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阐注
ABUIABACGAAgz-PawAYonIXLsQQw6gI4nAQ

《麻疹阐注》麻疹专著。四卷。清·张霞谿撰。刊于1840年。本书卷一至二系将《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的(麻)疹门作了补充注释。卷三至四为附采诸家麻(疹)后证治,引述前代麻疹著作中有关麻疹的合并症、后遗症的证治等内容。现有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石印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本部底本《珍本醫書集成》第八冊,1936年上海世界書局刊行(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麻疹阐注
序張子霞谿先生諱廉。字通源。為我邑名貢士。天資高邁而性耽經史。旁及藝術。屢不得志於名場。因以素所蘊蓄者筆於書。大抵有關於世道人心。而麻疹闡注。則先生之緒餘而經效於世者也。夫麻疹莫醇於金鑑。趙氏既集為匯補。而謝氏又有七十二症之書。則金鑑之闡注。似可不作顧乃以簡約煩瑣變易之故。而必疏解而融貫之。並先示以讀書之法。先生蓋有深意焉。鄉里鯫生。以醫師自命。凡疾病之臨門者。無論症之平險。每不肯以不知辭。...
御定醫宗金鑑麻疹讀書之法。當逐字讀。逐句讀。逐節讀,復舉全篇融會貫通而讀。斯能得其言外之意。而為善讀書者矣。醫門之書。如我朝御定醫宗金鑑。言簡而意賅。義近而旨遠。非易讀也。即其麻疹一科。凡言某方主之者。言主之必有輔之者矣。所謂逐字讀也。於見形條云。有不透徹。須察所因。言因則因之者廣。不可枚舉。因之者猝不可預揣。故下第列因風因火因虛可知之三項。以見舉一反三之意。所謂逐句讀也。於收沒條。言當散不...
卷一疹原疹非一類。有瘙疹。癮疹。溫疹。蓋痘疹。皆非正疹也。惟麻疹則為正疹。亦胎元之毒。伏於六腑。感天地邪陽火旺之氣。自肺脾而出。故多咳嗽噴嚏。鼻流清涕。眼淚汪汪。兩胞浮腫。身熱二三日。或四五日。始見點於皮膚之上。形如麻粒。色若桃花。間有類於痘大者。此麻疹初發之狀也。形尖疏稀。漸次稠密。有顆粒而無根暈。微起泛而不生漿。此麻疹見形之後。大異於痘也。須留神調治。始終不可一毫疏忽。較之於痘雖稍輕。而...
卷二身熱不退麻疹非熱不出。若既出透。其熱當減。倘仍大熱者。此毒盛壅遏也。宜用化毒清表湯治之。疹已沒落而身熱者。此餘熱留於肌表也。宜柴胡清熱飲治之。化毒清表湯 治麻既出透而身猶大熱者粉葛 薄荷 地骨皮 黏子(炒研) 連翹(去心) 防風 黃芩 黃連 元參 知母 木通 甘草 桔梗 加燈心柴胡清熱飲 治沒後身熱。柴胡 黃芩 赤芍 生地 麥冬 地骨皮 知母 甘草 加燈心廉按此亦言其大略也。身熱而兼他症...
卷三(附採諸家麻後證治)麻後龜胸龜胸者。麻後餘毒。留於肺經。陽火熏灼而致也。治宜清肺化痰降火。先用清氣化毒飲。或涼膈散。再加蘇子。枳殼。橘紅。麥冬。羚羊。地骨皮。葶藶子。枇杷葉等藥。以開導其氣。繼用九味平胸丸治之。清氣化毒飲(見前)涼膈散(見前)九味平胸丸百合 天冬 杏仁 桑皮 石膏 大黃 葶藶 木通 枳殼共為末。蜜丸如綠豆大。清湯送下。麻後肺痿肺癰麻後久嗽不止。時吐白沫如米糊者。名肺痿。火...
卷四謝心陽瘄子家傳心陽曰。痘之發也。因天行時氣。由父母胎毒。本乎五臟先天之症也。至於瘄子之發。亦因天行時氣。與傷寒相似。即所謂發斑傷寒也。自人受形而後。肥甘炙爆熏灼於胃腑。胃腑清潔。其發也輕。胃腑垢膩。其發也重。此後天之症也。當發時。身熱面赤。咳嗽。耳後筋紅若青紫者重。眼睛水淋淋。總以表發升散為主。夫瘄本乎胃腑。傳於肺家。與肝腎無涉。亦有用黃連而得效者。諸火皆統於心故也。其起初發散之藥。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