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7岁,2000年6月初诊。四肢和双腋下出现水疱2年。证见四肢、双腋下可见群集之水疱,大如蚕豆,小如针头,部分结痂稍有脱屑,大部分呈片状暗褐色色素沉着斑,舌质红,苔白稍腻,脉弦。属湿热浸淫,外发疮毒之证,治以利湿解毒,凉血清热。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丹皮15g,赤芍12g,忍冬藤30g、蚤休12g,共服30余剂,皮损全部消退,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天疱疹由于湿热内蕴,血热炽热,或外受暑湿毒邪所致,以起疱、结痂、脱屑为其特征。故用龙胆泻肝汤加生苡仁30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马齿苋30g,除湿清热解毒,使其皮损全部清退而愈。
天疱疮是一组较严重的大疱性皮肤病。病因不明,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寻常性、增生性、落叶性和红斑性等4种类型。
其中寻常性天疱疮最严重,首先在口腔黏膜发生水疱,随后在全身皮肤上成批出现水疱或大疱,疱壁薄而松弛,极易破溃,形成不易愈合的糜烂面。患者常有瘙痒、疼痛及发热症状。由于糜烂面渗出较多的液体和蛋白质,加之口腔黏膜病变进食困难,病人营养状况迅速变坏,抵抗力较低,预后差。其他几种类型的皮肤损害多见于头、面、胸、背、口腔、脐部及肛门周围等处,病情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