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征兆自测
ABUIABACGAAgpNSZvwYovoah2QEw3AE4pAI

有病必须早治,但有病早治的前提是有病早知,这却是常人所难以掌握的。本书就是为人们提供一把钥匙,使患者在发病之初就能意识到它的存在,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本书分为基础篇和临床篇两部分。基础篇主要是通过五官、皮肤、体态、排泄物等各方面出现的异常,来提示患者可能患有哪方面的疾病;临床篇则是将各种疾病所能出现的典型症状及各种先期征兆告诉读者,使读者对这些症状有所了解,并予以注意,以便及时就医。

本书的作者都是多年从事临床工作的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有的丰富的临床经验。作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力求通俗易懂,向读者介绍些早期发现疾病的知识,但囿于表达能力,时间仓促。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尚祈读者不吝指教,以便在修订时予以改正。

基础篇
人们常以发乌须黑来评定身体健康程度。的确,如果能经常注意毛发的各种变化,确能察知有无疾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古医家很早就运用观察毛发状况了解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毛发与肾有密切关系,肾气盛则毛发黑亮而有光泽,弹性强,蓬松而柔软;肾虚寒则发枯,易脱落。古称“肾之盛衰,其华在发”。说明肾气是具有促进毛发发育、生长的作用。正常人的头发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从生长到自然脱落,一般为3~4年时间。只...
视目诊病也有很长的历史。汉代的《内经》就对眼诊作了精辟的论述,如《灵枢·大惑论》记载:“目者,心之使也。”“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所以,中医学认为眼睛的特定部位与人体的脏腑有着密切关系,这对人体内一般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价值。该书还将眼的不同部位分属于五脏,也就是后代医家沿用的五轮学说,即二两眦血络属心(血轮),白珠属肺(气轮);黑珠属肝(风轮);瞳仁属肾(水轮);眼泡属脾(肉...
口腔是食物的通道,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食物能给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以满足人体的需要。如果摄入的饮食不洁,则会引起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痢疾、食物中毒等;如饮食不当,过多地食入肥甘厚味,久而久之则成大患,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等。如能遵循古人的教导,“饮食有节”,可以延年益寿。所以,说明口腔与人体的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如患疾病也能通过察形观色作到有病早防。1.观口唇颜色观颜色早在...
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明显,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能够反映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等各种情况。在近代医学中舌诊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诊断手段。观舌诊病有以下几种意义:①能判断人体的功能状态。如舌淡红,柔软灵活,苔薄白而润,说明健康无病。②判断病位和病性。如舌质正常、苔薄白滑,病在表,为轻症:舌质红绛、苔厚黄干,病深在里,病情重。③判断疾病的轻重进退和预后。观舌最好采用日光,舌自然伸...
鼻子是呼吸通道,是人体与外界直接接触的门户。祖国医学认为肺气通于鼻,鼻为肺之窍。人体有许多穴位分布于鼻部,鼻部血运丰富,皮色红润,呈高而直的隆起,即显示健康;当人体有疾病时,鼻部的色泽和形态发生改变,故观察鼻部的微小变化也能自查疾病。1.鼻部色泽变化健康人的鼻部颜色与面部色相似,有时略有深浅变化,且有光泽,无丘疹及隆起部分。如体内有疾病时,鼻子颜色会发生改变,还会随着疾病种类的不同有时会出现...
人的面部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使得人的容貌新鲜、有光泽。健康人的面部容光华润,同时面部又能表达人的情感。可见,面部是人体内部器官和情感的一个窗口,所以观面可以了解人体疾病情况。正常人的面部表情自若,色泽自然,两眼活动自如,有光采、有精神、反应灵敏,表示气血充盈旺盛。当人体内脏某器官发生疾病时,往往也能反应在面部上,细心观察便会了解病情。1.面部神情神情亦即人的精神活动状态。正常人的面部表现,大...
颈部是人体裸露部分,既是人体美的征象,又可作为健康的标志。尽管颈部的长短、粗细个体之间有明显差异,但对每个个体来说其比例恰到好处,仍不失健康之美。颈部是淋巴组织的汇集区域,主要收集头部和全身各处的淋巴。这些区域的炎症、肿瘤等疾病,以及全身各部的疾病,均可引起颈部淋巴结的肿大,因此颈部常出现肿块,这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颈部本身也有许多疾病造成局部出现肿块,如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等。1.自我观察...
皮肤是维护身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第一道防线,它保护着体内的各种器官。皮肤具有感觉、排泄、吸收、调节体温等重要功能,又是服务于人体健康的“信号员”,机体某些疾病和许多皮肤病,在发病前及病变过程中,皮肤会随时向人们发出各种疾病信息。1.肤色变化皮肤的颜色与毛细血管的分布,血液的充盈度,色素量的多少,皮下脂肪的厚薄等因素有关。①皮色变白。皮肤粘膜苍白可能是由于贫血(血红蛋白量减少)造成。如果单纯皮肤苍...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美的体型,青年人体型健美,使人觉得潇洒、强壮,充满朝气;中老年人体型健美,则使人感到稳重、健康,洋溢着青春常在的活力。那么,什么是健美的体型呢?专家认为,健美匀称的体型应该是:男性肌肉发达、平衡;女性体态丰满,无肥胖臃肿之感。人的体型不仅是衡量健美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人体健康的象征,而体型臃肿、消瘦或身体各部分比例失调,就失去了人体外在的美感,而且往往预示着体内隐藏着某...
人体的血液基本成分为两大类:血浆,是液体成分,血浆占血液的55%,内含蛋白质(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非蛋白氮质、糖类、脂类和无机盐类等;血细胞,是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人血液约占体重的8%,也就是说,每千克体重约有血液80ml,这个数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是相对恒定,一般相差±1%,都属正常范围。男性每公斤体重血量一般比女性略多,身体强壮者比瘦弱者略多。...
胸廓,俗称胸部,它包括颈以下和腰以上的部位。主要由胸骨、肋骨、肌肉组织等组成。正常的胸部两则对称,前后径较左右径短,呈扁平圆桶状,胸部肌肉丰富而富有弹性,显示出一种体型美。胸廓异常,不仅难看,同时还提示有病灶存在。常见有以下几种变形的胸部:1.扁平胸胸廓扁平,前后径常短于左右横经一半,颈部细长、锁骨突出,它提示人们需要加强营养,也要注意是否有慢性病存在,如肺结核等,这就需要请医生,尽早作胸部...
古人说:“凡病必察其下”,也就是说,医生看病不但要查病人的“五脏”、“六腑”,也必须观察病人的大小便。古人的经验已得到了现代医学的承认。现在的医生通过化验病人大小便诊断疾病,在医疗过程中已成为一种常用的诊察手段。其实,不仅是大小便,人的其他很多分泌物、排泄物,如痰涎、呕吐物、带下、鼻涕、耳垢、汗液、气味等等,都能反应出人体的健康状况,只要留心观察它们的变化,就能对自己或别人的健康状况,做到胸...
一、尿液尿液是泌尿系统排出的代谢物,也是保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终末产物。尿中95%以上是水分,其大部分是废物,如尿酸、肌酐等。正常人一天尿量为1500~2000ml,正常尿液呈淡黄色,尿色来自尿黄素,呈透明状。尿液的性状和组成,可反映机体代谢情况,特别是泌尿系统疾病,对尿液成分影响更大,因此尿液的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便于日常自我识病,下面将辨尿诊断疾病的简便方法介绍给大...
一、辨色失误正常人的眼睛能辨别多种不同的色调,但当人体患某些疾病时,就可能出现辨色失误,看东西发生色彩改变。常见于以下情形:1.虹视指眼睛看亮着的灯时,在光源周围出现彩虹一样的光晕。青光眼患者在眼内压升高时常有虹视现象。老年人若出现虹视,就应当警惕是否患有青光眼。此外,长期接触短波光线的人也可能出现虹视现象。白内障初期或眼部有炎症致使眼角膜表面附着有分泌物时,都可能出现,但这都是暂时现象,症...
1.嗅觉减低或消失嗅觉,即人体能觉查出来的气味,这在人体生理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人的嗅觉非常灵敏,可以敏锐地觉查出各种物质发出的气味,这样人们才可以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祖国医学宝库《内经》就有关于气味辨病的记载:“肺气通于鼻,肺和则知香臭矣。”可见,肺主气,若其功能正常,则鼻窍通利,气体出入无阻,且香臭可辨。若肺脏气机失调,则致鼻窍闭塞,不知香臭。所以,当人患感冒、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味觉,即人对味的感觉。味觉产生于舌表面的味蕾的味觉感觉细胞。当舌头受到味的刺激时,由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产生味觉兴奋,经过综合处理,再把味觉兴奋返回,产生味觉。正常人的味觉对于已经生活习惯了的酸、甜、苦、辣、咸等了如常态,只是不同人群、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味觉习惯罢了。这里所指的味觉异常,是指正常人或包括平时已经形成的味觉感觉发生异常,这是一种疾病的信号。自我觉查出来异常,应进行寻其...
祖国医学在古代就认识到人体经络的存在,并创立了经络学说。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观察到人体有十二条经脉走行,分布到全身各处,内联五脏六腑,外联躯体及四肢百骸。当然,人的手也是经络汇集之处,手与其他部位的生物群体一样,也贮存着整个物象的全部信息。自古以来,人们就运用人体这个外露窗口——手,窥测人体的生物原变化,用以了解其健康状况。古罗马、印度,以及中国的古医家都运用看手相寻查疾病,并在漫长的历史进...
指甲诊病是以观察十指的血气形态、色泽变化来诊断疾病或病变程度的方法。用观察指甲血气色彩变化来测知疾病同观察耳廓、指纹、以及舌诊、面诊一样,是属于祖国医学中望诊的范畴。指甲诊病的特点是通过对十指指甲的血气形态及其色泽变化,同内脏组织器官病变的联系加以探讨。如当人的某一脏腑、器官发生病变,血气会以不同的符号相应地反映在指甲的一定位置上,并且将病变的程度,即病情的轻重,以不同的色泽表现出来。就是当...
内科
咳嗽、咳痰是最常见的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患者咽部干燥,有瘙痒感及不适感,并由此刺激发出阵阵咳声。自己对着镜子张开嘴可发现咽后壁粘膜表面粗糙,有许多扩张的小血管,严重时会有透明的小白泡,应怀疑为慢性咽炎,尤以单纯性为多见。如果患者干咳,但伴有声音嘶哑,感到喉部发痒,火辣辣疼痛如针刺,应怀疑为慢性喉炎。如是中年以上的患者,经常咳嗽,咯出或多或少的粘液痰,在清晨醒后加剧,每于冬春季发作,夏季减...
呼吸困难和呼吸次数增多,常见于多种疾病中。如发生于深秋和冬春季,过去有类似发作者,伴有咳嗽,喉间有拉锯声,不能平卧,以清晨为剧,则多为支气管哮喘。如夜间睡眠中突然憋醒,喘不上气来,不能平躺,口唇发青,咳嗽,咳出粘痰中带血,浑身汗出,心前区闷痛,多为左心功不全或肺水肿,病人常有多年的心脏病史。如患者感觉呼吸困难,心慌阵阵,不能平卧。嘴唇发紫,尿量明显减少;同时发现下肢浮肿,颈部血管增粗,有搏动...
紫绀是指皮肤粘膜呈暗紫色的现象,以口唇、鼻尖、耳廓和甲床部最为明显,是病情危重的一种表现。年龄较小的患者,突然出现紫绀,伴有吸气时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多为呼吸道异物;如出生后或幼年时出现紫绀,且颜色较深,呈暗紫色,发现手指、脚趾尖端增粗如杵头状,多为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皮肤粘膜呈灰色,发生于四肢末端,按摩或轻微加温则减轻或消失,伴有昏迷,目合口张,手撒不握,面色苍白,二便失禁,多见于休克...
有的患者经常感到胸痛。时轻时重,时短时长,应仔细自我鉴别,以利于治疗。病人在体力劳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饱餐后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持续时间短,疼痛向双肩和左臂内侧放散,病人有压榨感或窒息感,甚至有濒死或恐惧感,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缓解,应怀疑为心绞痛;如感到心前区与胸骨后闷痛、压榨痛,如针刺刀割,放射到左肩或左臂内侧,少数放射至颈、背、上腹部、右肩,持续1~10小时,也可持续数天,伴...
患者初起有喉痒感,继之咯出泡沫状混有痰液的鲜红色血液,咯血后数天内仍常有血痰咯出,为咯血;如初起有胃部不适,恶心感,继之呕出混有食物的暗红色如咖啡样血液,易凝成块,呕血后数天内病人常发现排黑便,则为呕血。因此,咯血与呕血应仔细区分,不能混淆,作出正确诊断,利于治疗。中年以上的病人,有长期的吸烟史,出现咯血,咯血量小或痰中带血,反复出现,感到浑身乏力,饭量减少,身体明显消瘦,多见于肺癌。青壮年...
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排便时通畅,粪质软。若排便次数减少,大便数日一行,粪质紧硬,排便困难,称为便秘。中年以上患者,尤其是喜欢吃辣味的病人,便秘持续加重,粪便呈扁条带状,时有黑便,发现口唇,四肢爪甲色淡,身体逐渐消瘦,多为结肠癌或直肠癌;如突然出现便秘,伴有腹痛、呕吐、腹胀。其腹痛为阵发性绞痛,开始时较轻,逐渐加重至高峰,然后逐渐减轻以至消失,经过一定时间后再度发作,部位多在脐周围。发作时...
机体组织间隙过多的液体潴留称为水肿,表现为颜面、四肢、腹部肿大。水肿患者首先发生在下垂部位。非卧床病人首先出现于下肢,尤以踝部明显;卧床病人首先出现于骶部,病人同时感到心跳、气短,颈部血管增粗,多见于心原性水肿。患者起床时发现眼睑、颜面水肿,渐至四肢及全身水肿,伴有尿血、尿量减少、头晕,多为肾性水肿;如患者有长期肝病史,出现全身水肿,感到恶心、腹胀,触之肝区发硬,多为肝原性水肿,严重时出现腹...
腰背痛是常见症状,见于多种内、外科疾病中。中年以上患者出现慢性腰背痛,每因外伤或某些体位受凉等因素而加剧,经长时间休息后或关节不活动时(于夜间或凌晨)疼痛较明显,多为增生性脊椎炎;20~40岁患者出现腰背痛,每于阴雨及寒冷时加重,常有微热、疲乏、身体消瘦、肌肉萎缩、手指呈梭形,多为类风湿性脊椎炎。病人在搬重物、举重、弯腰提水、肩负重物等体力劳动中扭伤后,突然出现腰痛和一侧坐骨神经痛,疼痛如撕...
由于病毒和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气管、支气管粘膜所造成的急性炎症,首先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如鼻塞、喷嚏、咽痛、声音嘶哑等,或有全身畏寒、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有时出现刺激性干咳,咳痰很少。经过1~2天后,咳嗽时吐粘性脓痰、或为黄色痰,咳嗽多在早晨起床吸入冷空气或活动后加重,当伴有支气管痉挛时,可有哮鸣音,咳嗽时伴有响声,可见,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症状尚轻微;如出现咳嗽...
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鼻塞、咳嗽和胸闷等,如得到有效的治疗,症状会减轻或免于发作。如不及时处理则可出现症状,引起支气管弥漫性痉挛而出现哮喘。病人被迫呈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咳嗽多痰或干咳,严重时在口唇处出现紫绀。发作时胸廓饱满,颈部血管怒张,吸气时呼吸辅助肌显着突出,呈一种特殊的喘息状态。经对症治疗后,症状会很快缓解,但极易复发。每遇冷空气、灰尘、药物、化学物品等各...
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症。祖国医学称为“消渴症”。由于病情程度不同,表现为两个不同的阶段:早期无任何异常表现,一般呈单纯体态肥胖,而食欲、体力正常,本人无患病感。这时期的主要症状是饭后尿里有少量糖,细心的人如能及时去医院作尿糖化验,就能了解病情。多数病人是在症状明显时才去就医,如多饮、多食、多尿。如每天尿次数增加,每次排尿量也增加,一般每天排2000~3000ml尿液,因尿里...
小卒中就是颈动脉或椎基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的缺血,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小卒中的原因不是脑血管痉挛,多数人认为是微血栓引起的脑栓塞,主要原因是小动脉硬化的早期征候。在脑动脉硬化部位的血管内膜上有小血栓形成,微型栓子常栓塞于小血管的分枝处,但由于栓子小,稍有血液流动或酶的作用,栓塞即能解除,症状便很快消失。也有认为是脑动脉硬化,管腔狭窄,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血液动力的改变,出现暂短的脑缺血。小卒中的...
心绞痛是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病症。心绞痛发病比较急。怎样才能自测出是发生了心绞痛病呢?主要是根据心绞痛特点进行自测,如平素有冠心病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已患病,但遇到突然发生的疼痛,一般在心前区(左胸部2、3肋间),出现针刺样疼痛,呈阵发性,向肩部、上肢、颈部、背部放射,心前区有压榨感或是紧缩感,一般持续1~5分钟,同时出现面色苍白、焦虑不安,有时额出冷汗。
心肌梗塞的发生是出于冠状动脉的强烈痉挛或闭塞,引起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或坏死的结果。发作起来表现剧烈胸痛,心前区刺痛,持续数小时,面色苍白、焦虑不安,全身乏力、皮肤湿冷、大汗淋漓,脉搏细而快,节律不齐。心肌梗塞一旦发生,将会严重威肋病人的生命。那么怎样事先就能知道会出现心肌梗塞呢?这种病的发病突然,但也与其他事情一样,必然有一个过程,我们认识这个过程的特点,就可以预防心肌梗塞发生。心肌梗塞在...
中风病即突然发生的脑缺血或脑溢血,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造成的局部损伤,脑溢血、脑血栓形成的急性发生,皆为中风,也叫卒中。中风的发生一般是有预兆的。如能掌握这些特点,积极预防将有特殊的意义。中风早期征兆有以下几点:①同侧局部或肢体出现麻木、软弱无力、嘴角歪斜、流口水,这是因为暂短的颈内动脉供血不全的结果,也是中风的第一信号,有了这个信号、约有1风。②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说话,偏盲,单...
特发性浮肿是以中年女性为多发的原因不明性浮肿,本症以浮肿单独存在为特征,而不伴有其他疾病。本症的另一特点是,在站立时尿中钠排泄减少。浮肿加重。在卧位时钠排泄增多,浮肿减轻。特发性脬肿几乎全部发生于女性,男性很少发病,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浮肿多发生在月经初期和闭经后,发病与月经周期有关,浮肿也呈周期性。病程进展缓慢,常可持续数年、数十年后自然消退。浮肿常伴有神经官能症,头痛,精神抑郁...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性改变。这种病的发病率很高,特别是我国北方寒冷地域患病者更多。病人多有急性气管炎的过程,由于没有及时治疗,或症状反复,逐渐成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在寒冷季节发病,出现咳嗽,咯痰,尤其是早晨起床后痰量增加,多数情况下,痰呈白色泡沫样,比较粘稠不易咯出。若遇伤风、感冒时,症状迅速加重,有时还会出现黄痰或痰中带血,但用消炎药后,症状又会好转,但久...
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疾病使管壁损坏,以及支气管扩张变形而引起的一类疾病。支气管扩张的病人往往有慢性气管炎、麻疹、百日咳等呼吸道感染的病史。患了这些病之后,将造成支气管管壁的损坏,导致支气管扩张,其典型症状就是慢性咳嗽。咳脓性痰,量比较多,反复出现咯血,有时还会有呼吸道感染,此时症状会进一步加重。支气管扩张的病人,咯出的脓痰有一个特点,即把这种痰置于玻璃瓶内,经数小时后可分成四层...
肺气肿是指肺脏充气过度,终末细支气管的远端部分,如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膨胀或者破裂的一种病理损害。肺气肿这种病实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所以经过比较缓慢。在终年不愈的情况下出现咳嗽、咳痰,多在冬季发病,或在伤风感冒时症状明显。病人咳痰量不多,痰多呈粘性,不易咯出,症状上反反复复,与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相似,但有时伴有呼吸困难,呼吸不畅,有时出现喘息,症状时轻时重。经过几年,十几...
心律是指人的心脏有规律的跳动,来维持生命活动。人的心律以窦性心律为主体,在不同年龄心律也不相同。婴儿心律为130~150次人心律的特点。除了心律快慢有不同之外,节律也有时发生变化,即人们常说的心律失常。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是指心律越过了同年龄组的正常心率的范围。成年人心率超过100次过正常范围,这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见于人们的心情过于激动,运动之后,饮酒,饮浓...
冠心病,也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状动脉是唯一供给心脏血液的血管,其形态似冠状,故称为冠状动脉。这条血管也随同全身血管一样的硬化,呈粥样改变,造成供养心脏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即为冠心病。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及人的生命。多数人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工作、学习、生活均如常,但常有心肌缺血的征象,如感到心前...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指心肺部,胸廓和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而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其原因在肺,由于肺脏的慢性损害而导致的心脏病。所以绝大多数病人有十几年、几十年的慢性咳嗽、咯痰病史,或由长期的慢性支气管炎,或由支气管扩张症,或哮喘病的反复发作,而出现心脏病的症状。这种病自己能够觉察出来,如原来有长期的咳嗽、咯痰症状,又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即心悸、气短...
风湿热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常侵犯心脏和关节部位。这种病在发病之前均有二周左右时间患有咽峡炎或扁桃体炎,呈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而后才出现心脏和关节部位的风湿性改变。自己最先看到的是皮肤的改变,如发现四肢和躯干有环形红斑,初起时较小,以后迅速向周围扩大而中心消退,周边稍隆起。这种红斑压之退色,不痒不痛。也有时会发现肘部、膝关节附近出现皮下结节,其大小、数目不等,触之较硬...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的铁缺乏,影响红细胞合成所引起的贫血。铁这种元素在人体内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组织中都含有铁,铁是人体造血不可缺少的物质。正常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0~15mg的铁就能够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自然界中的铁分布很广泛,每天食进的食物中含铁量也相当多,但由于人体内胃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肿瘤等疾病,影响铁的吸收,食物中的铁不能被利用,所以便出现了因缺铁而引起的贫血。缺铁病人...
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相当高,有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患了胃病,其中多数是慢性胃炎。病因非常复杂,有很多因素可以引起,一般都在发病后才出现临床症状。由于病理损害情况不同,可以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肥原性胃炎等等,但病人都自觉有消化道症状,如上腹饱胀感,吃饭后比较明显,常有嗳气、恶心等症状,也有饭后上腹部隐痛,疼痛,伴有恶心或呕吐,长此下去逐渐出现饮食不振,消...
这种病比较少见,是一种由于红细胞内在缺陷所引起的慢性溶血性贫血,可伴有与睡眠有关的间歇性血红蛋白尿发作和全血细胞减少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多发生于青壮年,20~40岁的人易发病,大多以隐袭性发病。常见的症状是贫血和较轻微的出血倾向,即睡眠后发生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病人的尿呈酱油色或葡萄酒色,同时伴有发热。血红蛋白尿一般每月发作1~4次,有时连续发作好几次,但也有的发作次数比较少,一年发作1...
这是一种神经功能的症状群,即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暂短剧烈疼痛,而神经功能尚正常。三叉神经痛发病极迅速,有如闪电之势,而疼痛性质剧烈,呈钻刺样、刀割样、火灼样撕裂样剧烈疼痛。疼痛虽然剧烈,但其范围严格限定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一般不能越此范围。发作时病人为了减轻症状,往往试图用手施压,用毛巾用力按压患侧面部或用手掌按摩患侧面部,以减轻疼痛症状。或想各种办法来减轻症状。疼痛严重时常...
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引起周围面神经麻痹称Bell氏麻痹。这种病非常多见,一般以青壮年男性发病较多,以一侧为最多。通常发病很急,表现出一侧面部突然瘫痪,不能活动,而且进展非常快,在极短时间即可变成完全性瘫痪。发病早期的信号是在病前几天时间,会有同侧的耳后、耳内、乳突区或面部的轻度疼痛。很多病人在清晨发现口角歪斜、肌麻痹、前额部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病变。主要是髓内有胶质增生与空洞形成。本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脊髓空洞的病损区域内,单侧或双侧节段性痛觉、温觉消失;而触觉、振动觉、位置觉仍存在,呈分离性感觉缺失。空洞症的首发症状与发生部位、范围有密切关系,不同部位可以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如在颈胸段脊髓空洞症:最初出现手部感觉异常,接着发展成同一侧或双侧上肢和胸背部的温、痛觉消失;手部的肌肉呈进行性无力和萎缩...
癫痫是脑部兴奋性过高的某些神经元突然过度的重复放电引起的脑功能短暂异常。由于过度放电神经元的部位不同,临床出现短暂的感觉障碍、肢体抽搐、意识丧失、行为障碍或植物神经等的功能异常。癫痫在大发作之前,病人先自觉有上腹部不适、眩晕、心悸和各种幻觉,也有的病人出现局部小的抽搐或头眼向一侧转动,或表现出异常恐惧、濒死感等等。这些先兆症状只持续几秒钟或瞬间,即有大发作出现,全身性肌肉强直性收缩,颈部和躯...
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流入蛛网膜和软膜间的蛛网膜下腔,可伴或不伴颅内或椎管内其他部位出血,统统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除脑外伤原因引起之外,绝大部分是脑血管疾患,在血管破裂之前,有前期症状,如局限性头痛、颅神经——动眼神经麻痹和视觉障碍;另一先兆是头痛、颈痛、背痛、全身乏力、畏光,先兆之后便突然发病。多在白天正常活动时,或大便、抬举重物或性生活时发病。最早、最突出的症状是剧烈的局限性撕...
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病在10~35岁的人发病最多,其中女性20~30岁发病最多,男性以40~50岁最多。重症肌无力的首发症状是肌肉极易疲劳,如走路、站立或抬手时间稍长,本来是非常正常的活动,但患者有异常的疲劳感。休息一下又会有所好转,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病情缠绵不断,朝轻夕重。发病时常以一组肌群开始,如颅神经支配肌群最先受累,出现眼睑下垂、复视等症状,眼球运动...
外科
这种病是肠炎中最多的病,发病特别急骤,最多出现的症状是腹痛。在疾病初期,脐周或左中上腹部有阵发性绞痛,逐渐加剧,并转为全腹性疼痛。腹痛时伴有腹泻,其粪便初期为糊状,以后为黄水样便,再以后为淡水样便,甚至有鲜血便或血块,粪便少,呈恶臭味。此病一般没有痢疾那样里急后重的排便感,腹泻和便血时间短者只1~2天,长者可1个月以上。呕吐物呈黄水样、咖啡样或血水样。这时全身出现高热,一般体温可达39℃以上...
这种病也叫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血性粘便是结肠炎的主要症状,粪便中混有脓和粘液,轻者每日泻2~3次,严重者可达十余次。腹泻的同时出现腹痛,以脐周痛和左下腹痛为重,排便后腹痛才能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时,有腹胀,腹部不适,食欲减低,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体力下降,日渐消瘦。
食道是联接咽和胃的管道。在这里长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食道癌也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一样,早期发现是很困难的。食道癌有以下几种表现:①胸骨后不适,灼热感或疼痛,多数是在食后被察觉,尤其是食干硬的食物明显。表现有食物摩擦感,一般发作短暂,症状轻微,易被忽视。②正常人进食时没有什么异物感,一般通过顺利。而食道患病时,在食道有一种持续性异物感,有时与灼痛混在一起。②进食时自觉食物在食管内...
本病是指肾脏及肾盂的炎症,大都是由细菌感染所致。一般呈急性和慢性两个过程。急性期:发热、高热、寒战,体温多在38~39℃之间,同时有全身酸痛和头晕、头痛症状。肾盂肾炎主要是泌尿系症状明显,如尿频、尿急、排尿痛、腰痛,多以酸痛为主,尿液混浊,有时尿血或脓血尿症状。一般都在出现尿路刺激症状,才意识到肾盂肾炎这种病。慢性期:症状趋和缓,但仍有腰部酸痛、乏力、低热、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这些症状反...
乳房疾病比较常见,乳房上的肿物也很多,自己注意检查,便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治。乳房肿物自查的方法主要是看和触摸,即经常注意自己乳房体积变化,整个乳房有无增大或减少,乳头有无内陷和抬高。有的可见多乳头、多乳房症,这属于先天畸型,多是遗传原因。如果看到乳房明显下垂,增大、沉重或有隐痛,又没有红肿和剧痛,多见于巨乳症,应进一步查清是否有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如单侧或双侧乳房迅速增大、肿痛,伴有发热者,...
白塞氏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行性、复发性多系统损害疾病。以口腔、皮肤、生殖器、眼、关节为好发部位,病情一般较轻,一旦侵犯到心脏、大血管、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病情较重。本病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好发于口腔、皮肤、生殖器、眼、关节、心、大血管、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口腔损害主要是溃疡,占99%散在分布于舌尖和舌周边、齿龈、下唇或上唇内侧和颊粘膜处。单发或成批出现,...
急性胆囊炎首次发作病情轻微,以后由于屡次发作而演变为慢性胆囊炎。我们常见的急性胆囊炎往往是慢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胆石症可能继发于胆囊的炎症,也可能是有胆石症后又引起胆囊炎,两者可互为因果。右上腹部疼痛伴有腹胀、恶心、呕吐是胆囊炎的常见症状。一般来说,无结石梗阻的单纯胆囊炎起病缓慢,病人常觉疼痛不剧烈,随着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如有胆囊管梗阻时可有剧痛,如结石嵌顿,可引起典型的右上腹部绞痛,...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一种危重的疾病。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人多有长期反复发作的胆道疾病史。起病急骤、高热、寒战,体温可高达42℃,有的疼痛较剧烈。向腰背部或右肩部放散。常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或不思饮食,神志淡漠,烦躁,谵妄甚至昏迷。病人的脉搏增快,每分钟可达120次以上,腹部膨隆,血压下降,如果检查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常可达20×109L(2万mm3)以上。对有反复发作的胆道疾病病史的...
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胆道蛔虫病发病突然,病人突然感觉上中腹部或右上腹部疼痛,多为阵发性绞痛,有向上钻顶的感觉。此时病人常屈膝捧腹,坐卧不宁,汗流满面,痛苦之极。剧痛可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有的发作频繁,间歇时间短,多数病人在此期间都是疲倦欲睡,打不起精神。疼痛可向腰部、背部、右肩部或右肋部放散,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一般为胆汁,有时可吐出蛔虫,这一点对诊断很有参考价值...
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表现,病人常自觉腹痛起始于上腹胃部或脐周围,多为阵发性或伴有轻度的恶心和呕吐。经过几小时或十几小时后,疼痛即转移到右下腹的阑尾所在部位(即医生所说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然后疼痛转为持续性。这种转移性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腹痛的特点。腹痛的性质与轻重程度和阑尾炎病变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单纯性阑尾炎病人常自觉隐痛或钝痛;化脓性、梗阻性阑尾炎多呈阵发性加剧的胀痛;坏疽性阑尾炎开始多...
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病人中,大多都有长期的溃疡病史。在穿孔前,多数病人自觉溃疡病有复发和加重的现象,或有暴饮暴食、进刺激性食物、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作为诱发因素。穿孔后症状突然剧烈,其疼痛性质也是突然发生显着改变。突然出现的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的剧烈腹痛是穿孔后最初、最经常、最重要的表现。疼痛如刀割样或烧灼样,多为持续性、很快扩散到全腹。有的也可引起右下腹疼痛。由于疼痛十分剧烈,难以忍受,病...
肠梗阻由于其发生的原因和梗阻的程度及病理改变等的不同,在临床上分为很多种类型,但是,肠内容物不能顺利地通过肠腔,则是各类肠梗阻一致存在的。所以肠梗阻的特征就是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停止这四个主要症状。肠梗阻的病人最早出现的症状是腹痛。腹痛的第一个特点是阵发性,每次发作时常是先轻后重,以致达到高峰,然后又减轻而消失。如此反复,间隔的时间也长短不一。腹痛的第二个特点是病人常觉有气体在腹内窜行...
急性胰腺炎起病急骤,病人常觉剧烈的腹痛起始于上腹部,同时伴有腹胀、恶心、呕吐,腹痛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绞痛,并向左肩,腰背部放散。少数病人可出现轻度黄疸,有的可在上腹部或左上腹部触及包块。一般来说,轻型的胰腺炎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到医院检查血和尿的淀粉酶增高及腹膜炎体征(腹部的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重型的胰腺炎则在轻型的上述表现基础上,还有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脉搏加快,呼吸加快...
胰腺肿瘤的病人80%以上年龄为40~70岁。胰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症状。初发症状大多是上腹部疼痛、黄疸和消化系统症状。上腹部疼痛部位有的可偏左或偏右,开始为隐痛,常牵引至背部肩部。夜间或侧卧时为重,逐渐发展,疼痛加重。严重的可日夜无休止,干扰病人休息及睡眠和饮食。病人出现黄疸,也是胰腺肿瘤的主要症状之一。如是壶腹部及胰腺头部肿瘤,黄疸常出现较早,而且黄疸一般是进行性加重的...
常见的可发生嵌顿的疝是股疝和腹泻沟斜疝。股疝的病人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妇女。一般在一侧大腿根处(医学上称为卵圆窝)有一半球状的囊性突起,平卧后可消失或变小,有的在咳嗽时或长时间站立时患处有轻度的胀痛感。如发生嵌顿疝,除引起局部明显疼痛外,常伴有较明显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病人可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停止等表现。腹股沟斜疝的病人是自觉腹股沟部(外环处)出现一肿块,开始时肿块可不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主要侵犯四肢,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静脉血管的炎症和闭塞性疾病。病人大多数为男性,好发于青壮年,与长期吸烟及外伤有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起病较隐匿,病情发展也较缓慢,一般要经过4~5年才趋严重。患部(一般多见于下肢疼痛是最早出现的表现。疼痛的程度不等,轻者休息时减轻和消失,行走时又重复出现或加重,这种现象称之为“间歇性跛行”;重者疼痛持续而剧烈,尤以夜间为重,称之为“静息痛...
直肠癌在早期缺少症状,病人无明显异常改变。当肿块达1~2cm时,由于肿瘤的侵蚀,肠粘膜遭受到肿块的异物性刺激,分泌物增多,因此在排便时也有少量的粘液排出,多数在大便的前端或于粪便的外面附着。随着肿瘤的增大,分泌粘液也增加,有时随着排气或突然咳嗽腹内压增加,可有粘液从肛门流出。当肿瘤增大,形成溃疡或有坏死合并感染时,便会出现明显的直肠刺激症状,出现排便次数和粪便性质的改变。排便次数增加,每天2...
中年人长痣人皆有之,有的是先天胎生时就有的,有的是中年后期随着皮肤的退化性改变而新生的。人体上的痣又是颜色多样,形态结构、位置各异的,其颜色有黑色的、蓝色的、白色的;其形状有斑块状、疣状、巨大块的;按组织结构可分为血管痣;皮脂腺痣、结缔组织痣。痣的位置也各不相同,发生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的痣叫交界痣;生长在真皮下方的叫皮内痣;发生于表皮与真皮交界处和真皮下都有的叫混合痣。其中最常见的是呈黑颜色...
皮肤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老化,在皮肤上出现各类病理损害,如色素痣、老年斑、疣疙瘩、皮赘、乳头状瘤、白斑等。其中有些是老年人的皮肤象征,勿需特殊治疗;而有些肿物是皮肤衰老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性改变,逐渐会发生癌变,医学上把这类的易发生癌变的组织叫癌前病变。对于这种病变一定要引起重视。一般认为40岁以上的人,皮肤上的肉赘、斑块、硬性肿块、白斑、黑痣、黑色素瘤等均属于癌前病变。对于久治不愈的溃烂、质地...
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经常会被玻璃划伤,被铁钉扎伤,尤其是较深的或被污染严重的伤口,好发生破伤风。两侧腮部酸痛是破伤风的早期特征症状,此外患者还感到有头晕、乏力、头痛、局部伤口疼痛。由于缺乏特异性,往往不易引起注意,使破伤风发作。患者开始感觉咀嚼不便,腮部由酸痛转为刺痛,张口困难,面部呈苦笑状,严重时腰部前凸,头和足后屈,形如背弓。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声、光、震动、饮水等均能诱发其发作。由于破伤风...
打针吃药,本为防病治病,但由于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有的人用药后皮肤上出现针头大小密集的红斑,更大些的斑疹或斑丘疹,对称分布,多不融合,以躯干四肢为多,脸部较少;有的人用药后全身皮肤大片潮红,水肿,尤其是皮肤皱褶部潮红,渗出更为明显,随之皮肤呈叶状或小片鳞屑状大块剥脱,同时伴有恶寒、高热、恶心、呕吐、纳呆、腹痛;有的人用药后皮肤出现红斑或风团,此起彼伏,反复发作,伴有发热、腹痛...
引起气性坏疽的病菌大多数在泥土中,故本病多见于战伤或被泥土污染的农业劳动时所受损伤。伤口突然有剧烈的“胀裂样”疼痛,而又无一般红、热等感染表现,局部迅速肿胀是气性坏疽的早发症状。晚期则伤口周围水肿,皮肤苍白,紧张和发亮,随后皮肤色泽转为紫红色,最后变成灰黑色,并出现内有暗红色液体的水泡,轻压伤口周围皮肤可得“捻发”音,并可见气泡逸出;同时,患者感到极度软弱,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出冷汗;有时烦...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际肿瘤学会统计,占男性各器官肿瘤的第一位。国内统计,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第一位,全身癌肿的第三位。男多于女,约为3∶1比例。因为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多是由于癌性溃疡出血,梗阻及癌转移等症状到医院就诊。此时多进入晚期,失去了根治的机会。所以,对胃癌早期的自觉症状尤应重视。胃癌的早期多有自觉捉摸不定的上腹部不适、隐痛、嗳气反酸、食欲减退,腹胀等。其疼痛及反酸与溃疡的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之分。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多发年龄在20~40岁之间。心悸,多汗,皮肤常较湿润为其早期表现。如不注意,病情继续发展,则可出现双侧眼球向外凸出,很少眨眼,病人感到食量增加,但身体消瘦,体重下降,容易疲乏。而且性情急躁,容易激动,经常失眠。如是女性病人,可出现月经失调,病人双手常有细而快的颤动,如向前伸直双臂,分开五指,颤动更为明显。病人自觉颈部前面、喉结下方有肿物...
本病一般多发于下肢或盆腔内静脉,如下肢的浅部静脉,下肢的深部静脉或髂股静脉等。由于发生于不同部位的静脉,所以其表现也有所不同。①浅部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多发在下肢的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常见于静脉输液后或者原有静脉曲张的病人。病人常自觉沿静脉走行有疼痛,皮肤发红,并可以摸到条索状的肿物,并且有触痛。一般无其他全身表现,患侧下肢一般无水肿。②小腿深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在大手术之后或产后,...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其特点是皮肤损害多种多样,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反复发作,容易演变为慢性。急性湿疹发病较快,皮肤损害常对称发生,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四肢(尤其是肘窝和腘窝),面部(前额、眼皮、耳部和口周围)以及生殖器、肛门等处。开始时患部的皮肤发红,肿胀,发痒,面积可大可小,界限不清楚。继而在患部或其周围的皮肤上出现较小的丘疹、丘疱疹、小泡。常...
雷诺氏综合征是指肢体动脉,特别是小动脉受寒冷或情绪波动后而出现的发作性痉挛。表现为肢体末端皮肤明显苍白,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青紫和潮红的典型症状。病人大都是青壮年妇女。初次发病的年龄很少超过40岁。上肢比下肢多见,几乎都是双侧性的。雷诺氏综合征症状发作时,开始是苍白,由于小动脉痉挛,局部缺氧,几分钟后出现青紫。然后逐渐出现潮红,如能除去寒冷刺激,一次发作的延续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发作常从...
慢性前列腺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其发病率仍在不断增高。患这种病的人能够觉察出来。如发现尿频,排尿次数增加,尤其是夜间排尿次数也增加了,有时出现尿急、排尿痛、尿道内灼热感;也有的人表现出排尿不畅和尿后滴沥;也有的病人尿后或排大便后从尿道口滴稀薄、清亮的乳白色液体,中医称之为“淋浊”。这些症状一出现就应怀疑自己是否患有前列腺炎。尿路刺激症状在大部分病人中都有,只是轻重不同而已。但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症也叫前列腺肥大症,这是前列腺的老年疾患,一般男性到60岁以后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症状。最早期的症状是尿频、尿意频数,尤以夜间就寝后更为明显,即夜尿次数明显增多,从几次到几十次不等,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和睡眠。排尿稍有费力,排尿不畅,排尿起始时间延长,尿意不爽,尿后滴沥。有时出现尿线变细,尿的射程也缩短,尚能使膀胱内尿液排空,但尿意有紧迫感,一旦觉得有尿,就立即要排尿。尿频、...
膀胱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尤其膀胱癌发病率最高。膀胱肿瘤早期的突出症状是血尿,而且多是以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为主要特点。也就是说肿瘤侵犯到膀胱粘膜,引起小血管破坏出血,才使得膀胱内的尿液混有血液,才表现出血尿。一般是整个尿程都呈一样红色或淡粉红色,但这时没有疼痛不适感觉,所以称为无痛性血尿。这是膀胱肿瘤最早期的信号,当发现尿血时就应立即去泌尿科做检查,这种血尿有的像肾癌那...
肾癌是肾脏的恶性肿瘤。肾癌过去有许多名称,如腺癌、透明细胞癌、囊性乳头状癌等。现在都统称为肾癌。患这种病后果是非常可怕的,但如果自己能够早期发现异常,尽早治疗,后果又是非常乐观的,关键在于自己早发现。肾癌病人一般没有什么症状,早期没有疼痛或不适的感觉,但肾癌早期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症状就是血尿,这个血尿有个特点,即排尿时不疼,即所谓无痛性血尿。如果出血较多,尿呈红色或淡粉红色。已经能够发现尿血,...
淋病属于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淋病是由淋病性双球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其感染途径绝大部分是通过不洁性交传染的,少数也有由于洗澡等接触病人衣物而间接传染的。这种病患者本人完全可以预防和自行辨别出来。一般在不洁性交、性接触或洗澡后2~3天,或3~5天后开始发病,其首发症状是尿道口发痒,尿道内灼热,刺痛和排尿时隐痛不适。同时,尿道内出现黄白色稀薄粘性分泌物,看到尿道口红肿,呈鱼唇...
软性下疳是由于性交直接接触而得的性传染病。软性下疳男性多在阴茎冠状沟、包皮系带两侧、包皮缘、包皮内叶或阴茎头;女性在尿道口周围、内侧阴唇、阴唇后连接、阴蒂、阴道前庭等处可以看到先在局部出现大头针大小的充血性丘疹,过1~2天变成脓疮,再过1~2天脓疮破溃形成圆盘形小溃疡,互相连接形成大溃疡。软下疳有一种特殊的形状,看上去与别的病不一样:溃疡呈锯齿状,周边不齐,边缘下呈穿凿样潜行侵蚀;溃疡表面覆...
下疳是性传播疾病,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到皮肤或粘膜的破损处引起发病的。其主要是通过性交接触而传染的。所以,下疳主要发生在外生殖器部位。自己经常注意外生殖器的局部变化,便可以先期知道这种病。自不洁性交到发病一般是3周左右时间,最短数日,最长3~4个月,男性多在阴茎头、冠状沟及包皮周围,女性在阴唇及其后连接部,或阴蒂阴阜附近。起初是一个粟粒大小的局限性的暗红丘斑,经过1~2日后表面脱屑破坏,逐渐变...
一般在包皮、龟头、阴茎处。绝大多数病人有包皮过长、包茎的病史,而且包皮过长病变情况较包茎患者易于发现。在包皮过长的病人,包皮内可见到丘疹、湿疹、疣、疱疹、慢性溃疡等表现,逐渐增大,高于表面,或呈乳头状生长,或溃烂经久不愈,且有污秽之物附着。而在包茎类病人,由于包皮与龟头粘连,包皮不能上翻,初期不易发现病变,只在肿瘤逐渐增大后自觉包皮内痒、灼热、疼痛、触摸局部时症状加重才被注意。包皮口常有脓性...
阴茎白斑是一种过度性病变,有可能引起癌变。因此,有人把白斑组织视为癌前组织,提高警觉,这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有重要意义。阴茎上的白斑多位于龟头包皮处,以散在斑点为主,但也有的侵犯到整个包皮及龟头。在皮肤表面呈青白色,一部分呈肥厚性硬化,另一部分呈皮革样僵硬。若整个包皮被侵犯时,则使之完全失去弹性。若白斑症同时并有阴茎萎缩症时,则阴茎皮肤呈进行性萎缩、硬化,粘膜也变干燥、硬化,有光泽伴发白斑性改变...
尖锐湿疣主要由于包皮过长,包茎合并感染,慢性炎性刺激所引起。常发生于龟头、冠状沟、包皮内板等处,病变呈菜花状、乳头状颗粒或结节状,多合并有包皮龟头炎。在组织学上可见到扁平上皮或乳头状瘤的细胞改变,长期可以恶变。尖锐湿疣多以包皮龟头炎、包茎合并感染肿瘤等首先就诊。如把包皮翻转后,便可见到红紫色,大小、数目不等的乳头样、菜花样的病变,有的有蒂,或表面合并感染呈糜烂、渗出,有分泌物附着,局部瘙痒。...
在胚胎初期,睾丸位于相当第二腰椎的两侧体腔内,从3个月至7个月逐渐下降至腹股沟部。睾丸下降过程伴随着腹膜鞘状突的生长和延长,大约在胚胎9个月时睾丸降入阴囊,而鞘状突闭鞘。但到出生时仍有10%~15%的人睾丸尚未降入到阴囊,其中大部分在生后一年内能自然降入阴囊。所以,1岁以内隐睾发生率为1%~2%,成人阶段其发病率为0。2%~0。3%。组织学研究表明,在5岁以内同正常位置睾丸无明显示差别;6~...
精索静脉曲张是指精索蔓状静脉丛的伸长扩张、迂曲。精索静脉包括精索内静脉、精索外静脉、输精管静脉。曲张的血管主要发生于精索内静脉,精索外静脉及输精管静脉发生曲张的机会少,其主要原因是静索内静脉的结构所致。精索内静脉与精索外静脉在精索内互相交通,在腹股沟内环处分成1~2分支。其中一个分支至腹膜后,在左侧成直角注入肾静脉。所以,精索静脉曲张主要发生在左侧。腹膜后支在右侧成斜角入下腔静脉,右侧精索静...
单纯性原发睾丸炎比较少见,多是继发性感染。可分为一般性感染和特殊性感染(结核、梅毒)两大类。1.一般性感染急性发病时,病情进展较快,患者多有全身症状,如发冷、发热、乏力、全身关节酸痛、头昏等症状。局部睾丸迅速肿大,轻者触痛不明显,可以忍受;重者痛如刀割,呻吟不止,除睾丸不可触碰以外,多有阴囊红肿,皮温增高,以及附睾、精索同时出现急性炎症。严重者可破溃,脓肿穿破阴囊形成外瘘。2.特异性感染其主...
1.非特异性附睾炎临床比较多见,多是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的并发症。感染途径以逆行感染为主,其他也有因尿道内检查、手术、前列腺手术,或局部外伤等原因造成感染机会,引起附睾炎。其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多经输精管逆行侵入附睾。所以,病变多从尾部开始,同时也可累及输精管,少数病例是经血行感染,而病变多位于附睾头部。急性附睾炎出现附睾急骤肿大,疼痛,有明显触痛。疼痛向同侧腹股...
睾丸肿瘤占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3%~9%,约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5%~2%。睾丸肿瘤主要发生于生殖细胞,少部分发生于间质细胞。肿瘤位于体表,易于早期发现,近年来由于开展了综合性治疗措施,从而提高了疗效。早期精索细胞瘤治愈率达95%,胚胎性癌和畸胎瘤的治愈率也达50%左右。睾丸肿瘤早期无典型临床症状,往往被忽略。早期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无痛性逐渐增大的睾丸肿块,而且多是在无意中被发现。随着睾丸肿块...
所谓克雷氏骨折,就是指桡骨下端骨折(伸直型)。多是在跌倒时,躯干向下的重力与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桡骨下端而发生的。发生克雷氏骨折后,腕关节有明显的肿胀疼痛,压痛明显。手腕功能可部分或完全消失,并有较典型的畸形。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明显时,可出现所谓的“锅铲”样畸形,或称为“餐叉样”;如果向桡侧移位明显时,从手掌正面观察,可见腕部宽度增加和手移向桡侧,呈“刺刀”状畸形。如果是无移位或不完全骨...
所谓的孟太奇氏骨折是指尺骨上1位。临床上根据暴力方向和骨折移位情况,可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和内收型三种类型。伸直型比较常见而且多见于儿童,多在肘关节处于伸直位或过伸位跌倒,手掌先着地的情况下发生。屈曲型多见成年人,多在肘关节于屈曲位跌倒,手掌先着地的情况下发生。内收型多见幼儿,多在肘关节内收位时跌倒,手掌着地的情况下发生。伤后肘部及前臂出现肿胀疼痛。如果尺骨骨折移位明显示可见成角畸形。在肘关节...
脊柱骨折大都有严重的外伤史,如从高处落下,头、肩或足臀部着地,身体的重心遇到地面的阻挡,使身体强烈弯曲,常致颈椎或胸腰段交界处椎骨骨折;弯腰工作时,重物落下打击头、肩或背部等,使脊柱急剧弯曲,也可产生同样的损伤;还有跳水负伤;塌方事故时被泥土、矿石掩埋等。胸腰负伤后,局部可出现肿胀、疼痛,用手按压局部疼痛明显,站立和翻身都很困难,脊柱活动受限;有时可出现棘突向后凸出。如果脊柱损伤时,可有头、...
骨盆骨折多发生在车祸或坑道及房屋倒塌的情况下。此外在行路时滑倒,或坐跌时骶尾部撞击于硬物,前足或尾骶骨的单纯骨折;跳高时肌肉牵拉可引起髂前上、下棘撕裂骨折或坐骨结节撕裂骨折。骨盆骨折后局部肿胀、疼痛、皮下瘀斑。骨盆挤压试验和分离试验时骨折疼痛加剧。若尾骨骨折,坐时疼痛加重,尾椎有明显的压痛。怀疑有骨盆骨折时,可拍X光片,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严重的骨盆骨折常伴有盆腔内脏器的损伤,也是引起死亡的...
肩关节脱位较常见,好发于20~50岁的男性。多是当上肢外展外旋位跌倒,手掌撑地时发生。或是跌倒时,上肢内旋、后伸、手掌或肘部着地的情况下发生。肩关节脱位后,病人感到肩部疼痛,并出现肿胀,不能活动。病人患肢轻度外展,常以健手托患侧前臂、头和身体向患侧倾斜。由于肱骨头脱位,三角肌塌陷,伤肩失去圆形膨隆外形,形成所谓“方肩”畸形。如让病人患侧肘部紧贴胸壁,则其手掌不能搭到健侧肩部,或手掌搭到健侧肩...
在全身的关节脱位中,肘关节脱位最常见。多见于青壮年,常发生在跌倒时,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位手掌着地,使肘关节过度后伸所致。肘关节脱位时除肘部肿胀、疼痛、伸屈活动受限外,还可见有肘部明显畸形,在肘前方可摸到肱骨下端,在肘后可触及尺骨鹰嘴。肘关节呈所谓“靴状”畸形,而且肘关节常在弹性固定于半伸位。肘关节脱位,有时可合并关节附近骨折,甚至并发血管和神经损伤,应予以重视。
膝关节的股骨两髁与胫骨平分之间,两侧各有一个圆弧形软骨,即半月板,或称半月软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也称膝关节半月软骨损伤。其发生必须有四个因素:即膝的半屈、内收外展、挤压和旋转。如当膝关节处于半屈状态时,突然将膝关节伸直并伴有旋转,重力在受挤压的软骨上研磨,半月软骨即发生破裂。所以半月板损伤多见于运动员、矿工和搬运工等。受伤后,膝关节有剧痛,关节肿胀,不能自动伸直,休息4~5天后,肿胀渐消,关...
踝关节扭伤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而且多是外踝扭伤。如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负重过大及上下台阶不慎,足处于跖内屈内翻,引起踝部扭伤。伤后踝部出现明显瘀肿、疼痛,因疼痛而不能着地,局部皮下可有瘀斑。外踝扭伤时,如将足部内翻,则外踝前下方发生剧痛及压痛;内踝扭伤时,若将足部外翻则内踝前下方发生剧痛及压痛。X线摄片虽对踝关节扭伤无直接意义,但由于踝关节扭伤常合并骨折或脱位,故有助于排除骨折、脱位与韧...
急性腰扭伤常见于青壮年,多因搬运重物用力过度或体位不正引起。患者感到腰部剧烈、持续性疼痛,休息以后减轻但不消失,咳嗽、喷嚏、用力大便时可使疼痛加剧,腰不能挺直,行走不利,俯仰和转侧活动受限。患者常用两手撑腰,借以防止因活动而发生剧烈疼痛。扭伤严重时卧床难起,翻身困难。患者在急性腰扭伤后宜卧硬板床休息,以减轻疼痛,并及时到医院诊治,防止继续损伤。
肩关节周围炎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患者,故又叫“五十肩”。无外伤的患者,初时感觉肩周围微有疼痛,常不引起注意,1~2周后疼痛渐增,肩关节外展、外旋功能开始受限。由外伤而诱发的,患者感觉肩关节外展功能迟迟不恢复,且肩周疼痛持续不愈,甚至逐渐加重。自我检查,肩部并不肿胀,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向外伸展功能受限,被动持续外展时,肩部随之高耸。严重的患者可发现肩臂肌肉萎缩,疼痛加重,夜间尤甚,肩部活...
先天性髋脱位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女多于男,左侧比右侧多1倍,双侧较少见。患有先天性髋脱位的患儿,可发现其会阴部增宽,患侧下肢短缩,臀部、大腿内侧或腘窝的皮肤皱褶加多、加深,与健侧不对称;髋关节活动受限,健侧下肢活动灵活,伸屈自如,而患侧常处于屈曲位,不愿伸直,无力,牵拉时可以伸直,当松手后又呈屈曲状,也可呈伸直外旋位或两下肢呈交叉位。少数呈髋关节僵硬状态。在牵动患肢时常发出响声,患儿因...
慢性骨髓炎大多数是由于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而发展的结果。由皮肤创口感染的骨髓炎也常从一开始即为慢性,其临床特点为有死骨、有死腔、有窦道。慢性骨髓炎静止期可无全身症状,病人有反复发作,局部红肿、疼痛,流脓,有时可见死骨从窦道内排出,局部肢体出现增粗、变形、过短、弯曲等畸形,可摸到不规则、增粗的病骨;局部皮肤色暗黑,薄而易破,破后形成溃疡,愈合缓慢,窦道周围有色素沉着。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
妇产科
外阴部接近尿道、阴道和肛门,经常受尿、粪和阴道分泌物的浸渍和摩擦,容易发生各种皮肤病和粘膜病。病人主要表现是外阴皮肤搔痒、疼痛、灼热感,尤其走路摩擦及排尿时加剧。如为患儿,常因外阴痒痛而哭闹不安或用手抓搔外阴部。发现外阴红肿,表面有抓痕或破溃。阴道口、尿道口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多,呈脓性,应去医院妇科检查。取阴道分泌物作涂片检查及尿糖检查,寻找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外阴溃疡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1.急性外阴溃疡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多于2~3天或1周内达高峰。发病前可有全身不适、疲乏无力、发冷发热等。局部先有瘙痒、灼热及疼痛,渗出物增多,有臭味。发现大、小阴唇病损处出现小泡,迅速破溃形成溃疡,形圆或椭圆,可为单发或多发,表面附有大量脓液或坏死物。2.慢性外阴溃疡慢性外阴溃疡见于结核和癌症。外阴结核少见,溃疡形状不规则,基底凸凹不平,覆以干酪样污苔,病变本...
急性期病人表现为一侧外阴疼痛、肿胀,伴有发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严重时行走困难。发现大、小阴唇后1时,触痛明显且有波动感。如脓肿破溃有脓汁流出,各种症状明显减轻。如破孔大,引流通畅,则炎症较快消退而痊愈;如破口小,引流不畅,可再次复发。当急性炎症消退后,脓液逐渐转为清液而形成囊肿,称前庭大腺囊肿。病人多无自觉症状,较大囊肿可感到外阴有胀坠感或性交不适。发现大、小阴唇后1议去医院妇科...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最常见的有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及老年性阴道炎三种。病人表现为白带增多,白带流出可引起外阴的刺激症状,如瘙痒、灼热、疼痛、性交痛等,严重时病人坐卧不安影响睡眠。如尿道有感染者,可有尿频、尿痛等。各类阴道炎白带有不同特点。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呈灰黄色、黄白色或乳白色泡沫状,有腥臭味,质稀薄,或为大量脓性泡沫状。严重者外阴潮红,外阴皮肤擦烂或抓伤。霉菌性阴道炎白带呈白色豆渣样...
病人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白带呈乳白色粘液状,有时为脓性,或带血性,或伴有息肉形成时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或性交后出血,可伴有下腹坠胀或腰骶部疼痛等症状。注意是否为慢性宫颈炎,应及时去妇科检查,必要时作宫颈刮片或局部活体组织检查,排除早期宫颈癌,及早确诊。慢性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病,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故应于月经干净后3~7天行电熨术或激光等治疗。
病人主要表现是突然自觉下腹疼痛及发热,可因炎症的轻重和范围大小而有不同。轻者可有下腹疼痛、伴发热。重者突然下腹疼痛,呈坠胀或剧烈疼痛,可向两侧大腿放射。高热、寒战、头痛。白带增多,呈脓性,有臭味。有腹膜炎时,可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或伴有大小便刺激症状。病人多呈急性病容,体温可达39℃以上,脉搏增块。下腹部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深压腹部,突然抬手而疼痛)。多发生在月...
病人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主要症状为程度不同的、持续性两侧下腹隐痛坠胀及腰骶部酸痛,常于劳累、性交及月经期前后加重。经期延长或月经过多。有时伴有痛经及白带增多。如膀胱和直肠周围有粘连时,则出现尿频或大小便坠胀感。有时可有周身不适,易疲劳感,神经衰弱等。由于输卵管粘连阻塞可有继发性不孕。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又易急性发作,对妇女健康有一定危害,应去医院作妇科检...
本病发病缓慢,轻者一般无自觉症状。重者可出现午后潮热、盗汗、疲劳、食欲不振、消瘦等慢性疾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或较重的痛经,伴有不孕,月经失调,早期病人因子宫内膜充血、溃疡,可有月经过多,多数病人则因子宫内膜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导致月经稀少、闭经。由于病变程度及范围的大小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较多的病人缺乏自觉症状,甚至无明显体征,不易发现。较严重病人如有腹膜结核,腹部有柔韧感或腹水征...
外阴营养障碍过去称为外阴白斑,认为本病为癌前病变,唯一解决的办法是手术切除,但复发率高。近年来根据国内报道,癌变率为2%~3%。早期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重要作用。病人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或奇痒难忍,严重时影响工作和休息。外阴皮肤或粘膜变白或色素减退。有皲裂时有烧灼感或疼痛,部分病人骑车、大便或性交都可使会阴部皮肤裂开。阴道外口缩小不仅使性交困难,亦可引起排尿困难。外阴皮肤或粘膜变白,程度...
淋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借被污染的衣物、便盆、器械等间接传染者少,但幼女主要通过间接传染。急性淋病主要表现为外阴疼痛,白带增多,呈脓性或粘液脓性。伴有排尿时烧灼样痛及尿频。有急性前庭大腺炎时则阴部肿胀,触痛或发现大小阴唇后1有波动感。如感染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及在下次月经或经期刚结束时发生上行感染,可出现下腹疼痛及不同程度的发热。有盆腔腹膜炎时,下腹有压痛及肌紧张等。且有传染病史,提示是否患急...
外阻癌多见于老年妇女。多数发生在绝经后。大部分病人,发病前可有多年的外阴瘙痒史,外阴溃疡或外阴营养障碍,或尖锐湿疣等表现。早期病人常于外阴发现小而硬的结节,可自行破溃,或由于搔痒抓破成溃疡;或开始为小溃疡,溃疡基底部硬,边缘也硬,如溃疡继发感染,分泌物增加呈脓样,且伴有疼痛,久治不愈。或起病时即为突出皮肤的乳头状或菜花状肿物,质脆触之易脱落、出血、感染。晚期病人因肿瘤浸润转移发生疼痛,侵犯尿...
为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35~55岁发病率最高。早期常无明显症状或有少量接触性出血,常为性交后、排便后有少量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间断性阴道出血。有的伴有白带增多或血性白带。晚期症状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持续时间、血量或间隔都无规律,可为持续性、间断性或大出血。绝经后发现阴道出血,要特别提高警惕。阴道排液,初为粘液血性分泌物,后为脓性带血或淘米水样白带,有特殊的恶臭味。疼痛,下腹及腰骶部持续性或...
子宫体癌又称子宫内膜腺癌,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妇女,尤以绝经前后为多见。唯一较突出的症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癌出现出血症状较早,量一般不多,但常持续不止。部分病人在病变早期有水样或血性排液增加,晚期并发感染时可出现恶臭的脓血分泌物。早期可出现阵发性腹痛和下坠感,晚期癌瘤转移,可引起较重的疼痛从腰骶部、下腹部向腿部放射,可出现恶病质、食欲减退、发热等症状。子宫内膜癌早期局限于子宫内膜,其特...
子宫肌癌为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35~50岁的妇女。随着肿瘤生长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小的浆膜下肌瘤往往毫无症状,而粘膜下肌瘤较早出现症状,大多数主要表现是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严重时可发生不规则阴道出血或大出血,出血多者可有头昏、乏力、心悸等贫血症状。一般无腹痛,伴发粘膜下肌瘤或炎症粘连或浆膜下肌瘤扭转或变性时则有腹痛。白带增多,不孕。或...
卵巢瘤为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肿瘤。多发生于20~50岁妇女。分为良性卵巢瘤和恶性卵巢瘤。良性卵巢瘤生长缓慢,一般肿瘤较小时多无自觉症状,往往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当肿瘤中等大小时,可感到腹胀、下腹部不适或自己发现肿块,多位于腹部一侧,大小不等,呈球形,表面光滑,可移动。如发生扭转,突然下腹一侧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发现肿瘤迅速增大,张力很大,有压痛,局限性肌紧张。巨大肿瘤则腹部明显增大,出现尿频...
病人表现为停经、阴道出血,多停经2~3个月或更长时间。一般于停经后6~8周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多为间断性反复发生少量出血,也可突然大量出血。出血多或反复出血时可出现贫血,甚至休克。血色暗红或棕色,有时血中可见水泡状物,子宫异常增大,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不符是葡萄胎的一个特点,一般子宫大于停经月份,少数子宫相当或小于停经月份。约有半数患者停经后有严重的恶心、呕吐、早孕反应,较早出现水肿、高血压、蛋...
恶性葡萄胎最常见的症状是葡萄胎清宫后半年内仍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可为持续性或间断性,量多少不定,如穿破子宫引起腹腔内出血或盆腔血肿,出现急性腹痛,出血多时可发生休克。转移症状:转移至肺可有胸痛、咳嗽、咯血;转移至阴道可有紫蓝色结节,破溃时引起出血。提示可能为恶性葡萄胎,应去医院妇科检查,可作尿妊娠试验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放射免疫测定,胸部摄片,B型超声,诊断性刮宫等检查。
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大部分发生均与妊娠有关。在产后、流产后或葡萄胎清宫后半年或1年以上仍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是绒癌最常见症状。出血多少不定,出血多者可致休克。出血为持续性或间断性,因反复出血可表现严重贫血或感染。绒癌早期即可发生转移,由于转移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症状。肺转移多见且症状出现较早,咯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也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胸腔积液等症状。外阴、阴道转移局部可见紫蓝色结节,破...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一种特殊性疾病,它既非炎症,也不属于肿瘤范围,是由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所引起的一种病变。本病多发生在30~40岁妇女。病人主要表现为痛经,痛经的部位为下腹及腰骶部胀痛,性交痛或肛门坠痛,痛经特点是继发性进行性加重。伴随月经周期性发作,月经前1~2天开始,随月经来潮加重,有时持续至经后数日才能缓解。可伴月经异常,以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为主。常有不孕。少数病...
多发生在35~45岁妇女。典型的症状为痛经,多为继发性,伴进行性加剧。腹痛发生于月经前或月经中。月经失调,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偶可在下腹部触及均匀增大而较硬的子宫,有压痛,月经来潮时压痛尤为明显,应去医院妇科于月经中期及月经第二天各作一次检查,如发现子宫较前增大、变软、有压痛,即可在临床上诊断本病。作子宫碘油造影可有一定帮助。
功血是指由于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分为无排卵型及有排卵型功血。无排卵型功血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出血,出血过多或反复出血可出现贫血。出血期无腹痛或其他不适。多发生于青春期或更年期妇女。有排卵型功血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或经期延长,出血量多少不定。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常发生于流产后、足月产后。应及时去医院妇科就诊,不能麻痹。进...
闭经是许多妇科疾病共有的症状,凡年满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已经建立月经周期,而非生理性停经,已有3个月以上月经未来潮者称为继发性闭经。发生闭经的原因很多,可分为:1.子宫性闭经先天性无子宫或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切除;子宫内膜损伤,如刮宫过深或放射治疗后;子宫内膜反应不良。2.卵巢性闭经先天性无卵巢或发育不良;卵巢破坏如手术、放疗、炎症或肿瘤破坏;卵巢肿瘤;卵巢功能早衰,40岁以...
痛经可分为两种,即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初潮就开始疼痛。妇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好发于未婚或未孕妇女,往往生育后疼痛缓解或消失。继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等。本文所讨论的是原发性痛经。主要表现为伴随月经周期下腹阵发性剧痛,有时放射至会阴部、大腿及腰部,可伴有恶心、呕吐、尿频、便秘或腹泻等。疼痛严重时,面色苍白、手足冰冷、出冷汗、甚至昏厥。...
经前期紧张征的症状,一般于月经来潮前7~14天开始出现,经前2~3天加重,行经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主要症状为精神紧张、烦躁易怒、抑郁忧虑或倦怠嗜睡,恶心厌食,有时头晕、头痛、失眠,少数病人有偏头痛等精神神经症状。可有不同程度浮肿,体重增加,经来后排尿次数增加,浮肿逐渐消失。胸胁及乳房胀痛,腰酸腹胀,腹泻或软便。少数病人可有荨麻疹、痤疮、皮肤瘙痒等现象。以上症状伴随月经周期而变化,提示为经前...
发生在45~50岁更年期妇女。常见症状有阵发性潮热,即突然感到发热,涌向颈部及面部,然后出汗畏寒,时冷时热感到十分难受。可伴有胸闷、心悸、眩晕等症状。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紧张,记忆力减退,失眼,多虑,抑郁,神经过敏,好哭等。有时感觉异常,皮肤麻木、瘙痒,或关节疼痛。月经紊乱,量可多可少,直至闭经。发现血压不稳定,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外阴及阴道萎缩,阴毛减少,阴道炎及子宫脱垂。皮肤出现皱纹、老年...
子宫脱垂症状的轻重视子宫脱垂的程度及伴发周围脏器的膨出情况而定。轻度脱垂无症状或症状很轻,重度脱垂则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阴道有肿物脱出,于久站、久蹲或大便用力后子宫脱出阴道口,平卧休息时可缩小,并能自动回纳。脱出之肿物随时间的进展而加重,即肿物越来越大,且变得不能自行回缩,需用手还纳。腰背酸痛及下坠感,尤其久站、走路与劳动时加剧,经平卧休息可减轻或消失。脱垂程度越重,下坠感也愈剧烈。阴道分泌...
已婚生育年龄妇女,平素月经规律,一旦月经停止来潮,首先应考虑是否妊娠。于停经6周左右时,有头晕、乏力、嗜睡、食欲不振、不同程度的恶心、偏食等,重者可出现呕吐,多发生在清晨,至12周后自然消失。伴有尿频、乳房胀痛。发现乳头及乳晕着色,乳房增大,皮肤色素沉着,孕12周时子宫底可在耻骨联合上触及。去医院妇科检查并可作尿妊娠试验或超声波检查便可确诊。
病人常有停经和早孕反应,流产的主要症状是阴道出血和腹痛。停经后有阴道出血,在妊娠3个月以内的流产,阴道出血伴随流产全过程,量可多可少或有血块。晚期流产时,胎盘已形成,流产与早产及足月产相似,一般出现血不多,有羊水流出,或胎儿排出,或胎盘排出。伴有阵发性腹痛,为痉挛性或坠胀感,早期流产先有阴道出血后有腹痛。晚期流产先有阵发性腹痛,后有阴道出血。下腹部可触到子宫或触不到。去医院妇科检查,确定流产...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前,往往无明显症状,少数病人停经后有早孕反应,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偏食等。下腹一侧有隐痛或酸坠感。输卵管妊娠破裂后的临床表现: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病人突感下腹一侧有撕裂样或阵发性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可有全腹痛及肛门坠胀和排便感。有短期停经或月经延迟数天后阴道不规则出血,呈点滴状,深褐色,量少,不超过月经量,少数病人阴道出血较多,有时排出三角形蜕膜管型。...
多见于年轻孕妇。一般在停经6周左右出现。轻症者,表现为反复呕吐,厌食,择食,软弱无力,有时伴失眠和便秘,体温脉搏正常,体重减轻不明显。重症者,呕吐频繁,呕吐物除食物、粘液外,可有胆汁或咖啡样物,不能进食饮水。同时全身乏力,明显消瘦,尿少,伴有脱水和酸中毒。病人精神萎靡,全身皮肤和粘膜干燥,眼球深陷,体重急剧下降,脉快而弱。严重时可出现血压降低,体温升高,甚至黄疸、嗜睡或昏迷。有轻症表现者就应...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孕妇所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严重时出现头痛、头昏、眼花、恶心、呕吐、胸闷等自觉症状,甚至发生抽搐、昏迷。正常孕妇在妊娠晚期有轻度下肢水肿,经卧床休息后消退,如经休息仍不消退,应去医院妇产科检查。在妊娠后应定期行孕期检查,注意自己有无浮肿、头痛、头昏等症状,定期测血压、体重、尿常规化验,早期发现,即时...
前置胎盘为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一严重并发症。典型的症状是妊娠晚期突然发生无原因、无疼痛、反复阴道出血。在妊娠晚期或分娩开始时,子宫下段逐渐延长,使附着的胎盘由于错位而与之分离,引起出血。由于子宫下段不断伸展,出血就反复发生,且因剥离面扩大,出血也愈加严重。因反复多次或大量出血,可出现贫血或休克,贫血程度与阴道出血量成正比。触摸腹部软,无压痛,无宫缩,胎位清楚。多见于经产妇。应立即去...
胎盘早期剥离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主要症状是阴道出血腹痛。根据胎盘剥离面大小及出血量多少,临床表现有轻重不同。轻型以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因胎盘剥离面小,出血量少,腹痛较轻。触摸腹部子宫软,与妊娠月份相符,胎位清楚。重型以内出血为主,阴道有少量或无出血,失血症状明显或休克、贫血程度与外出血不成比例。可突然发生剧烈腹痛。触摸腹部子宫硬如板状,由于子宫内出血,子宫大于妊娠月份,压痛明显,肿位不清...
子宫破裂的发生过程可分为先兆破裂与破裂两个阶段。1.先兆子宫破裂表现为产程进展缓慢,下腹剧痛,子宫收缩强烈。产妇烦躁不安,疼痛难忍,甚至喊叫。产妇呼吸急促,脉搏增快,子宫呈强直性收缩,子宫上下段交界处形成环状凹陷,逐渐上升达脐平或以上,形成病理缩复环。子宫下段明显压痛,阵缩时子宫呈葫芦状。胎动活跃,可有血尿或排尿困难。2.子宫破裂破裂时,产妇突然感觉剧烈腹痛,如撕裂状。破裂后,子宫收缩停止,...
炎症可发生于生殖道的任何部位,有下列不同表现:1。外阴、阴道、宫颈炎多发生于产伤后感染,局部症状明显,局部红肿、硬结,压痛明显,有脓性分泌物,缝合创口多裂开。常伴有低热。2。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一般在产后3~5天发病,根据产妇抵抗力的强弱和入侵细菌种类的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轻型,主要表现为恶露量多,混浊而有臭味。伴有下腹隐痛及低热。体温一般38℃左右,脉搏略快,子宫复旧不良,有轻度压痛...
多发生在产后1~3天。气温骤升,湿度特大时,加上旧的风俗习惯,门窗紧闭,产妇捂得太严,通风不良,体质虚弱,产妇突感头痛、头昏,恶心胸闷,口渴多汗,心悸无力等先兆症状。若未及时处理,体温上升,达38℃以上,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而无汗或汗出体温不下降,剧烈头痛,痱子布满全身,烦躁不安,脉搏、呼吸均增块。严重者体温继续上升,可达40℃以上,呈稽留热,出现昏迷、谵语、抽搐、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全身无汗...
发生在产后24小时以后至产褥期内。病人表现为血性恶露淋漓不净或突然出现大量阴道出血。部分胎盘胎膜残留,表现为红色恶露持续时间长,反复出血,或突然大出血,多发生在产生10天左右;如形成胎盘息肉,出血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多发生在产后数周或数月;子宫复旧不全,表现为红色恶露持续时间长,甚至可出现较大量出血,产妇腰酸痛,下腹坠感;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合,可突然发生大量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周左右;剖腹产术后...
儿科
1.正常粪便①胎便。新生儿大都在24小时内初次排便,为粘稠、黑绿色、无臭味之粪便,称为胎便。出生后3~4天排出的粪便,呈黄绿色,为过渡性粪便。②人乳喂养儿粪便。多为金黄色软膏状粪便,有时稍带绿色,有酸性气味,每日排便1~4次。③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羊奶喂养的孩子,大便淡黄或呈土灰色,质较硬,量较多,有臭味,每日排便1~2次。④混合喂养儿粪便。人奶不足加喂牛奶或羊奶儿,其粪便类似人工喂养儿...
哭闹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表现,因小儿在未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之前,就以哭闹的形式来表示自己的要求或不适。甚至患有威胁生命的疾病时,也以哭闹来表达。1.生理性哭闹其一般表现为哭声有力,除哭闹外其他均正常,如不发热,吃奶有力,大小便正常。当原因除去后哭闹即止;若不予理睬,可愈哭愈响,哭闹至过度疲劳后入睡。常见原因有:①饥饿、口渴。为小儿最常见的哭闹原因,喂奶或喂水后哭闹即止。②大、小便。经...
惊厥俗称抽风、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从新生儿到各年龄的小儿均可发生。惊厥发生时患儿突然意识不清,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牙关紧闭,头转向一侧或后仰,面部、四肢肌肉反复抽动或呈现强直状态。严重时可出现角弓反张、呼吸不规整及大小便失禁。发作时间可由数秒钟至几分钟不等。产生惊厥常见的原因有:①高热。约有2%~5%的3岁以下小儿在体温突然升高时发生惊厥,这种惊厥叫高热惊厥。此惊厥一般持续时间短,...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这种病在婴幼儿、青少年比较多见。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家家户户大多数独根苗,还能缺在营养缺乏问题?事实上这种病是存在的,其主要原因是饮食(喂养)不当,如牛奶过稀,饮食单调,不及时添加副食,食物中缺少蛋白质和脂肪等,长此下去,便会引起营养不良。另一原因就是患有慢性疾病,如肝炎、肠炎、胃炎、寄生虫病等,饮食不佳,吃进的食物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也能引起营养障碍...
鹅口疮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是一种叫做白色念珠菌的霉菌引起的口炎,在婴幼儿最常见,留心的妈妈自己能够看出来。如常在口腔粘膜的颊部、舌上、齿龈和上腭部位出现白色点状、或乳凝块状物,好似一层白色的膜,但不像乳块那样容易擦去,用这一办法可以区别是鹅口疮,还是凝乳块。虽然病儿无疼痛症状,也不发热,不流口水,但这种病是非常重要的信号。因为出现这种病多是继发身体上的其他疾病,尤其是当身体有了其他种病,如高...
病人主要表现是腹泻,轻者每天十几次,大便呈黄绿色稀便或蛋花汤样便,有酸臭味,兼有少量粘液及乳黄色小体,且有气泡,表示肠道内有发酵过程。一般在排便前因腹痛而烦躁不安,啼哭,腹内有鸣声,排便后转为安静。有时伴有轻吐或溢乳,病儿不愿吃奶,不发热,一般状态尚正常;若大便次数特别多,每天二十几次,每次排便量多,混有较多粘液,有臭味,一般状态较差,也不吃奶,呕吐频多,眼窝下陷,鼻梁部色青,且有发冷发热,...
小儿正常体温是36~37℃(腋下),若超过这个指标即为发热。常常因为某种原因出现发热,这是小儿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可以说这是疾病的一种信号。轻度发热对人体危害并不大,但一旦出现高热,或持续长时间不退,则会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对肝、肾、脑组织等主要器官造成损害,影响小儿健康。孩子出现发热,首先用体温计先测一下,记下所测度数,以后观察体温的变化情况,以...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器官发育异常而形成的畸形疾病,也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胎儿期心血管可能发生很多畸形,临床上经常见的有四种,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鲁氏四联症等。但不论是哪一种类型,若发现以下几种症状,就应想到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1。发绀无论哪一种先天性心脏病,严重时都会出现颧部、口周紫绀,有的在活动后加重,由于动脉、静脉血液相混的程度不同,紫绀的出现时间与轻重也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和咽部粘膜的急性炎症。大人小孩均可发病,但小孩发病率最高。在成年人若出现鼻塞、喷嚏、咽痛、声嘶等,就认为是患了这种病。其全身症状轻微,只畏寒、头痛、全身酸痛、咳嗽、发热等。一般热度不高,但若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全身症状特别明显,尤其是发热,体温可达40℃,持续1~2天或十数天不等,多伴有头痛、畏寒、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饮食下降和疲乏无力。有时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有的...
肺炎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我国北方以冬春寒冷季节多见。肺炎发病以前,小儿大多先害上呼吸道感染,因为炎症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小儿肺炎先是发热,咳嗽,呼吸急促,以后症状逐渐加重,咳嗽较频,多是干咳。发热,有时低热,有时高热持续不退,由于发热和咳嗽,而呈现呼吸急促,呼吸加快,每分钟可达40~50次。由于呼吸困难,出现鼻翼煽动,口唇出现暗紫色或紫绀。小儿肺炎发病急,病情...
化脓性脑膜炎,虽一般发病很急,但发病前可能有前驱症状,如发热、咳嗽,咽部肿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者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这些症状容易被忽略,没有及时就医,而使病情发展。发生在新生儿和婴幼儿时期,由于颅骨骨缝未闭而易于分离,所以颅内压力增高不显着,因此呕吐和头痛症状也不明显,整个机体反应能力低,且表现精神萎靡,不哭不吵,体温也不过高。但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面色青紫呼吸不规则,不吃...
克汀病是小儿时期因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足所致,又称甲状腺功能不足性呆小病。这种病人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任何人都会发现病儿与一般儿童不一样。首先有特殊的外貌,头颅大,脖子短,颜面臃肿色苍黄,眼睑厚,眼距宽,眼裂小,鼻梁扁平,鼻翼肥大,口唇厚,口常张开,舌大而宽,常伸出口外,头发稀少而干枯,皮肤粗糙。总之,冷眼一看,一脉呆像。这种病儿体温低,怕冷,汗液和皮脂分泌都减少,精神和动作反应都迟钝,如翻身...
先天愚型是由于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先天性疾病。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多见于高龄产妇所产的小孩,追溯病史可知道孕妇在妊娠期间遭受到病毒感染,或患糖尿病、放射性损害、以及某些化学药物等的病史,引起染色体的畸变造成的疾病。这种疾病最容易辨认,其征象在出生后不久表现为痴呆面容,两眼距离增宽,眼裂小,两眼外侧上斜,鼻梁低,耳廓小,口半张,舌突窄小并常伸出口外;体格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坐、立、行走不稳,语言...
舞蹈病是一种病的状态,首先会发现孩子情绪不稳,易激动等精神症状,以后才出现全身或部分肌肉不自主的无意识的运动,多见于四肢和颜面部,呈扭头、缩颈、挤眉、弄眼、歪嘴、伸舌、端肩、手舞足蹈等动作交替出现,致使不能持物,不能进食,影响写字和说话等,越是兴奋,注意力集中时,越发作加重。当出现这一症候群的时候,首先应想的是舞蹈病。这种病是小儿风湿热病的一种类型,为综合总病例数的3%~7%,所以发病人数是...
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症是种遗传性缺陷性疾病,平时孩子跟正常孩子一样,无任何不适和症状,根本没有外貌上的异常改变。但是,一旦遇到偶然的机会,如吃蚕豆或服用某些氧化性药物,如喹啉类、呋喃类、磺胺类、解热镇痛、水溶性维生素K3、K4及其衍生物的药物时,便引起急性溶血现象。这种由溶血造成的贫血发病很急,进展也非常快。一般在吃蚕豆后1~2天,服药物后2~3天出现症状。轻者面色苍白,短时间内可...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血液凝固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病人表现的突出症状就是容易出血,一个很浅的破皮伤,或是针刺一下,如注射药物,表现出血不止,很长时间也不止,渗血或滴血;有时只是碰撞伤,本来很轻微,但可引起很大的血肿,有时血肿越来越大,尽管给予了积极的处理也还是不理想。一旦有明显出血倾向出现,病人及家属都导常紧张,遇到这种情况,应想到血友病,平时自己和家里人应多注意身体各部有没有出血点、瘀斑,尤...
母亲及家里人,首先看到的是面色蜡黄、颜面虚胖、头发稀疏发黄、少光泽及柔软性,舌面光滑、苍白,舌乳头萎缩变化,常伴有舌炎和舌系带溃疡,面无表情、两眼发呆、不哭不笑、哭而无泪、反应迟钝、智力及动作发育迟缓。有时出现倒退现象,原来会坐、会爬,得病以后又都不会了。肢体、躯干、头部出现震颤(先由手、唇、及舌;以后到全身脏器,以后消失)。父母及家里人能够觉查出孩子可能患有贫血病,而且是一种比较重的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缺乏铁质引起的。人们都知道,铁是造血物质基础,正常情况下,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一般也不缺乏。因为某种原因,如腹泻、呕吐等长期消化功能紊乱,铁不能充分被吸收和利用,而影响骨髓的血红蛋白合成,出现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早期就能被人发现,多呈现贫血征象:如皮肤、口唇、眼结膜等呈现苍白,尤其在口腔粘膜、口唇、甲床部位最容易看到白色贫血征象。病儿自感乏力、头晕、眼花视物不...
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度浮肿为共同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是浮肿,一开始可以看到眼睑、面部出现浮肿,以后再逐渐加重波及到全身。浮肿呈凹陷性,浮肿可随体位变化改变,如早晨多表现在颜面部、骶部,下午则下肢最明显。浮肿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浮肿出现全身皮肤绷紧,??白发紫,而呈透明状态。这种病发病开始时,一般状态还好,当要看到浮肿呈面色苍白时,便出现精神不振...
急性肾炎又称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弥漫性肾小球炎症,这种病通常母亲及家里人能够引起注意,多数人习惯看一下眼睑及面部有没有浮肿,急性肾炎病人早晨起来时可以看到眼睑有浮肿,这与平时的肿眼泡不同。发现浮肿很快就出现全身浮肿,这个期间尿量也减少,浮肿是肾炎的信号,应当引起重视。有经验的母亲,还特别留心排尿情况,如每天排尿几次,一天尿多少毫升,有没有排尿痛和尿的颜色改变等。急性肾炎...
五官科
由于虹膜与睫状体相连,故一旦发生炎症,两者互相影响,均一起发炎,这种炎症属葡萄膜炎的范畴。这种疾病可导致眼睛失明,属极重病症之一。虹膜睫状炎是这种病一开始就表现出羞明,流泪,眼睛红肿,不易睁开,眼球坠痛,患病眼的眼眶周疼痛,以及患有患侧头痛等症状特别明显,而且夜间痛加重,视力障碍,有时不能够辨别明暗。细看眼部时结膜红肿,角膜背后有针尖大小星点状物沉着,称为角膜后沉着物,同时房水混浊,瞳孔缩小...
青光眼是常见重症眼病之一,这种病原因很多,总体上有三种情况,即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青光眼。1.原发性青光眼①充血性青光眼。急性充血性青光眼,发病急剧,症状剧烈,发病上一般先是有征兆:先出现在看灯火时有红、绿色彩环,俗称虹视,并有视物昏蒙如隔雾状,头微胀痛等先兆症状。在此时就应得到治疗,否则便很快出现青光眼的典型症状:如患侧头部疼痛,眼球胀痛如脱,痛连眼眶、颞、鼻等。视力急剧下降,甚至不能辨...
本病是一种继发病,多继发于睫状体炎、葡萄膜炎、早期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等病。患者常常有小黑点在眼前移动,时隐时现,随眼球转动而飘舞,若仰望白壁青天则幻象明显,偶然闭目也如在眼前,或于体位变动时出现一时性的萤星满目,但视力良好,这都是由于年老发生了衰老的变化,这是一种生理性的玻璃体混浊。若发病急骤,眼前蛛丝,彩斑,或蚊蝶等幻影密集,视力不同程度降低,甚至急降,或看东西呈红色,看直的物品变成弯曲...
这是一种电弧伤害性眼病,多是由于未戴防护眼镜的电焊工作者,长时间的遭受紫外线照射而成结膜及角膜上皮的损伤。当电焊工或者围观的人,双眼受到很强的紫外线照射后,很快出现目眩,并骤然看不见东西的感觉,一般在双眼伤后的4~8小时渐渐出现羞明,流泪,刺痛,灼热,及异物感等症状,再重时,眼睑难睁,强睁开则热泪如泉涌。眼睑皮肤潮红,结膜充血,角膜有弥漫性点状上皮剥脱,一般在短时间即可恢复正常。
外耳道炎为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炎症;外耳道疖肿是毛囊和皮下脂腺的化脓性感染。外耳道炎常常是由于人为造成的,如经常挖耳朵的人,不注意或操作不当,损伤了耳道皮肤而继发感染的,其最早期的症状就是耳部剧痛,每当咀嚼、打呵欠、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加剧,痛连腮部和头部,由于疼痛和外耳道红肿,可暂时出现听力障碍,同时耳部周围淋巴结肿大,有触压痛。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一般不引起全身性症状,但若炎症偏...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腔的急性炎症,由于病因和病程不同,可分为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两种。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首发症状为耳部疼痛,耳内有种阻塞感,或压迫感。有时全身出现微热,头痛,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等症状。细看耳部时,会发现耳膜轻度内陷,边缘血管呈放射状扩张,鼓膜呈淡红色,失去了正常的光泽。若鼓室内有很多分泌物时,鼓膜可向外突,听力减低,或因传导而耳聋。一般经过治疗而很快会恢复,但...
沙眼是一种由沙眼衣原体所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患沙眼的人相当多,在农村和偏远山区,沙眼的传播更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沙眼主要侵犯睑结膜。在疾病初起时无明显自觉症状,或稍有眼部不适,或有眼干涩的感觉,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眼皮重坠、沙涩、羞明、流泪、眼眵增多、视力疲劳或视物昏蒙等症状。如果将眼睑外翻细看时,在上睑结膜的睑板上缘和上穹窿部结膜发生病变,局部早期为充血,睑结膜不同程度失去其固...
慢性泪囊炎是常见的泪道疾病,由于鼻泪管阻塞,泪液潴留在泪囊内,结膜囊的细菌进入泪囊,致使泪囊粘膜形成慢性炎症,产生很多粘液和脓性分泌物。所以病在早期就有自觉溢泪,流出泪液呈胶粘脓状。如果用手挤压泪囊区,有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溢出。泪囊内若多量脓液积存时,出现泪囊部膨胀,在相应的部位出现轻度隆起。待分泌的粘液、脓液被挤出去或者排出之后,局部又可以炎症消退、肿胀减轻、症状稍有好转,或暂时性...
本病是发病急剧的传染性眼病。以急性结膜炎为主要特征,因其广泛流行,故又称“红眼病”。由于病因不同,其病理过程也有差别。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急性结膜尖。病初起时赤痛,痒涩交作,灼热羞明。继则眼眵胶结或呈脓样,重症时眼睑肿胀,不易开闭。结膜上充血或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常是一眼患病,继而双眼患病,3~4天病情达高潮,2周左右时间治愈。②假膜性结膜炎。起病较急,眼睑红肿,眼眵胶粘脓样,流淡红色泪液,...
泡性结膜炎是指在结膜上出现局部隆起之小泡;泡性角膜炎是指小泡生于角膜边缘,并侵及角膜,病后遗留云翳。本病一般儿童多发,多发于体弱及营养障碍少年儿童。由于病变部位不同,出现的症状也各异。①泡性结膜炎。这类病儿症状较轻微,或有异物感,在结膜上有灰白色圆形小泡,可随结膜活动,无压痛。发生部位不定,其大小数目不等。②泡性角膜结膜炎。小泡常发生于结膜、角膜交界处,病人有涩痛、羞明、流泪等症状,小泡周围...
本病是角膜被损伤后,又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角膜化脓性炎症。炎症初起即觉眼珠疼痛,头额剧痛,有时彻夜难眠,羞明流泪,眼睑难开,勉强睁开时,则流泪增多,或多粘稠脓性分泌物,视力发生障碍。观看一下眼睑,红肿明显,角膜也有红肿,角膜中央区出现灰白色混浊,中央凹陷,上覆盖薄脂,经1~2天病情较重,凹陷呈进行性扩大,表面覆盖的灰白色凝脂样组织增厚。至此时若没有及时就治,则病情又向深层发展,并向四周伸延,则...
耳源性颅内并发病,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严重并发病。常见的有耳源性脑膜炎、耳源性脑脓肿、横窦栓塞等。慢性或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比较单纯的炎症性疾病,一般经恰当的处理会有所好转的。但如果这种小病处理不好或根本不治,也可引起大祸。如并发颅内化脓性疾病,就可以危及病人的生命。1.耳源性脑膜炎由耳病引起脑膜炎必先有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和体征,如果原来就有耳部流脓等,突然脓汁减少,又出现头痛、项强、呕吐...
美尼尔氏病是一种反复突然发作的旋转性眩晕,耳鸣、耳聋等主要症状同时存在。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反复突发性眩晕,并无先兆,可在睡梦中发作惊醒,患者感到天旋地转,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固定体位不敢动弹,如体位稍有变动则眩晕加重。发作期间出现耳鸣、耳聋症状。每次发作持续几分钟,也有持续数日之间。发作过后症状完全消失。这种病发病很急,有时由于过于眩晕而跌倒,容易发生外伤,所以凡患过此病的人,都应...
急性喉炎是喉部的急性感染,可由细菌感染或其他物理因素所致。喉炎发病的早期主要症状是声音嘶哑,感到喉部不适、痒痛或灼热、阵发性咳嗽等症状。随着炎症的加重,这些症状更加明显,检查一下喉部,可见喉粘膜,会厌部充血,声带早期呈淡红色,逐渐变成深红色,或有粘性分泌物附着。喉及声带充血水肿越重时,则音哑和疼痛也越加重。急性喉炎的全身症状比较轻,有时出现恶寒、发热、或有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发生于儿童时期...
咽异感症是咽部异常感觉的征候群,患这种病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感觉,其主要是咽喉部的梗塞感。有一种咯不出、咽不下的感觉,过去有人称为“梅核气”,“癔病球”,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绝不是单一的神经或精神因素,还有许多咽喉部的疾病存在。如慢性咽炎、咽喉炎、扁桃体炎、鼻窦炎、食道炎、食道憩室,也有食道癌、扁桃体癌、舌癌、喉癌等。在妇女主要表现出性腺机能低下和甲状腺机能低下等。还有一种即是精神因素,有的人受...
耳鸣是指耳内有异常响动的声音,耳鸣多数情况是耳听力下降的表现,当听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便出现耳聋,所以说耳鸣是耳聋的早期信号。耳鸣的原因很多,但并不是所有耳内有响动都是耳鸣。如在安静的环境下,或人体侧卧,将耳部紧贴在枕头上,也能感到体内血液流动声、心跳声等,都是正常生理现象,不是耳鸣,对人体也无不良影响。还有一种所谓生理性耳鸣,多发生于脑力劳动者,由于长时间紧张、劳动、神经衰弱、脑力负担过重引...
鼻咽癌发病率非常高,多发生在青壮年人,黄种人的发病率是白种人的4~5倍。这种病能够早期发现,而且治疗效果非常满意。但是那些不懂要领的人,不能早期发现,其后果也是可悲的。关于鼻咽癌的早期症状:①鼻出血。晨起或偶然发现鼻出血,有时是鼻涕带血,或擤鼻涕出血,出血量不一定很多,有时只是有血色,混在鼻涕外面,有时只是有小血丝,总之,只要没有原因的鼻出血,应引起警惕,及时检查,查一下出血的部位,这是鼻咽...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且引起痛苦最严重的牙髓病即是牙髓炎。患牙髓炎时往往痛疼难忍、坐立不安,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特征是疼痛剧烈,其疼痛的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①自发性阵发性剧痛。即没有外界刺激因素牙齿产生剧烈疼痛,疼痛呈间歇性发作,疼一阵、歇一阵。一般在牙髓炎早期,疼痛发作时间短,间歇时间长;牙髓炎晚期,疼痛发作时间长,间歇时间短,而且疼痛往往夜间发作比白天更加剧烈。②温...
来自髓腔的损害,经根尖孔引起根尖部牙周组织的炎症叫作根尖周围炎,简称根尖炎。急性根尖炎分为急性浆液性根尖炎和急性化脓性根尖炎两种。急性浆液性根尖炎症状是患牙感到不舒服,发木,有浮出感觉。咬合时,患牙首先与对颌的牙齿接触。这种木胀和浮出感觉是由于根尖部牙周膜充血、水肿,使根尖部组织体积膨胀而表现的症状。这时病人若将牙齿咬紧会感到稍微舒服。随着根尖部炎症渗出物逐渐增多,患牙浮出与伸长的感觉也逐渐...
智齿冠周炎是指阻生智齿牙冠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多发生在18~30岁的青壮年,以下颌智齿多见,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下颌智齿冠周炎主要是由于智齿萌出困难。智齿冠周炎主要表现发病较急,初期只是牙龈疼痛、红肿,全身症状不明显。如果细菌被控制,症状可以消失,否则炎症则发展,牙龈红肿加重,进而出现龈颊沟处红肿、压痛和颊面部充血、水肿。这表明炎症中心已进入颊侧骨膜下,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开口困难和吞咽困难。这...
荨麻疹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表现为时隐时现的瘙痒性风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如食物、药物及感染、疾病等。以前认为大多数荨麻疹是由变态反应引起的,现已知不少寻麻疹并非如此。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荨麻疹,以及特殊类型荨麻疹。①急性荨麻疹。起病急,先感觉皮肤瘙痒,很快出现风团,呈扁平水肿性隆起损害。为红色、皮色或白色,风团形状不一,呈圆形或不规...
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又名急性单纯性痒疹。本病多由跳蚤、螨、蚊等叮咬或与某些食物如鱼、虾、饮料以及消化障碍等有关。春秋多见,好发于儿童,亦有时可见于青年如成人,皮疹开始为突发痒性红色风团,很快风团消退而表现为典型的纺锤形黄豆大至花生米大小而质硬的水肿性红色丘疹,中心可出现水疱。自觉奇痒,尤其以夜间为甚,常因搔抓而继发脓疱疮等化脓感染。皮疹好发于躯干、臀部、腹部、腰背部和四肢,疏散分...
多形红斑又称渗出性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发粘膜损害,皮疹呈多形性,典型损害为靶形或虹膜状红斑,这种病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多数人认为是机体对变应原产生的一种变态反应。这种病发病前多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病史,患者发病前常有些前驱症状,如倦怠、发热、头痛、咽喉痛、关节痛及咳嗽等。有的发病较轻,也较多见,即皮损以红斑、丘疹为主,亦可见水疱、大疱、紫癜或风团等。多发于手足背、前臂...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易于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男性多于女性。初发年龄男性20~39岁,女性15~39岁,北方多于南方,春冬季易发或加重。一般将银屑病分为四型:①寻常型银屑病。最常见的一种,初起时为帽针头至绿豆大小的淡红色或鲜红色丘疹或斑丘疹,境界清楚,表面覆有干燥的多层白色鳞屑,呈云母状,周围绕以红晕,基底浸润明显。皮疹逐渐增多、扩大或融合成斑块,鳞屑增厚容易刮除,刮除后露出一层...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皮肤炎症变化。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并常同时伴发寻常痤疮与酒?鼻,初生后3~4个月的婴儿也易见。皮疹好发于皮脂腺较丰富的部位,如头皮颜、鼻甲沟、外耳、胸骨前、腑窝、臀缝等处常自头部开始向下蔓延。皮疹为略带黄色的红斑或粉红斑,大小不一,边界明显和边缘不整齐,有鳞屑型皮疹呈斑片状,表现有油腻性鳞屑和痂皮型,皮疹表面油腻性鳞屑厚积,结成痂皮。其中以头皮脂溢性皮...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为其特征。常伴皮脂溢出。多发生于青春期男女。目前多认为是由雄激素激发引起,青春期雄激素分泌增多,使皮脂分泌亢进,同时使毛囊漏斗部及皮脂导管角化,导致皮脂排泄障碍,皮脂潴留,形成粉刺。皮损好发于颜面部,尤其是前额、双颊和颏部,亦见于上胸、肩胛间背部及肩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呈对称分布,但在颜面部中央尤其是鼻部及眼眶周围...
酒糟鼻又名玫瑰痤疮,是发生于面部中央和鼻部的慢性皮肤病。病因不十分明确,可能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由于某些内环境因素而致面部血管运动神经失调,血管长期扩张所致。嗜酒、辛辣食物、高温、严寒、风吹日晒、精神紧张、内分泌失调、胃肠功能障碍及慢性病灶等均可作为诱因。本病多发生于30~50岁中年人,以女性多见,无明显自觉症状,损害发生于面部中央,主要以鼻尖、鼻翼为主,其次为颊部、颏部和前额,分布对称。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