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黄水疮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胡某,男,4岁,1996年5月27日初诊。患儿头部长脓疱疮10余天,经静脉滴注、搽药,均不见好转。检查:患儿面颊部及头部发际间散在黄豆大小脓疱,小块融合成片,结痂与脓疱相夹杂,有少许渗出物。拟解毒祛湿之黄连解毒汤加减,药用:黄连10g,黄柏10g,黄芩5g,栀子10g,蒲公英10g,苍术10g,冰片5g,甘草6g3剂,水煎,每剂浓缩成500ml,每次取100ml先洗患处,后用纱布浸药渣湿敷,1次15~20min,再涂以红霉素软膏,1天2次。6月3日二诊,面颊及头部大部分脓疱已结痂,无渗出物,未出现新的皮损,继用中药2剂,外洗湿敷1周后,脓疱消失愈合。

按:脓疱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其皮损主要表现为红斑、浅在性脓疱和脓痂。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的特性,常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西医认为本病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或二者混合感染,由于小儿皮肤娇嫩,皮脂也较少,而且皮肤容易污脏,也容易有擦伤等轻微外伤,所以化脓菌容易感染。而成人发生脓疱疮的较少,往往是与患者接触,或是在理发店、浴池等地间接传染。中医称黄水疮,又称滴脓疮、天疱疮等,多发生于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湿热交蒸,暑湿热邪袭于肌表,以致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而成;或因小儿机体虚弱,肌肤娇嫩,腠理不固,汗多湿重,暑邪湿毒侵袭,更易发病。反复发作者,邪毒久羁,可造成脾气虚弱。本病治疗上应以抗菌、清热解毒利湿为主。黄连解毒汤中三黄均有泻火解毒之用,且能清热燥湿,因小儿服用汤药不便,改内服为外洗湿敷,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皮肤患处,有抑制细菌生长,杀灭细菌、促进愈合的作用。

阅读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