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浅注
ABUIABACGAAgvM_2wAYomabJ-wQw6gI47AM

《金匮要略浅注》是清代医学家陈念祖所撰的医学著作。共十卷,刊于嘉庆八年(1803年)。书中六卷,将张仲景《金匮要略》诸方组成、功能主治、药物剂量及煎服方法等主要内容,用歌诀形式编写出来,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本书的体例和编法特点,与《伤寒论浅注》略同。作者选集前人《金匮要略》注本中的精采注文,结合个人见解予以阐发,以求辨明要旨,书中删去林忆整理本(共25篇)的最后三篇,并于第22篇(妇人杂病脉症)中增补妇人阴挺论等内容。现存二十余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本部底本《陳修園醫書五十種·金匱要略淺註》,清光緖乙巳31年商務印書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金匮要略浅注
敘言余奉諱里居。每嬰痁疾。偶檢方書。茫無涯涘。因嘆前賢如坡公沈存中輩。皆明於醫理。用以濟世利物。其不效者。特格物未至耳。吳航陳修園先生。精岐黃術。以名孝廉宰畿輔。晚歸里中。與先大夫結真率會。余嘗撰杖侍坐。聆其談醫。洞然有見垣一方之眼。竊謂近世業醫者。無能出其右也。今先生捐館數年矣。令嗣靈石傳其業。世咸推重焉。先生生前所刊醫書若干種。已傳海內。今復讀其金匱要略淺注一十卷。明顯通達如眂諸掌。雖王...
卷一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問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病不外邪正虛實。邪氣盛則實。正氣奪則虛。是邪正統於虛實中也。)夫(上工)治未病者。見肝(邪)之(為實)病。知(已病之)肝(必)傳(未病之)脾。當先實脾。(若春之三月。夏之六月。秋之九月。冬之十二月。)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補之。(所以然者。臟病惟虛者受之。而實則不受。臟邪惟實則能傳。而虛則不傳也。)中工不曉(邪實則)相傳。見肝之病。不...
卷二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論曰、百合病者。(分為)百脈(合為)一宗。(無經絡可別。)悉致其病也。(第見其證)意欲食。(而)復不能食。(口欲言。而又不言而)常默默。欲臥(而又躁而)不能臥。欲行(而又懶而)不能行。欲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如寒無寒。如熱無熱。口苦小便赤。諸藥不能治。得藥則劇吐利。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以上諸證。全是恍惚去來不可為憑之象。惟憑之於脈與溺。確知其為熱...
卷三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第六問曰。血痹之病。從何得之。師曰。夫尊榮(之)人。(形樂而志苦。志苦故)骨弱。(形樂故)肌膚盛。(然骨弱則不能耐勞。肌膚盛則氣不固。若)重困疲勞(則)汗出。(汗後愈疲而嗜)臥(臥中)不時動搖。加被微風。遂得(而干)之。(風與血相搏。是為血痹。)但以(血痹人兩手寸關尺六部)脈(本)自微澀。(一見脈微。則知其陽之不足。一見脈澀。則知其陰之多阻。而其邪入之處。)在(於)寸口...
卷四奔㹠氣病證治第八師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不可病。心)病(則非輕。)有(心病。而腎之水氣凌之。則為)奔㹠。有(心病。而胃之燥土。從少陰之火化。而生內癰。則為)吐膿。有(心病。而肝之風木。乘少陰之熱氣而煽動。則為。)驚怖。有(心病。而腎之陰水。不交於離火而既濟。則為)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蓋以驚則傷心。凡心傷而致病者皆是。然心既傷矣。因驚而謂之驚。可也。非驚亦謂之驚。...
卷五痰飲咳嗽病脈證治第十二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此分別四飲之名目也。今人於四飲外。加留飲伏飲。而不知四飲證之病因。多起於水留而不行。甚者伏而不出。亦何必另立病名乎。問曰。四飲何以為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其精津化為痰飲。不復外充形體。而第覺)水走腸間。(水順流。則無聲。有所滯礙。則)瀝瀝有聲。謂之痰飲。(即稠痰稀飲而俱見也。)飲後水流在脅下。(不上...
卷六水氣病脈證並治第十四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此言膚腫病。內經概言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頸腫。腹乃大。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而不分別為言。然而病因不同。則治法迥異。師故立五名以為大綱。而脈證標本變化之微。詳悉於下。風水(之脈證奈何。)其脈自浮。(浮為風。故)外證骨節疼痛。(風尚在表。故)惡風。皮水(之脈證奈何。水行...
卷七黃癉病脈證並治第十五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緩則為痹。痹(者。風與濕合而不去。)非(若疼痛之)中風。(所以然者。風得濕而變熱。濕應脾而內行。是以)四肢(不疼痛而)苦煩。脾(病者。)色必黃。(脾以其所)瘀(之)熱以(外)行。(則肢體面目盡黃矣。)此以寸口脈而言黃癉初時之病因也。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胃)熱則消穀。緊則為寒。(脾寒遇)食即為滿。(滿者必生濕。是胃熱而脾濕。為黃癉之病源也。...
卷八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夫(嘔吐。或谷或水或痰涎或冷沫。各不相同。今)嘔家(因內)有癰膿。(與諸嘔自當另看。切)不可治嘔。(俟其癰已)膿盡(則嘔)自愈。此以癰膿之嘔撒開。以起下文諸嘔也。(嘔家必有停痰宿水。若)先嘔卻渴者。(痰水已去。而胃陽將復。)此為欲解。先渴卻嘔者。(因熱而飲水過多。熱雖去而飲仍留。此)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新水之致嘔者其一。又)嘔家(水從嘔去。)本(當作)渴。今(...
卷九婦人妊娠病脈證治第二十師曰。婦人(經斷後。而)得平(和之)脈。(關後為陰。其)陰脈(視關前稍見)小弱。(是胎元蝕氣也。)其人渴。(非上焦有熱。乃陰火上壅也。)不能食。(非胃家有病。乃噁心阻食也。)無寒熱。(外無表邪也。)名(曰)妊娠。(凡一切溫涼補瀉之劑。皆未盡善。惟以)桂枝湯主之。於法六十日。(胎已成而氣幹上。)當有此證。設有醫(者。不知為孕。而誤藥之為施)治(之)逆者。卻一月。(先見...
卷十雜療方第二十三(按金匱自二十三卷至二十五卷。前賢斷為後人所續。刪之不使朱紫之混。確有卓識。然竟刪之。恐嗜古者。有闕而不全之憾。不如姑存其說。以供參考。茲刻錄其原文。不加一字註解。以分別之。)退五臟虛熱。四時加減柴胡飲子方。柴胡(八分) 白朮(八分) 大腹檳榔(四枚並皮子用) 陳皮(五分) 生薑(五分) 桔梗(七分)以上冬三月柴胡稍多。柴胡 陳皮 大腹檳榔 生薑 桔梗 枳實以上春三月比冬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