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南治疗血热外受风邪型猫眼疮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孙某,男,15岁。

初诊日期,1970—03—10。

主诉:两手背起红疙瘩已2周余。

现病史:2周前左侧手指、手背起红疙瘩,圆形和不规则圆形,微微肿起,中心有小水疱,自觉微痛,经某医院诊断为”多形性红斑”,治疗未效,来我院门诊。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尚好,无发热,内科检查无明显异常。双手背散在圆形或不整形、鲜红或紫红色斑丘疹,部分皮疹中心有小水疱,个别皮损中心紫暗色,变平,或稍凹陷,有重叠水疱现象。脉象:沉弦。舌象;舌苔薄白。

诊断:多形性红斑(中医:猫眼疮)。

辨证:血热外受风邪。

治则:凉血活血,疏风消斑。

处方:鬼箭羽三钱,粉牡丹皮三钱,紫丹参五钱,干生地黄五钱,赤芍三钱,草红花二钱,桃仁二钱,紫草一钱半,当归三钱,片姜黄一钱,白僵蚕一钱。外用紫色消肿膏。上方服6剂以后,红斑均消退,其他无异常,改服丸药内消连翘丸、除湿丸、八珍丸,以巩固疗效。

按语:猫眼疮相当于西医的多形性红斑,是一种以皮肤起红斑、形如猫眼为特征的皮肤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描述本病:”初起如猫眼……无脓无血,但痛痒不常,久则近胫。”赵氏认为此病与古代文献记载之”血风疮”相似,乃因血热受风所致。患者皮损色鲜红,灼热红肿,关节痛,遇热加重者属湿热瘀阻,因血热外受风邪所致治宜凉血活血,疏风消斑。外用紫色消肿膏而愈。

阅读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