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不足、冲任失调之月经后期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张蓉,女,32岁,北京人。

初诊:2005年5月21日。

主诉:月经周期延后10~15天半年余。

现病史:该患者已婚6年,G1P0,于2000年行人流术。15岁月经初潮,经期5天,周期为30天。于半年前出现月经延后10~15天。末次月经为5月5日,月经量少,色淡,伴腰酸,头晕耳鸣,平素带下清稀,面色晦暗。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尺弱。

2005年3月行输卵管通液术提示双侧通畅,B超提示卵巢呈多囊性改变,内分泌检查未见异常,诊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待查”“肥胖症”。西医给予激素疗法,因惧于副作用而来我院就医。

病机治则:脾肾不足,冲任失调;治宜健脾益气,补肾调经。

方药:太子参30g   怀山药20g   炒白术15g   炙甘草6g   白果10g   芡实15g   桂枝6g   茯苓30g   川芎10g   荔枝核10g   橘核10g   熟地黄15g   山萸肉15g   当归15g   仙灵脾10g   肉苁蓉10g   丹参15g   菟丝子15g   女贞子15g   旱莲草18g   枸杞子15g   河车块6g

10剂,水煎服,日2次,并服用安坤赞育丸,治疗期间要求避孕。

二诊:2005年6月2日。服上药后腰酸痛、头晕耳鸣减轻,白带减少,余症同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仍沉细。上方去白果、芡实,加生黄芪30g,香附10g,坤草30g,法半夏10g,山慈菇6g,桃仁10g,红花10g,水蛭6g,炮山甲10g,皂角刺10g,继服15剂。

三诊:2005年6月20日。月经于6月12日来潮,错后7天,月经量少,色仍淡,腰酸、头晕耳鸣继减,白带少,面色转红。舌质淡红,苔白,脉沉弦。治宜健脾补肾,化痰调经。方药如下:

生黄芪30g   太子参30g   怀山药20g   炒白术15g   炙甘草6g   茯苓30g   熟地黄15g   山萸肉15g   砂仁6g(后下)   仙灵脾30g   肉苁蓉10g   当归15g   丹参15g   菟丝子15g   鹿角片15g   枸杞子15g   仙茅6g   河车块6g   香附10g   山慈菇6g   法半夏15g   青皮15g   陈皮15g   炒苍术15g   胆南星10g   炙甘草6g

15剂,水煎服,日2次,安坤赞育丸继服。治疗期间要求避孕。

其后以此方调治半年,月经正常。

【按】多囊卵巢临床上多表现为持续无排卵和雄性激素水平升高,以月经失调、不孕、肥胖、多毛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多见于中医的”闭经”“月经后期”等。正如《坤元是保》中所载,”有妇人肥胖,经或二三月一行者,痰气盛而躯体闭塞经脉也”。辨病辨证相结合,诊为脾肾不足、冲任失调。故以太子参、怀山药、炒白术、炙甘草、茯苓健脾益气;白果、芡实固摄调经;桂枝温阳;川芎、当归、丹参养血;荔枝核、橘核化痰燥湿;熟地黄、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补肾阴;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河车块温肾阳。上药相合,共奏健脾补肾,益气养血调经之效,并根据病证,随证加减。

阅读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