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虚劳心传
ABUIABACGAAgtsSWwAYo-K-IEzCAAjjRAg

‌《何氏虚劳心传》‌是清代医学家何炫(字嗣宗)所著的一部中医典籍,约成书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该书又名《虚劳心传》、《何氏心传》、《嗣宗医论》,主要论述了虚劳病的诊断和治疗。《何氏虚劳心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虚劳总论‌‌、选方和治验。何炫认为虚劳病主要由酒色、思虑、劳倦、忿怒等因素引起,伤及五脏,耗损精血,导致阴虚生内热。因此,他反对使用参芪助火、苦寒泄火等方法,主张通过补肾水、培脾土和谨慎调摄来治疗‌。《何氏虚劳心传》对后世虚劳顽疾的治疗有着深远的影响。书中总结的治疗方法和理论至今仍被中医界广泛参考和应用。该书不仅在中医临床上有重要价值,还为研究清代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何炫(1662-1722年),字嗣宗,号令昭,别号也愚、二瞻、怡云、自宗,是清代奉贤(今属上海市)人。他世代行医,祖上有医名,何炫本人也在医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医著还包括《何氏伤寒纂要》和《何嗣宗医案》等‌。

何氏虚劳心传
虛勞總論虛勞之症,無外邪相干,皆由內傷臟腑所致。如酒傷肺,濕熱熏蒸,則肺陰消爍;色傷腎,精室空虛,則相火無制;思慮傷神,神傷血耗,則心火易炎;勞倦傷脾,最能生熱,熱則內伐真陰;怒氣傷肝,鬱怒則肝火內熾而灼血,大怒則肝火上衝而吐血。此五者,皆能勞其精血。《道經》云:涕、唾、精、津、汗、血、液,七般靈物總屬陰。陰虛則內熱生而成虛勞之症。大約酒色成勞者多,然有童子亦患此者,則由於先天稟受之不足,而...
選方保陰煎治真陰虛,相火熾而發熱,其熱在午後子前。(屬陰分,)或皮寒骨蒸。(骨髓空虛,火焰骨中,則熱中不已。汗者,乃三焦相火為病,無汗者乃心包相火也。)五心常熱,鼻中乾燥,唇紅顴赤,口苦舌乾,(皆內熱之徵也。)耳鳴目眩,腰膝痠軟,四肢無力,倦怠嗜臥,(皆精血虛損內傷之故。)大便燥結小便黃赤。(內熱。)六脈弦數,或虛或無力。(皆虛損的症,不必吐血咳嗽也。故有吐血咳嗽症,而無上文之內熱虛症,脈數...
治驗一人患陰虛內熱,仲淳曰:當用甘寒,弗用苦寒,非百餘劑不效。用二冬滋陰清肺,蘇子、杷葉、貝母下氣消痰,桑皮瀉火,骨皮、鱉甲除蒸,白芍,五味收斂,果百劑而安。一婦徹夜不眠,兩月飲食俱廢,形體日削,皆謂不治。余診治之,許以可救。蓋此症雖屬虛,幸臟腑無損,心經雖有火,不至灼肺,況久病脈調,身不發熱,豈有他虞?服補陰收斂之劑,自然水升火降而愈。用生脈散、加茯、棗、遠志、歸、地,大劑飲之,因虛甚氣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