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女,40岁,外院会诊病历号:46033,会诊日期1962年5月3日。
主诉:周身发红斑肿胀及小脓疱,反复发作已十五年余。
现病史:十五年前第一次妊娠时,在两大腿内侧、腋窝部发红斑、肿胀及小脓疱。当时诊断不明,经治疗后缓解。1955年第二胎妊娠后期,突然高烧,并在躯干、四肢发现红斑、小脓庖,当时在xx医院住院,诊断为”疱疹样脓疱病”,产后皮损逐渐缓解。1957年第三次妊娠时皮损加重,住某医院诊断为:”疱疹样脓庖病”、”疱疹样皮炎”、”脓疱性牛皮癣”、”脓疱性湿疹”等,经治疗两月余,产后病情趋于缓解。但至1958、1959年仍然未愈,于1959年11月又泛发全身,再次住院两个多月,病情减轻而出院。1960年3月第四次妊娠病情加重,至1961年皮疹又泛发全身,曾在xx医院住院,病理诊断为”脓疱性牛皮癣”,住院一个月好转而出院。出院后一周,再次泛发全身。1962年2月至5月一直在×医院皮科门诊治疗,经用各种西药、理疗等均未获疗效,皮损继续发展,自觉痒甚,睡眠欠佳,饮食如常,二便自调,平素白带较多。5月3日我院会诊。
检查:发育、营养中等,神清合作,毛发生长良好,胸透正常,血、尿,便、肝功能等化验均属正常。病理检查:符合脓疱性牛皮癣。头部、胸、腹、背及腰围均可见脓疱广泛分布,表面糜烂,痂皮,有轻度渗出液,基底轻度肿胀、色红浸润不深,部分皮损表面有黄色脂性落屑,发疹无特殊部位,手足掌、两下肢及粘膜无皮疹。
脉象:沉缓。
舌苔:舌光无苔,舌质淡。
西医诊断:脓疱性牛皮癣。
中医辨证:寒湿内蕴,气血失和,兼感毒邪。
立法:温中燥湿,养血润肤,佐以解毒。
方药:中肉桂二钱 白芥子二钱 苍术三钱 陈皮二钱 泽泻二钱 刺蒺藜三钱 当归二钱 厚朴二钱 干生地三钱 大熟地三钱 海桐皮二钱 金银花三钱净连翘三钱 炙甘草二钱
5月14日服前方十剂,皮损明显好转,搔痒消失,皮损鳞屑、痂皮减少,部分脓疱消退吸收露出深红色基底,表面无糜烂,舌体胖而淡,舌光无苔,脉象沉缓。再以前方加减:
中肉桂钱半 白芥子二钱 苍术三钱 陈皮二钱 泽泻二钱 茯苓三钱 刺蒺藜五钱 当归二钱 生地三钱 熟地三钱 白藓皮五钱 赤芍三钱海桐皮三钱 白芍三钱 炙甘草二钱
5月19日皮损明显好转,色较前转淡,搔痒完全消失,夜间已能安静入睡。但腰围部仍有少数皮疹新生,舌体胖嫩,脉沉缓。前方加土茯苓一两,炒槐花五钱,又服三剂。
5月24日原有皮损大部消退,遗有色素沉着珐,未见皮疹新生,原方又服三剂。
5月28日未见新发皮疹,原方肉桂改用一钱,去海桐皮加黄芪二钱。
6月4日亦无新生皮疹,局部皮疹继续消退。肉桂改五分,又服四剂。
6月11日皮疹已基本消退,但见少数皮损边缘仍残留有鳞屑,继以养血润肤之品二剂:
当归二钱 生地三钱 熟地三钱 赤芍三钱 白芍三钱 茯苓三钱 土茯苓五钱 泽泻二钱炒槐花五钱 苍术二钱 白藓皮五钱 刺蒺藜五钱 炙甘草二钱
6月18日皮损全部消失,皮肤除遗有色素沉着外,均已恢复正常。遂给以除湿丸巩固疗效。两周后复査,一般情况良好,无新生皮疹,共历时一个半月而治愈。追访半年余,有少数皮疹复发,再投以中药又获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