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某,女,50岁,2004年4月因右腿发软、行走不稳住进兰州某医院。经核磁共振、CT检查,诊断为小脑萎缩治疗1周后,患者突然左腿肿胀疼痛,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诊断为左腿静脉血栓,行双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术后静脉点滴抗炎、抗凝、扩血管等药物40余天,左腿肿胀加重,活动受限,同侧切口感染不愈合,无奈之下家属要求出院,后邀余用中医治疗。当时患者左腿肌肉萎缩,肿胀疼痛,更衣困难,手术切口感染,有脓性分泌物,站立需两人搀扶,自感乏力、怕冷、头晕、舌质淡、苔黄腻、脉细数。
辨之为气虚血瘀证兼有湿热。治以补气养血、活血通脉、清热解毒除湿。方用补阳还五汤合四妙勇安汤、二妙散加减。
处方:黄芪60g、炒赤芍15g、川芎10g,当归10g、地龙10g,丹参15g、桂枝15g、桃仁10g、红花10g、怀牛膝30g、鸡血藤30g、玄参15g、金银花30g、生甘草15g、山药30g、炒苍术15g、炒黄柏10g、焦二仙各15g。水煎服,1日1剂,分3次,饭后服。上方服8剂后,左腿肿胀明显消退,疼痛缓解,切口愈合。患者能自行站立,诸症好转此方服到20剂,患者能自己行走,右腿肌肉萎缩好转,走路时右腿似有发软现象。
五诊患者诸症好转,可以做家务劳动。恐因活血温通之品耗损阴血,前方去桂枝、桃仁、红花、地龙、鸡血藤减量,继服20天康复。
按:按:静脉血栓属于中医脉痹、恶脉、股肿的范畴,常见热毒蕴结、瘀血阻络、气虚血滞、血虚寒凝等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的常见疾病,同时也是骨科创伤及手术后的常见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疼痛,主要在小腿、大腿内侧和腹股沟等部位,常在静脉栓塞部位有明显压痛,往往有不同程度全身发热反应,随即出现下肢肿胀。上肢静脉血栓较少见,主要是由于骨折等原因导致上肢长期废用,活动减少所致。加味补阳还五汤具有明显的抗凝、溶栓功能,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黏度达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良好的治疗作用。
此例患者因脑萎缩致左下肢血栓形成,由于手术结扎大隐静脉时损伤深部小静脉,致血运障碍,回流受阻而肿胀。虽然采用抗凝、消炎、扩血管疗法,但肿胀不消。中医认为是经脉受损,气滞血瘀。用补阳还五汤加山药、丹参、桂枝、鸡血藤以增其补气、行气、活血化瘀力度,再以二妙散、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淡渗利湿,可达到血脉畅通、肿胀消除、伤口愈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