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定书清肺消斑饮治疗酒渣鼻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郭某,女,44岁,初诊日期1965年4月25日。患者鼻部发红2年余。2年前不明原因,鼻部开始出现粟粒样皮疹,潮红,有皮脂溢出现象,继则出现脓疱。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进餐时潮红更见明显。曾内服中药,外用擦药,未见效果。月经不调,色紫量多。检查发现患者鼻准、鼻翼及两颊部皮肤潮红,皮脂溢出,毛孔扩大,毛细血管扩张,并有脓疱性痤疮损害。舌质红,苔微黄,脉细滑带数。服药7剂后,明显减轻,继服30剂后痊愈。5年后来电告知未再复发。

按语:中医认为,酒渣鼻在中期和后期多为血瘀型。由于日久风寒外束,血瘀凝结,症见鼻先红而后紫黯,舌紫苔薄白,脉细涩。治之先用凉血、活血清热,以凉血四物汤,后用清泻肺胃。在防治上要忌食浓茶、酒类、咖啡等浓烈刺激性饮品,便秘者宜服通便药。

唐定书清肺消斑饮

组成:黄芩、桑白皮各15g,石膏30g,地黄15g,牡丹皮20g,赤芍、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山楂各30g,百部20g,白芷10g,酒大黄、甘草各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泻肺胃,凉血散结,杀虫止痒。主治酒渣鼻红斑期,症见鼻尖、鼻翼、两颊及前额弥漫性潮红伴轻度瘙痒,压之可褪色,油性分泌物多,表面油腻光滑,轻度毛细血管扩张,头部时有烘热感,大便欠通畅,舌红,苔薄黄,脉弦。局部查见毛囊虫。

方解:黄芩、桑白皮、石膏清肺胃积热;地黄、牡丹皮、赤芍凉血消斑;夏枯草、白花蛇舌草清散结聚之热。白芷是手太阴肺经和足阳明胃经共同的引经药,通过白芷的引导作用,清泻肺胃积热的诸药可以直接作用于肺胃二经;同时白芷还有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也是中医皮肤美容中必用的美白药物之一。百部可以杀虫,山楂有助于调节皮脂的代谢。甘草调和诸药。

方源:许学江。唐定书立足肺胃科学辨治酒渣鼻。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3):53-54。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