一兩) 赤茯苓(一兩) 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煩熱未退。大小便澀。宜服川大黃散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黃芩(一兩) 赤芍藥(一兩) 知母(一兩) 川升麻(一兩)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赤茯苓(一兩) 梔子仁(半兩) 柴胡(一兩去苗) 川朴硝(二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大小便稍利為度。

治傷寒五日。不能言語。熱在胸中。宜服(撫)聖丸方。

犀角屑(半兩) 麻黃(半兩去根節)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川朴硝(一兩) 黃芩(半兩) 釜下黃土(半兩) 梁上塵(半兩) 灶突墨(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彈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研服一丸。如渴。飲新汲水。當有汗出。良久未汗。即更服一丸。汗止熱退能語。若小兒量力服之。

治傷寒五日。熱毒氣在臟。令人心腹煩躁壅悶。不得眠臥。宜服此方。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 犀角屑(三分)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川朴硝(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取利為度。如不利再服。

治傷寒五日。心腹壅滯。煩熱不退。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黃芩(一兩) 川朴硝(一兩) 檳榔(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取利為度。不利再服。

治傷寒五日。少陰受病。口舌乾燥。煩渴欲水。心膈不利。大腸秘澀。其脈滑者生。小弱不足者死。若氣逆不順。宜以檳榔散下之方。

檳榔(一兩) 牽牛子(一兩微炒)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茶調下二錢。良久。吃薑粥投。利三兩行。如未利再服。

少陰病。服檳榔散下之後。宜服和氣白朮散方。

白朮(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茯苓(半兩) 厚朴(半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白芷(半兩)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桂心(半兩) 白芍藥(半兩) 高良薑(半兩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一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但通體熱。面如桃花。皮膚乾燥。無潤澤。口乾渴。此名陽氣攻胃。大腸結澀。宜服升麻散方。

川升麻(一兩) 黃連(一兩去須)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地骨皮(一兩) 黃芩(一兩) 大青(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淡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頭痛。口舌乾燥。煩渴欲飲水。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兩) 黃芩(半兩)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葛根(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都以水二大盞半。入竹葉三七片。煎至一盞二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

治傷寒五日。吐利後。身熱不去。煩而腹滿。臥起不安。宜服此方。

梔子仁(一兩) 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枳殼(二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不能飲食。嘔逆不定。宜服梔子散方。

梔子仁(三分) 黃連(三分去須) 黃柏(三分銼) 川大黃〔二(三)分銼碎微炒〕 蘆根(一兩銼) 葛根(一兩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豉半合。蔥白二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五日。口熱舌乾。頭痛。腳脛痠疼。宜服三黃承氣湯方。

梔子仁(一兩) 黃芩(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川芒硝(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候諸方

夫傷寒六日。足厥陰受病。厥陰者肝之經也。其脈循陰。絡於肝。故得病六日。煩滿而陰縮也。此則陰陽俱受病。毒氣在胃。故可下而愈也。

治傷寒病六日。其病深結在臟。是三陰三陽俱受病。若五臟六腑榮衛皆不通。其人難治。宜服小柴胡湯方。

柴胡(二兩去苗) 黃芩(一兩) 赤芍藥(一兩)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人參〔一(二)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體重。四肢煩疼。多渴。或譫語不知人事。如此病證者。胃中有結燥。宜服大承氣湯方。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枳實(二兩麩炒微黃) 川朴硝(二兩) 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粗搗羅為散。每服四錢。用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如人行十里未利。再服。

治傷寒六日。心胸妨悶。煩熱不解。面赤大渴。壯熱。身體疼痛。此證是毒氣攻心。宜服瀉心湯方。

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人參(半兩去蘆頭) 木通(一兩銼)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黃芩(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粗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嘔噦不定。頭痛體疼。時有虛汗。此證是冷熱未和。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二兩去蘆頭) 柴胡(二兩去苗) 黃芩(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白朮(一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 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發汗不解。嘔逆。小便不利。胸脅痞滿。微熱而煩。黃芩湯方。

黃芩(一兩) 桂心(一兩) 赤茯苓(一兩) 前胡(二兩去蘆頭)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粗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發熱惡寒。(四)肢節疼痛。微嘔。心下痞結。外證未去。柴胡桂枝湯方。

桂枝(一兩) 柴胡(二兩去苗) 芎藭(二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黃芩(一兩) 赤芍藥(一兩)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其人已發汗而不解。胸脅滿。小便不多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而煩。宜服牡蠣散方。

牡蠣(一兩燒為粉)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乾薑〔一(半)兩炮裂銼〕 柴胡(二兩去苗)木通(一兩銼) 桂心(一兩) 黃芩(一兩) 栝蔞根(一兩) 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吐瀉。百骨疼痛。腳冷腹熱。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三分去蘆頭) 柴胡(三分去苗) 白茯苓(三分) 牡蠣(三分燒為粉) 黃芩(三分)白芍藥(三分) 桂心(三分) 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乾薑(三分炮裂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發熱煩悶。渴欲飲水。得水而吐。其脈浮數。小便不利者。宜服豬苓湯方。

豬苓(三分去黑皮) 白朮(三分) 澤瀉(一兩) 桂心(半兩) 赤茯苓(三分) 丁香(三分)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厚朴(一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心躁煩渴。肢節解痛。小腹急滿陰縮。宜服葛根散方。

葛根(三分銼) 石膏(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川升麻(三分) 知母(三分) 梔子仁(半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一(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心躁煩悶。四肢疼痛。小腹滿急。宜服大青散方。

大青(三分) 柴胡(一兩去苗) 梔子仁(一分) 川升麻(三分) 知母(三分) 石膏(一兩) 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脈沉細不足者。宜服通關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乾薑〔五(半)兩炮裂銼〕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黃耆(三分銼) 桔梗(半兩去蘆頭) 防風(三分去蘆頭) 羌活(半兩) 五加皮(半兩) 桂心(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頭痛壯熱。百節疼痛。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 川升麻(三分) 黃芩(三分) 知母(一兩) 赤芍藥(一兩) 大青(三分) 石膏(二兩) 梔子仁(一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六日。熱在臟。胸中煩悶。口噤不能言。唯欲飲水。成壞傷寒。醫所不療。宜服黑奴丸方。

麻黃〔三分(兩)去根節〕 灶下黃土(二兩) 川大黃(二兩) 黃芩(二兩) 川芒硝(二兩) 灶突墨(二兩) 梁上塵(二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井華水研下一丸。

治傷寒七日候諸方

夫傷寒七日。病法當不愈。陰陽諸經傳病終故也。今七日以後。病反甚者。欲為再經病也。再經病者。是經絡重受病也。

治傷寒七日不解。頭痛。有熱在裡。大腸秘澀。與承氣湯後。其小便清者。病不在裡。屬在表也。當鬚髮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服桂枝湯方。

桂枝(一兩) 赤芍藥(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麻黃(一兩去根節) 芎藭(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衣覆取汗。如人行十里未汗。再服。

治傷寒七日。脈浮。發熱無汗。渴欲飲水。無表證。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一兩) 石膏(二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粳米(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葛根(半兩銼)

上件藥。都銼。以水三大盞半。煎至二盞。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五服。

治傷寒七日。發熱。汗出不解。心中痞堅。宜服前胡湯方。

前胡〔二(三)兩去蘆頭〕 赤茯苓(二兩) 白朮(二兩)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赤芍藥(一兩) 枳實(一兩麩炒微黃) 木通(一兩銼)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七日。大下後。脈沉遲。手足厥逆。喉咽不利。胸膈煩躁。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 當歸(一兩銼微炒) 川升麻(一兩) 知母(一兩) 赤芍藥(一兩) 天門冬(一兩去心) 桂心(一兩) 赤茯苓(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石膏(二兩) 白朮(一兩) 乾薑(一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七日不解。心煩。腸中有結燥。譫語。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二兩去蘆頭)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赤芍藥(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知母(一兩) 黃芩(一兩)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人參(一兩去蘆頭)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溫頻服。稍利為度。

治傷寒八日候諸方

夫傷寒八日病不解者。或是諸陰陽經絡。重受於病。或因發汗吐下之後。毒氣不盡。所以病證猶在也。

治傷寒八日。熱勢深重。大便結澀。心腹痞滿。食飲不下。精神恍惚。譫言妄語。宜服鱉甲散方。

鱉甲(一兩塗醋炙令微黃去裙襴) 細辛(一兩) 吳茱萸(三分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白蘚皮(一兩)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茵陳(一兩) 川大黃〔一(半)兩銼碎微炒〕 桂心(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微利為度。

治傷寒八日。煩熱不退。四肢疼痛。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 川升麻(一兩半) 柴胡(一兩半去苗) 葛根(一兩半銼) 吳藍(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次入馬牙硝二錢。更煎三二沸。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柴胡(一兩去苗) 黃芩(一兩) 犀角屑(三分) 茯神(三分) 人參(一兩去蘆頭)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下朴硝二錢。再煎三二沸。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傷寒八日不解。默默煩悶。腹中乾燥。大腸結澀。狂言。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 赤芍藥(半兩) 知母(半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半夏(半兩湯浸七遍去滑) 葳蕤(半兩) 黃芩(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微利為度。

治傷寒八日。風濕相搏。身痛心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下之脈浮者。宜服附子湯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一兩) 白朮(一兩) 白芷(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葛根(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二服。

治傷寒九日以上候諸方

夫傷寒九日以上。病不除者。或初一經受病。即不能相傳。或已傳三陽訖。而不能傳於陰。致停滯累日。病證不罷。或三陰傳病已畢。又重感於寒。名為兩感傷寒。則腑臟俱病。故日數多而病候改變也。

治傷寒九日不解。心腹堅滿。身體疼痛。內外有熱。煩嘔不安。宜服前胡湯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白朮(一兩) 枳實(一兩麩炒微黃) 赤芍藥(一兩) 黃芩(一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病九日。曾經發汗吐下未解。三焦生熱。其脈滑數。昏憒沉重。欲入百合狀證。宜服石膏湯方。

石膏(三兩) 黃連(一兩去須) 黃柏(一兩) 黃芩(一兩) 豉(二兩) 梔子仁(一兩) 麻黃(一兩去根節)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微利為度。

治傷寒九日。下之後。胸膈煩滿。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宜服赤茯苓湯方。

赤茯苓(二兩) 柴胡(二兩去苗) 黃芩(一兩) 龍骨〔二(一)兩〕 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人參(一兩去蘆頭) 牡蠣(一兩焙為粉) 桂心(一兩)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九日。心肺熱。氣急。喉中有膿血。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 柴胡(一兩去苗) 青竹茹(一兩) 桔梗(一兩半去蘆頭) 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 麥門冬(一兩半去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下芒硝末一錢。攪令勻。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九日。心中滿悶。腹脹喘急。宜服檳榔散方。

檳榔(半兩) 訶黎勒皮(半兩)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桑根白皮(三分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蔥白一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九日不解。往來寒熱。狀如溫瘧。胸膈滿悶。時有痰逆不止。半夏散方。

半夏(二兩湯洗七遍去滑) 葛根(一兩銼) 白朮(一兩) 人參(一兩去蘆頭) 柴胡(二兩去苗)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黃芩(一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傷寒九日不解。胸脅滿逆。日晚即潮熱。此由失下。內實故也。宜服芒硝散方。

川芒硝(二兩) 前胡(一兩去蘆頭) 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 葛根(一兩銼) 川大黃〔二(一)兩銼碎微炒〕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以利為度。

治傷寒發汗通用經效諸方

治傷寒解表。利四肢。和胃氣。人參散方。

人參(二兩去蘆頭) 桂心(二兩) 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 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乾薑(二兩炮裂銼) 赤茯苓(二兩) 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朮(二兩) 甘草(二兩炙微赤銼) 麻黃(四兩去根節)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傷寒頭痛壯熱。心胸燥悶。不得汗者。宜服通神散方。

麻黃〔一(二)兩去根節〕 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朮(半兩) 人參(半兩去蘆頭) 五味子(半兩) 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三錢。良久。以熱水漱口三五度後。吃熱薑茶一盞。衣蓋出汗。

治傷寒解肌。持聖散方。

麻黃(二兩去根節)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桂心(一兩)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白朮(半兩) 五味子(半兩)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汗出為度。

治傷寒頭痛項強。壯熱憎寒。四肢不利。宜服此方。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羌活(半兩) 桂心(一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防風(三分去蘆頭)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桔梗(三分去蘆頭) 當歸(三分銼微炒) 五加皮(三分)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傷寒。遍身壯熱。頭痛腰疼。肢節不利。宜服通關散方。

吳茱萸(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羌活 附子(炮裂去皮臍) 芎藭 五加皮 桂心 防風(去蘆頭) 麻黃(去根節) 旋覆花 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薄荷七葉。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汗出為度。

治傷寒。頭痛壯熱。鼻塞惡風。宜服此方。

羌活(一兩) 五加皮(一兩) 桂心(一兩) 乾薑(半兩炮裂銼) 海桐皮(一兩銼) 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麻黃(二兩去根節)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吳茱萸(半兩湯浸)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傷寒。頭目四肢疼痛。正氣散方。

麻黃(三兩去根節) 桂心(二兩) 甘草(一兩炙微赤銼) 乾薑(一兩炮裂銼)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吳茱萸(一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熱服。

治傷寒頭痛身熱。四肢不利。宜服解表附子散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乾薑(一分炮裂銼) 麻黃(半兩去根節) 桂心(半兩) 芎藭(半兩) 烏頭(半兩炮裂去皮臍)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生薑。和滓。不計時候熱服。良久。更以熱酒調下一錢。當便汗出。

治傷寒陰陽二毒。出汗敗毒丸方。

乾蠍(半兩微炒) 麻黃(一兩去根節) 躑躅花(一分) 芫花(一分醋炒令乾) 硃砂(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水研豉心和丸。如梧桐子大。陽毒煎姜豉湯下七丸。陰毒熱水下七丸。不用衣覆。汗當自出。

治傷寒表裡不解。宜服三神丸方。

附子(半兩燒令半黑) 芫花(一兩醋拌炒令黃) 皂莢(一兩不蚛者去皮炙焦黃去子)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豆豉心。宿用湯浸。至來旦。研絞。取細稀者。用和藥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十丸。服藥後。或吐或瀉。若得一般。當便為效。

治傷寒。發汗極效方。

蒼朮(四兩銼去皮) 甘草(二兩) 豬牙皂莢(四梃) 麻黃(二兩去根節)

上件藥。生用。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煎三兩沸。不計時候。和滓溫服。蓋覆令汗出。立效。

治傷寒發汗。神驗白散方。

白附子(半兩) 附子(半兩去皮臍) 半夏(一分) 乾薑(一分) 天南星(一分) 皂莢子仁(一分)

上件藥。皆生用。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入生薑半分。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熱服。當有汗出便瘥。

治傷寒發汗方。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 太陰玄精(一兩研細) 硫黃(半兩細研) 馬牙硝(半兩細研)

上件藥。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熱酒調下一錢。良久。以稀蔥粥投之。通身有汗。

治傷寒發汗。浮萍草散方。

浮萍草(一兩四月十五日者) 麻黃(半兩去根節) 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桂心(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熱服。汗出立效。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