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加减治疗多形红斑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冯某某,女,31岁,农民,江苏省仪征市新城镇跃进村人患者因冬季两手瘙痒反复发作2年,于2002年11月3日就诊诉近2年冬季两手背瘙痒、起红斑丘疹,继而红斑扩大,周围隆起,中央起水疱,水疱破溃时有疼痛感。皮损由指背向腕背发展。气温下降时,痒痛加剧,红肿亦加剧。每年自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开始发作,翌年5~6月自愈。不发热。查体:未见贫血面容,口唇无紫绀,两手皮温较低,两手背皮肤潮红斑多处。水肿性风团,周边隆起,呈多环形,境界清楚,中央呈暗红色,红斑上见水疱,疱壁薄,无紧张感,尼氏征阴性。部分水疱破裂,基底潮红糜烂,少许炎性渗出。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115g/L,红细胞3。85×10/L,白细胞5。7×10L,中性粒细胞占73%。淋巴细胞占27%。诊断为寒冷型多形红斑。给予附子理中丸口服,1次10粒,1天3次。

2002年11月9日复诊:水疱、糜烂疮面已无渗出,红斑水肿明显减轻。继续给予附予理中丸治疗。2002年11月16日第三次门诊已无瘙痒感,红斑水肿已消退,水疱、糜烂疮面已结痂。给予附子理中丸巩固治疗10d停药后当年未复发按:多形红斑由于它的特征性皮损被中医形象地称为猫眼疮。发于秋末至春季的寒冷型多形红斑被称为雁疮,顾名思义,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与气候转冷有关即由内有蕴湿,复感风寒之邪,以致营卫不和,气血凝滞,郁于肌肤而发。治疗应当以温经散寒、健脾除湿为原则。中医脏腑学说认为脾主运化,主肌肉、四肢。

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素问•太阴阳明论》),脾虚则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敷布濡养肌肤,肌肤失于温煦,寒湿内蕴,气血凝滞。附子理中丸由《伤寒论》理中丸加制附子而成,有较强的温中散寒、益气健脾的功效。方中附子、干姜温中散寒,党参益气补脾,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白术、附子相配,温里燥湿健脾;诸药配合,使脾胃得以运化正常,寒邪散、湿邪化,肌肤得以温煦,气血畅、营卫和而痊愈。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