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康治疗盆状红斑性狼疮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马××,男,37岁,病历号:71573,初诊日期:1964年4月15日。

患者于一年前,先于左下颔出现小片紫红色斑片,叠起鳞屑,不易剥落,有轻微痒感。三个月后,于鼻背偏右又出现二片紫红斑,互相融合成片,表面附有干燥鳞屑,周边见紫红晕。又隔三个月,口唇右外方又起小片类似之皮损,伴午后低烧,体疲肢倦,困乏无力。检查:在鼻右侧可见一片境界清晰5X2厘米大小的表面附有鳞屑之萎缩性红斑。病理诊断:盘状红斑狼疮。脉弦带数,舌质正常,苔薄布。

辨证:肝脾失和,气滞血瘀(西医诊断,盆状红斑性狼疮)。

治法:舒肝和脾,活血化瘀。

方药:当归9克 赤白芍各9克 柴胡6克 茯苓9克 炒白术9克 丹参9克 紫草9克 红花6克 丹皮6克 甘草6克。5剂,水煎服。

5月8日(三诊)局部已不痒,精神振作,体重增加,皮损边缘明显缩小。患者要求拟方带回东北继服中药治疗,从前方加香附9克、桃仁9克。7月4日来信:称鼻部皮损逐渐缩小,周围红晕已退,仍嘱继服前方,以竟全功。(《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本案为盘状红斑性狼疮,中医名为”鸦啖疮”,历来认为难治。此例辨证属肝脾失和,气滞血瘀,用逍遥散加减以疏肝和脾、活血化瘀。据朱氏经验,一411一狼疮红斑明显者,可于方中加凌霄花、鸡冠花;皮肤有瘀斑加仙鹤草、藕节炭;关节痛加乌蛇、秦艽、桑寄生;盗汗加黄芪皮、糯稻根……。方药加减,反映了其辨证明细以及用药之权衡可识。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