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江治疗皮肤瘙痒症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患者,男,71岁,1999年10月7日初诊。2003年前,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反复发作,入夜尤甚,冬重夏轻。曾静脉注射钙剂,长期口服抗组胺药,维生素类药及外涂皮炎平软膏等治疗未见明显疗效。专科检查:躯干、四肢皮肤干燥,伴有少许糠秕状脱屑,全身多处皮肤见线状抓痕。伴口干,便秘,舌质红,少苔,脉细数。西医诊断:全身性皮肤瘙痒病。中医诊断:风瘙痒,证属肝肾阴虚。予自拟润燥止痒汤。

制首乌、白芍、生龙牡(先煎)各30克,干地黄、山药各10,茯苓、菟丝子、沙苑子、火麻仁、玄参、麦冬各12克,甘草、五味子各6克

上方服用1个疗程后,痒感消失。抓痕、血痂消退而告愈,随访1年无复发。

评按:自拟润燥止痒汤中制何首乌不寒不燥,为滋补良药,与干地黄合用滋养肝肾,养血祛风为主;辅以菟丝子、沙苑子补肾益精;五味子滋肾宁心。山药味甘性平,不寒不热,作用缓和,既能补气,又能滋阴,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本草纲目》亦云”益肾气,健脾胃,润皮毛”,与茯苓合用既能健脾补虚,益心安神,又能润泽肌肤;甘草、白芍酸甘化阴,养血柔肝;配以生龙牡重镇平肝安神。诸药合用,使肝肾之虚得补,风邪之实得驱,而瘙痒自除。特别要注意的是治疗中不能因痒与风的密切关系而过多地投以散风之品,以耗阴损血,致肤失濡养,非但不能止痒,反而会使瘙痒症状加重。明代薛己在论述瘙痒时就已提出”若专用风药,复伤阴血,必致筋挛等证”。前人的经验之谈应该汲取。

阅读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