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某,男,28岁。因汽油着火,为救别人而受重伤,总面积达70%,其中Ⅱ度、深Ⅱ度烧伤占57%。入院5天,创面渗出较多,口渴喜饮,呕吐不能进食,大便4天未行请中医会诊。查:患者舌质红,苔黑而干燥,脉滑数,体温37。8℃,脉搏88次/min,血压12。6/8。8kPa。辨证为阳明经腑热盛。治则清热生津,通便泻火,方用石膏30g,知母、芒硝、大黄、枳实各9g,金银花、白茅根各15g,甘草6g。3剂。
服药2剂后,大便通,创面渗出液减少,稍能进食。原方去大黄、芒硝、枳实,加人参须3g,黄芪6g,麦门冬1g,以生津育阴,托腐生肌。
5剂后创面渗出已基本控制,舌质呈淡红,苔稍润继续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住院65天,痊愈出院。
按:烧伤后创面渗出液,一般在72h内停止渗出,水肿开始回收。但重度烧伤患者,创伤面积大而深,往往渗出液较多,持续时间较长,难以在数天内控制。这与阴阳证中的大汗出有很多类同之处。①血汗同源。因渗出液属津液,与汗同源于血②大汗为热邪迫津外泄,烧伤后渗出液是因火毒内攻,迫津外泄。③二者都可以致津液耗伤。故认为:烧伤面逾期渗液不止,类似热邪逼津的大汗出。患者有烦渴喜冷、舌苔黄燥、黑燥、大便难等阳明腑实证的症状,故采用白虎汤清阳明经之热邪,配承气汤泄阳明之腑实证,两方相配一清一泄,以清彻阳明之邪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