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x、女,28岁。初诊日期:1974年9月29日。患慢性痢疾了年余,住××医院治疗,曾静脉输液,出院已数天。近三天来左侧腕部疼痛,活动受限,左上肢起一条索,肿痛,睡眠不佳。检查:左前臂直至上臂,有一明显条索,长28.5厘米,质硬,触痛拒按,沿条索皮肤潮红,左前臂微肿,左腕及左时屈伸略受限。苔白,脉弦略数。辨证:湿热凝结,血瘀阻络(西医诊断:左上肢浅静脉炎)。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散结。
方药:银花24克 公英24克 连翘18克 茵陈30克 条芩9克 猪苓9克 元参18克 泽泻9克 炒山甲15克 赤芍9克 归尾12克 车前子9克 红花9克 元胡9克 川楝子18克 升麻9克 甘草3克
10月6日(复诊):药后肿消,痛轻,夜寐安,皮肤潮红已退,但局部条索同前。前方去黄芩,甘草,加地龙15克,泽兰叶12克继服。
10月17日(三诊):疼痛已止,条索变软,无触痛,缩短至20厘米。方药如下:
三棱9克 赤芍9克 莪术9克 半夏9克 元参18克 炒山甲15克 连翘15克 生芪15克 鸡血藤18克 云苓12克 红花9克 炒僵蚕9克 桃仁9克 归尾9克 酒军3克 升麻9克
10月31日(四诊):条索基本消失,按之已不明显。改服活血主力丸,每早服5丸,八珍丸,每晚服2丸,以巩固疗效。
【评按】此案诊为左上肢浅静脉炎,局部条索状,皮肤潮红,左前臂微肿。中医辨证属湿热凝结,血瘀阻络。由于湿热证现于外,单用活血化瘀则病本难除,故治以双管齐下,清热利湿、活血散结并举。从方药分析,首诊时清热利湿居主导地位,其中银、翘、公英、茵陈等用量较大。俟痛止,肿消、潮红退,改用活血、调补气血法以竟全功。案中在掌握祛邪扶正的分寸和步骤方面,较为得体。(《房芝萱外科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