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门全书
ABUIABACGAAg3Jr9vwYohMyAogQwtgI4wgM

《疯门全书》,麻风病专著,3卷。清代萧晓亭撰于嘉庆元年(1796年)。此书详论麻风病的病源、症状和治疗,列医论21条,述证36类,选方180余首。书中强调辨证论治,其治男子,以养血和血为主,驱风行滞为佐;治妇人,以活血行血为主,驱风燥湿为佐。本书首列述古八则,引述经典之著、名家之言中关于麻风病的论述;继以麻疯二十一论,阐述麻风病之诊治要点及禁忌;再列麻风三十六种辨证图说,图文并茂,证因脉治详明;最后详述麻风病的治疗要点,有五不治、五主治、内治九法、外治六法,以及应用方药和针、灸、烧、熏洗等法。探讨秘本,结合经验,全面阐述麻风病的证治要诀,特别指出麻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并提出预防的重要性。现有清道光十六年(1836)刻本、道光二十五年粤东敬业堂刻本,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铅印本。本部底本《珍本醫書集成》第七冊,1936年上海世界書局刊行(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萧晓亭(?—1801)清代医家。号晓亭主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父醒初,兼通医术。承家学,尤擅医道,治病不索谢,求方者日众。长于治麻风病(疠风)。著有《疯门全书》。作者汇集诸家秘本,搜求治风古法,辑成《疠疾辑要》《疠疾备要》各1卷,道光十二年(1832)合刊时名为《疯门全书》。光绪五年(1875)侯敬庵、郑风山又附刻《疯门辨证》1卷,使内容更为充实。

疯门全书
序一瘋門全書上下二卷。由廬陵王霞九自江西寄至粵東。言在江西已活數百人。囑為刻印廣傳。校訂者為高要何石卿茂才傳瑤也。石卿見此書驚喜。謂廣東多麻瘋。醫治者多系單方。從未見有如此書之明備者。石卿知醫。因校訂此書。已治愈一家三人。喜極。請急付之梓。予謂此書於各症。條分縷析。非單方治病者可比。必將全書瞭然於胸中。用藥方能得當。務望見此書者。多傳於知醫之人。施送日多。愈傳愈廣。活人功德。可限量耶。粵東多...
述古八則素問脈要精微論曰。脈風。成為癘風。又風論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癘風者。營衛熱胕。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長刺篇論曰。大風骨節重。鬚眉墮。名曰大風。靈樞曰。癘風者。數刺其腫上。已刺。以銳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常食方食。毋食他食。千金翼耆婆治惡病曰。疾風有四百四種。總而言之。不出五種。即是五風所攝云。何名五風。一曰黃風。二曰青風。三曰白風。四曰赤風。五曰...
麻瘋二十一論麻瘋者。古人呼為癘風。又名惡疾。廣東呼為大麻瘋。又名疙瘩。外省或呼為大皮瘋。又曰癩皮瘋。染是疾者。夫妻兄弟子女離散。戚友避之。行道叱之。顛連無告。至此極矣。醫者不知受病之源。或言傳染。或言風水。雖非無因。然未必皆此之故也。蓋東南地卑近水之處。此疾尤甚。天氣較炎。地氣卑濕。濕熱相搏。乘人之虛。入於營衛。衛氣受之。則上身證多。營血受之。則下身證多。營衛俱受。上下俱多。此其大概也。究之...
麻瘋三十六種辨症圖說大麻瘋大麻瘋唇翻齒露。眼扯腳吊。手足指脫。鼻梁崩塌。損形變顏。種種惡狀。年深病重。無藥可治。必用毒藥攻之。久久方效。蒺藜散之類主之。此麻瘋也。暑濕瘋暑濕瘋手足先有麻木。次則身有死肉。或如瘡疹。或似疥癬。或皮肉常似蟲行。或耳腫長大。或虎口肉焦。身有紅塊紅堆。臉有紅雲油光。筋跳肉痛。遍身瘙癢。或起白屑。或起黑皮。此大麻瘋之次也。小神散主之。此麻瘋也。紫瘋紫瘋手足無痹。...
五不治(輕亦可治)一皮死麻木不仁(易治) 二肉死刀剖不斷。(患處少亦可治) 三血死潰爛。膿水淋漓。(可治) 四筋死手足脫落。(不治) 五骨死鼻梁崩塌。(難治即治亦不能復原) 耳聾聲全啞者。(難治) 陽事不起者。(難治) 不斷房事者。(不必治) 正報者必不可治。又肝經受病。先損其目。不治。(曾以目疾各方治之亦無不愈)
五主治心經受病。面起紫雲。梔仁主之。重則遍身生瘡。上損眼目。黃連主之。肺經受病。眉毛先脫。聲破鼻塞。梔仁桑皮主之。重則鼻梁崩塌。聲啞語變。或生息肉。黃芩主之。外加杏仁。脾經受病。遍身如癬。苦參鮮皮主之。重則語變聲散。土不能生金。四肢浮腫。甘草補之。蒼朮燥之。肝經受病。眉睫先落。皮膚瘙癢。面發紫泡。荊芥川芎主之。重則損目。蔓荊菊花主之。荊芥為使。若手足拘攣。乳香沒藥主之。鉤藤天麻為佐。腎經受病...
內治九法一、統治寶鑑換肌散 海藏愈風湯 當歸飲 胡麻散 白花蛇丸 行藥方 乳香丸 防風天麻丸 大麻仁酒 紫茄子根散 人參消風散(以上古方)八號丸 通聖散 三黃解毒湯 寬胸行氣散 蒺藜苦參丸 除根蒺藜丸(即小神丸) 大神丸 涼血 八寶湯 行藥方 巴豆散 曾氏水藥方 丸藥方(以上今方)二、分治 病究其源。藥疏其流。曰分治。分五臟經絡酌用引藥 瀉青 瀉白 瀉黃 逍遙散三、緩治 本氣不足。或由藥壞。...
外治六法(結於筋絡。凝於皮膚。患處既多。勢難攻裡。宜治其外。)針法 灸法 燒法 熏洗法 爛法 敷法
瘋門總論痲瘋古人名為癘瘋。又名惡疾。黑白癩。赤白癜。皆其類也。但癜癩有麻木者少。痲瘋斷無不麻木者。丹溪云。麻止淅淅然。尚有氣血攻衝之狀。木則氣血已痹而不仁。莫知其痛癢也。癘瘋初起者。其手足必先麻木。而後皮膚傷潰。靈樞曰。衛氣不行。則為麻木。素問曰。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又素問脈要精微論。脈風成為癘瘋。又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癘瘋。癘瘋者。營衛熱胕。其氣不清。薛氏則...
瘋門總藥此為瘋門中活法。悟後則隨證加減。觸手生春。若膠柱鼓瑟。反失制方本意。風子肉 赤芍藥 香獨活 白蘚皮 金銀花 胡麻仁 土麻仁(即火麻仁) 白蒺藜 條黃芩 白苦參 北防風 薄荷葉 威靈仙 梔子仁 當歸尾 川黃連 真蘄蛇 川羌活 白殭蠶 明天麻 大川烏 荊芥穗 厚黃柏 黑玄參 老枳殼 浙白朮 漂蒼朮 大秦艽 香白芷 真川芎 錦大黃 鮮紅花 牡丹皮 紅棗皮酸棗皮俱系山萸肉
正治諸方小神丸 改名蒺藜苦參丸。統治三十六種惡疾。白蒺藜(去刺二兩) 北蟬蛻(去頭足三錢半) 北全蠍(米汁洗糯米水炒二錢半或薑汁炒) 荊芥穗(二錢半) 北防風(二錢半) 大風子肉(殼不用黑豆煮七次去淨油否則傷目二錢半) 大羌活(五錢) 全當歸(酒洗三錢半) 大川芎(酒洗二錢半) 土麻仁(一兩半) 白苦參(酒洗錢半無癬者此味不用)血熱。加生地。胃熱現面。加白芷知母。鼻塞。加桑皮黃芩。陰虛。加首...
變治諸方果系氣血兩虛。身上並未潰爛。略有麻木似風。初起者宜之。若風病已成。須相證加減。如補中益氣湯。或加蔓荊子、麻仁、蒺藜、苦參、風子肉等藥。六味丸。或加續斷、靈仙、枸杞、虎脛骨等藥。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至病因藥壞。雖桂附亦在所不拘。取以回陽起痿丸終焉。神效黃耆湯北綿耆(二兩) 人參(二兩) 白芍(一兩) 陳皮(五錢去白) 蔓荊子(二錢) 甘草(炙一兩)有熱。加黃柏。小便淋澀。加澤瀉。當歸飲...
攻下諸方通天再造散 與小神丸相連間服。虛者慎用。煨大黃(七錢) 鬱金(三錢) 皂刺(兩半) 丑牛(六錢即牽牛子)上為末。早起面東服五錢。酒調下。食後必瀉出惡物。及各色蟲。先服三早。次服小神丸。至十日。又停三日。每日服末藥一次。三日後。又服丸藥如前。追命散 此方較通聖散稍緩而力勇。川大黃(斤半) 皂角刺(斤半) 川鬱金(五兩)上為末。酒調。每服三錢。量人虛實加減。瀉下赤蟲。其病日近。瀉下黑色者...
外治諸方洗癘瘡方蓖麻皮 苦楝皮 馬齒莧 槐樹皮(各四兩)煎水洗。又洗藥方豨薟草 蒼耳子 北防風 鮮松毛 杉葉 左纏藤 側柏葉 荊芥 銀花共煎水洗。發汗方 洗同。非遍身麻木。但洗可也。蔓荊(一兩) 荊芥穗(一兩二錢) 威靈仙(兩半) 麻黃(兩半) 蛇床(一兩) 北細辛(八錢) 白芷(六錢) 蒼朮(一兩) 川花椒(一兩) 嫩苦參(一兩) 川黃柏(一兩) 何首烏(八錢)此方宜洗不宜服。外加苦參皮、...
點痣法(附)石灰、鹼水和勻。略帶硬。以糯米十粒。插入灰內。少時略發。即以米黏在痣上。每一痣一粒。令其自脫。則黑皮黏在米上。
瘰癧爛法(附)瘰癧在頭上。及兩腋胸前者。皆可爛。但爛一二處即止。俟脫落後再爛別處。其法於有瘰癧處。以黑圈點。塗藥圈內。久則痛。不痛再塗一次。以痛為度。勿去其藥。稍有黑陷。第三日癧核自出。若搖動難脫者。用巴豆四粒。飯一撮。搗成綿條。圍在覈上。外以膏藥封之。三日一換。自然脫落。尋以生肌散敷之。不旬日而愈。又頸上皮光肉嫩之處。搽上即爛。若肉厚處不妨厚塗。蓋薄塗則爛淺。厚塗則爛深也。
雷火針法(補)蘄艾葉放在箕內。擦成絨。以紙緊包成條。如筆管大。先以粗紙折二三重。置各患處。以艾條燃火。按患處隔紙燒射。知痛即止。如泡起用針挑破。水乾自愈。如爛即以松香膏貼之。外江呼為射火。醫家又名雷火。針凡瘋痹鶴膝風腫痛風之類皆用之。服初次丸。即以艾擦條圈圍燒死肌肉。不可空一絲。勿燒穴火。服至第二次丸。便要灸穴火。上兩肩井、兩曲池、招搖、虎口。如風氣已收。即要灸對眼二穴。下身兩風門、三里、魚...
千金方(附)治大麻瘋惡疾方豆 用細粒烏豆。擇取摩之皮不落者。取三月四月天雄烏頭苗及根。淨去土。勿洗。搗絞取汁。漬豆一宿。漉出曬乾。如此七次。始堪服。初服三枚。漸加至六七枚。日一服。禁房室。豬魚雞蒜。畢身毛髮即生。犯者不瘥。衍義。豆黑色通腎。制以天雄烏頭。力破風毒。故治為之首推。岐伯神聖散 治癘病癰疽。癩疥癱風痿。骨肉疽敗。百節痛。眉毛髮落。身體隱隱躍躍癢。目痛眥爛。耳聾齒齲。痔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