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害利》清代医家凌奂所著,集历代本草及名医经验,结合自己丰富临床经验,选用常用药物,删繁就简,先陈其害,后叙其利,并详述其出产、形状、炮制方法,书中提出“药害”理论,强调根据病证辨证用药,趋利避害,对于合理用药,减少“药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全书罗列常用中药,合计300余种,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俱全;总以五脏六腑分队,大致以补泻温凉为序;如其中心部药队就包括了补心猛将、补心次将、泻心猛将和泻心次将四大类,其他的脏腑还增添了有关温凉的猛将和次将;六腑的药队是指胃部、膀胱部、大肠部、小肠部、胆部和三焦部之药队。对每味药的记载,是先陈其害,后言气味所利,同时并详述它的出产、形状、采摘和炮制方法等(合称之为“修治”之法);这样安排独树一帜而不同于其他各类本草,是凌氏对安全使用中药的突出贡献。这样的成书体例无疑是富有创见和时代前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