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两虚、冲任失养之月经后期医案

来源:子阳医馆

赵某,女,34岁,河北人。

初诊:2003年7月4日。

主诉:月经后期1年。

现病史:该患者已婚已育,G3P3。自述产后2年,月经不调,常常错后8~10天,月经量少,行经3天,质清稀,色淡红。平素疲劳乏力,腰膝酸软,面色萎黄,头晕心慌。末次月经为6月20日,较前错后10天。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在当地医院就诊,各项检查未发现异常。血压:80/55mmHg。给予”乌鸡白凤丸”口服2个月,未见明显效果,故来京求诊。

病机治则:气血两虚,冲任失养;治宜益气养血,调补冲任。

方药:大补元煎合生脉饮加减。

生晒参12g   怀山药30g   熟地黄15g   炒杜仲15g   当归12g   山萸肉15g   枸杞子15g   炙甘草6g   香附10g   生黄芪60g   麦冬12g   五味子6g   桂圆肉12g   阿胶珠30g   白芍30g

30剂,水煎服,日2次, 同时加服人参归脾丸。

二诊:2003年8月5日。月经于7月26日来潮,本次错后6天,经期4天,月经的质、色、量均较上次改善,疲劳乏力、腰膝酸软、头晕心慌均减,近日失眠。血压:100/65mmHg。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前法显效,上方加炒枣仁20g,柏子仁20g,刺五加20g,再进30剂;人参归脾丸继服。

三诊:2003年9月6日。月经于8月29日来潮,本次错后4天,经行4天,色红,量可,质转稠,失眠已无,余症近无。血压:110/70mmHg。舌淡红,苔白微腻,脉沉弦。上方去枣仁、柏子仁,加砂仁6g(后下),陈皮12g,再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其后以人参归脾丸继服。

随诊半年,月经已正常。

【按】《丹溪心法》载:”过期而来,乃是血虚。”本案患者因多产之后,精血亏少不能按时而至。魏教授辨其证为气血两虚,故采用张景岳之大补元煎以补血益气调经。方中生晒参大补元气;怀山药、甘草佐人参以滋生化之源;当归养血活血调经;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炒杜仲补肝肾,益精血,乃补血贵在滋水之意。合生脉饮以益气复脉;用大量黄芪者,乃取明代吴鹤皋所谓”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桂圆肉、阿胶珠、白芍以养血补血;香附理气调经;炒枣仁养心安神;砂仁、陈皮以健脾化湿,取其醒脾且补而不腻之义,共成上方。

阅读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