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肿是指舌体肿大、板硬麻木。严重者可肿大满口,又称“木舌”。古医籍之“重舌”,指舌下连根处红肿突起,尤如另生一小舌。如红肿连贯而生的,称为莲花舌,与本病不同。
[病机]
(1)外感风寒:风寒外侵,袭于心脾二经,心开窍于舌,脾脉连系舌本,心脾血脉凝滞则舌体胀大,舌色暗紫。
(2)心经郁火:情志不遂,思虑太过,五志郁极化火,致心火暴盛,上攻于舌而舌体肿大疼痛。
(3)心脾积热:素体痰热内盛,饮酒过多,心脾积热成毒,火邪上壅而致舌肿红赤。
(4)脾阳虚寒: 素体脾阳不足或又感受外来寒湿之邪,使寒湿内停,气机壅塞,水湿上泛则舌体肿大,舌色暗淡。
[辨证择方]
(1)外感风寒:舌体肿大疼痛、板硬,色暗紫不红。另见有表证。治宜发表风寒,疏解心脾之邪。方用金沸草散。
(2)心经郁火:舌肿疼痛,色红赤,甚则肿大满口。另见心中烦热,口苦溺黄,脉数。治宜清心泄火,方用余氏清心凉膈散,或以一味黄连煎汤内服,外用生蒲黄粉敷舌上。
(3)心脾积热:舌肿大红赤,或见黄腻苔垢满布。若为酒毒上壅,则舌肿厚而色紫。多兼见身热心烦、小便黄赤等症。治宜清热泻火,解毒化湿,方用泻黄散、栀子大黄汤加丹皮、紫草、葛花。
(4)脾阳虚寒:舌肿大,舌面水滑,边有齿痕,舌色暗淡。治宜补气健脾,温运中阳,方用参苓白术散与理中汤之合方。
舌肿来热急骤者,能堵塞咽喉致死。宜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肿胀露出口外者,用冬青叶浓煎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