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奎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瘾疹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马某某,男,41岁,2019年9月30日初诊。

主诉:反复皮肤风团、瘙痒半年。

病史:从年初3月份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皮肤风团,色红,天气变化加重,遇风好发,痒甚,不日即退,退后不留痕迹。自服“西替利嗪”等药物,症状稍缓解,仍反复发作,遂来就诊。辰下:皮肤遇风即发红色风团,运动后及天热时汗出加重,瘙痒难耐,纳寐安,二便调。舌淡苔白,脉沉。

处方:桂枝汤加减。

桂枝15g   赤芍15g   甘草5g 黄芪20g白鲜皮20g地肤子20g(布包) 牡丹皮9g   地龙9g   白蒺藜20g 徐长卿20g 路路通20g 连翘15g

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2019。10。15):患者诉服药后一日,因汗出而瘾疹发作,即日即消退,后几日未再发作,前日天气转凉,瘾疹再发,但瘙痒症状减轻,面积减少,以四肢内侧为主,余无特殊,舌淡苔白,脉沉。予上方加蛇床子15g、栀子9g。续服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2019。10。29):瘾疹已明显缓解,药后仅发作一次,以下肢内侧为主,余无特殊,舌淡苔白,脉沉。予上方去栀子、蒺藜、蛇床子,加乌梢蛇15g、蝉蜕9g、银花15g。续服14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2019。11。12):半月来瘾疹未再发作,自觉可,舌脉同前。予上方加鸡内金15g,续服十四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瘾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瘾疹病因复杂,早在《内经》有云:“邪气之中人也……其入深,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金匮要略》曰:“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历代医家总结此病多责于风、寒、湿、热之外邪,侵犯机表,或素体血虚风燥,诱发瘾疹,其治则多以祛风解表,解肌透疹,化湿止痒,清热解毒为主。

本案为肌肤营卫不和、风湿热毒蕴结之证。患者素体表虚,卫弱受邪,开阖失司,肌腠大开,营不内守而汗出,加之地处东南方,风湿湿热毒内侵,蕴于肌肤,久发瘾疹。风性善动,走窜内外,扰动气血,故遇风即发红色风团;湿热蕴结,气机不畅,故运动后及天热时汗出,瘙痒难耐;邪滞肌肤,气血不和,故其症状反复发作。

吾师以调和营卫主之方桂枝汤化裁治之。方中桂枝宣通卫阳,祛风解肌,赤芍药益阴敛营,清热凉血,桂、芍相须为用,调和营卫,通散气血,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黄芪益气固表,健脾补中,升阳助卫摄表止汗,补气行血,助血运行,又与桂枝同用温中,以防诸寒凉之品伤正;配以白鲜皮、地肤子、白蒺藜、徐长卿以清热除湿、解毒祛风止痒;连翘消痈散结,清热解毒,路路通、地龙通行气血,通经络,以解毒蕴日久,致瘀血阻络之弊端,三者合用,消痈活络,助桂枝透邪外出。全方以和气血为主,透邪外出为辅,配合清热利湿祛风解毒之品,标本兼治,见效则快。

二诊药后证缓,瘙痒症状减轻,面积减少,以四肢内侧为主,考虑四肢内侧阴浊之位,故拟上方加蛇床子15g、栀子9g,用药一温一寒,以即以辛温药燥湿祛风,助阳行血,又以寒凉药清热解毒,透解郁热,寒热并用。三诊患者瘾疹已明显缓解,药后仅发作一次,药已中的,湿热之邪以去大半,故上方去栀子、蒺藜、蛇床子,加乌梢蛇、蝉蜕、银花、牡丹皮,以加强祛风止痒、凉血解毒、透邪外达之力。药后诸症悉除,未再复发,再加鸡内金健胃消食,助运中焦,以巩固疗效。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