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某,女,51岁,2019年月6月8日
主诉:面部反复过敏一年余。
初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过敏,面颊部有红疹伴红肿热,瘙痒,对紫外线过敏,饮食良好,眠差,大便1日1行,便干,小便正常。舌红苔白,脉涩。
西医诊断:过敏性皮炎
中医诊断:面游风毒
辨证分析:患者血热内蕴,又因环境因素刺激诱发,而致面部皮肤瘙痒,发热,其内外因素合而为病。
治法:滋阴凉血,清热止痒。
方药:(1)抑免汤加减
生地20克 连翘20克 丹皮25克 赤芍15克土大黄15克 黄芩20克 徐长卿15克 仙茅30克仙灵脾30克 黄芪30克 虎杖15克 甘草10克 紫草20克
14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2)雷膏2盒外用
建议:忌食辛辣
二诊:2019年6月22日
面部肿热减轻,瘙痒减轻。舌红苔白,上方加青蒿20克,加青蒿退虚热,14剂,予止痒敷剂外用。
三诊:2019年7月6日
睡眠有所改善,面部肿热、瘙痒好转,症状基本平稳,继服14剂。
按语:临床上瘙痒症很多,如糖尿病皮肤瘙痒症、过敏性皮肤瘙痒症,中医传统认为属血燥生风。治疗研究止痒敷剂:荆芥30克,防风30克,地骨皮30克,芒硝50克,白矾30克,川椒30克共剪粗末,纱布包裹,用水沾湿,锅蒸10分钟左右,若病人喜热应热湿敷,若怕热,见热加重则冷湿敷,或者用药袋全身擦洗,止痒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