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本难经阐注
ABUIABACGAAg8b2MwAYo6LLNETDCAziRBQ

《难经》注本。1卷。清丁锦撰于乾隆元年(1736年)。作者自称获《难经》古本,与通行本编次小异。因改动原编次30余处,如改十难为三难、十五难为十二难等。且阐发个人见解,如对左肾、右命门提出异议,似宗张介宾、程知之“包络命门说”。丁氏认为“命门即子宫也,即俗名子肠也。子肠居直肠之前,膀胱之后,当关元气海之间,男精女血皆存乎此。曰丹田、曰气海,实则一子宫耳”。并称子宫为“先天立命之本”,此说成为“命门”学说一家之言。其注文主要参阅《内经》等书阐发《难经》之蕴义;间或结合个人临床心得对某些病证提出方治意见。现存乾隆三年(1738年)刊本及多种清刻本、石印本,建国后有排印本。本部底本浙江大學圖書館掃描本;《珍本醫書集成》第一冊,1936年上海世界書局刊行(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掃描本)。電子文本修訂自永諸藏書。

古本难经阐注
張序難經者。靈素之精華也。靈素猶多假託。難經則扁鵲手著之書。繼往聖開來賢。允為醫林之準的。奈古籍久湮。世傳多誤。由是解者臆度。讀者狐疑。難經晦而靈素不彰。靈素不彰而醫道或幾乎息矣。余向至吳門。訪求醫學。遇歙友金子。贈古本難經。讀之則綱舉目張。脈通絡貫。視世傳之錯謬。不啻撥雲霧而睹霄漢矣。乃遍考諸家。逐一校對。無如此卷之經明注晰者。寶之篋中。攜歸謀付棗梨。以公同志。幸得好古之士。力贊斯役。不數...
嚴序余少學醫。從雲間嗣宗何夫子遊。近僑寓金閶。常與上洋王修沈子究論醫典。農軒之訓。猶之六經。扁鵲仲景猶私淑尼父之孟氏。是以內難傷寒。實醫門鼎足之三經也。自漢而下。名賢繼出者。惟本此而已。後代作者。非不各有發明。然日就褊淺。致今之學者。樂淺而畏深。趨末而忘本。嗚呼。經義不明。醫術奚恃。安得有好古之士。尚論三經。引宋仁宗朝嘉祐故事。上請聖天子詔儒臣及精通其事者。參古酌今。編纂全書。頒行宇內。為萬...
敘難經者。扁鵲之所著也。何為乎而名經。本於內經故名也。內經黃帝之靈樞素問也。其闡發天地陰陽五行之理。動植飛潛之性。合於五臟六腑。聲色臭味之微。未病而知其病之來。已病而知其病之源。不定法故法無不神。不立方故方無不備。猶夫六經之垂於萬世也。扁鵲去古未遠。能徹其源委。合靈素之一十八卷。各八十一篇。批卻導窾。條分縷析。共列八十一難。亦述而不作之意也。其辭雖出於靈素。而晦者明之。繁者省之。缺者補之。複...
凡例一、是經注相傳既久。錯簡頗多。如三難誤列十八難。十難誤列四十八難。凡誤三十餘條。今悉依古本釐正。一復越人之舊。恐其久而又差。故復撰某難發明何義目次一篇。證誤目次一篇。冠於首。一、傳世之書。繕寫多訛。獨難經歷三千年來。所誤不過數字。開列證誤目次。蓋因是書以數冠篇。不致遺失。然其數則存。而文已不隨其數。如三難之誤列十八難而不覺也。沿訛踵謬。讀者難明。余就古本原文闡發。並採前人之說。附於其下。...
正文一難曰。十二經中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謂也。然。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脈動也。此章總冒五臟六腑十二經動脈。俱會於寸口。下文分晰十二經脈。一日夜五十會於寸口。榮衛血氣。一日夜會於寸口也。十二經者。手太陽手陽明手少陽足太陽足陽明足少陽為陽六經。從手走頭。從頭走足。手太陰手少陰手厥陰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為陰六經。從足走胸。從胸走手。此十二經脈所行之直路也。手太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