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留言板
中医药食医方医案导学网站
中医内科疾病
痴呆
痴呆,多由七情内伤,久病年老等病因,导致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而致,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其轻者可见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等症;重则表现为神情淡漠,终日不语,哭笑无常,分辨不清昼夜,外出不知归途,不欲食,不知饥,二便失禁等,生活不能自理。呆者,痴也,不慧也,不明事理之谓也。本病在心脑病证中较为常见,可发于各个年龄阶段,但以老年阶段最常见。据国外资料,在65岁以上老人中,明显...
颤证
颤震是指由内伤积损或其他慢性病证致筋脉失荣失控,以头身肢体不自主地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古代亦称.“颤振”或“振掉”。本病老年人发病较多,男性多于女性,多呈进行性加重。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颤震病人也在增多,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效果。《内经》称本病为“掉”、“振掉”,《素问·五常政大论》描述了其临床表现,如“其病动摇”、“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
痰饮
痰饮,中医病证,是体内水液未能被完全输送或充分转化利用,停聚在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多因外感寒湿、饮食不当、劳累体虚导致。痰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痰饮为痰饮病证的总称,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狭义的痰饮指饮停胃肠之证。一般可表现为咳痰,喉中痰鸣,胸闷,苔腻,脉滑等,也有不见痰液排出,而表现为眩晕者。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纤维化、慢性...
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水湿郁遏或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可以是高热。内伤发热是与外感发热相对应的一类发热,可见于多种疾病中,临床比较多见。中医对内伤发热有一套颇具特色的理论认识及治疗方药,且对大多数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早在《内经》即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其中对阴虚发热的论述较详。《金匮要略·血...
虚劳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于禀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虚劳是气血津液病证中涉及脏腑及表现证候最多的一种病证,临床较为常见。中医药在调理阴阳、补益气血、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历代医籍对虚劳的论述甚多。《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的“精气夺则虚”可视为虚证的提纲。而《...
1 / 11
2 / 11
3 / 11
4 / 11
5 / 11
6 / 11
7 / 11
8 / 11
9 / 11
10/ 11
11/ 11
1
/ 11
中医外科疾病
破伤风
破伤风是指先有破伤,风毒之邪由创口侵入而引起惊风的一种疾病。西医亦叫破伤风。其临床特点是,有皮肉破伤史,有一定潜伏期,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阵发性抽搐,抽搐间歇期全身肌肉仍紧张强直,伴有发热,但神志清醒,多因并发症而死亡。破伤风病名首见于宋代《太平圣惠方》,云:“身体强直,口噤不能开,四肢颤抖,骨体疼痛,面目喁斜,此皆损伤之处中于风邪,故名破伤风。”风毒之邪广泛存在,不仅发生于皮肉破伤,手术中...
脱疽
脱疽是指四肢末端坏死,.严重时趾(指)节坏疽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又称脱骨疽。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见,初起趾(指)间怕冷,苍白,麻木,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日久患趾;(指)坏死变黑,甚至趾(指)节脱落。在《灵枢·痈疽》中即有关于本病的记载,云:“发于足趾,名脱痈,其状赤黑,·死之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
股肿
股肿是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和炎性病变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多有长期卧床、分娩或手术史,患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浅表静脉显露。相当于西医的血栓性深静脉炎。本病最大的危害是静脉血栓脱落后引起肺梗塞或肺栓塞。[病因病机]多由久卧,久坐,产后,腹部或盆腔手术,外伤等后制动,气血运行滞缓,或外伤手术损伤筋脉,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瘀血阻于络道,脉络滞塞不通,营血回流受阻溢于脉外,流注下肢而成。[诊断]多有...
臁疮
臁疮是指发生在小腿下部的慢性溃疡:又称裤口毒、裙边疮。相当于西医的小腿慢性溃疡。本病多继发于恶脉(下肢静脉曲张)和丹毒等病。其临床特点是多发于小腿中下1/3交界处前内外侧,溃疡发生前患部长期皮肤瘀斑、粗糙,溃烂后疮口经久不愈或虽已经收口,每易因局部损伤而复发。此病俗称老烂腿。[病因病机]多因久立或负重远行,过度劳累,耗伤气血,中气下陷,以致下肢气血运行不畅,或形成恶脉气血瘀滞于肌肤,肌肤失养...
毒蛇咬伤
我国的蛇类约有160余种,其中毒蛇约占1/3,华南地区较多,而危害较大且能致人死亡的剧毒蛇约有10种。具有神经毒的有银环蛇、金环蛇、海蛇,血循毒的有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和烙铁头蛇,混合毒的有眼镜蛇、眼镜王蛇和蝮蛇。各种毒蛇形态不同,但也有外形相似的,有的与某些无毒蛇容易混淆。一般来说,毒蛇的体表特征是头呈三角形,尾短而钝,身体魔纹色彩鲜明,毒蛇的唇腭上有一对毒牙和毒腺,被毒蛇咬伤时,毒液...
1 / 17
2 / 17
3 / 17
4 / 17
5 / 17
6 / 17
7 / 17
8 / 17
9 / 17
10/ 17
11/ 17
12/ 17
13/ 17
14/ 17
15/ 17
16/ 17
17/ 17
1
/ 17
中医妇科疾病
阴吹
阴吹,中医病名。妇女阴道中时时出气,或气出有声,状如矢气者,称为阴吹。临床多见于经产体弱的妇女,可根据伴随症状,辨证治疗。现多指阴道壁和盆底组织松弛及一些神经官能症。病因基本病因多因中气不足,谷道欠利;胃肠燥化,腑气不通;气机紊乱,腑气不循常道;或因脾阳不运痰湿停聚,阻遇腑气下泄而致阴吹。常由气虚、胃燥、气郁和痰湿所致。诊断诊断原则1、病史经产体弱,素体中气不足,素性抑郁,或便秘的患者。2、...
阴疮
妇人阴产生疮,甚则溃疡,脓水淋漓,局部肿痛者,称为“阴疮”,又称“阴蚀”。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非特异性外阴溃疡、前庭大腺炎脓肿破溃、外阴肿瘤继发感染等疾病。[病因病机]多因湿热下注,蕴结成毒,或因正气虚弱,寒湿凝结而成。一、湿热下焦感受湿热之邪,或郁怒伤肝,肝郁化热,肝气犯脾,脾虚湿盛,湿热下注,蕴结成毒,腐肉为脓,而成阴疮。二、寒湿久居阴湿之地,或经期、产后冒雨涉水,寒湿凝滞,瘀血内停,气机...
阴痒
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称为“阴痒”,亦称“阴门瘙痒”、“阴空格”。本病相当于西医学外阴瘙痒症、外阴炎、阴道炎及外阴营养不良。[病因病机]主要机理有虚、实两个方面。因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外阴失养而致阴痒,属虚证;因肝经湿热下注,带下浸渍阴部,或湿热生虫,虫蚀阴中以致阴痒,为实证。常见分型有肝肾阴虚、肝经湿热、湿虫滋生三型。一、肝肾阴虚素体阴虚,大病久病,或...
妇人腹痛
妇女不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者,称为“妇人腹痛”,亦称“妇人腹中痛”。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盆腔炎、子宫颈炎、子宫肥大症及盆腔淤血症等引起的腹痛。[病因病机]主要机理为冲任虚衰,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及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临床常见的有肾阳虚衰、血虚失荣、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及寒湿凝滞等类型。一、肾阳虚衰禀赋肾气不足,或房事过度,命门火衰,或经期摄生不...
癥瘕
妇女下腹有结块,或胀,或满,或痛者,称为“症瘕”。症与瘕,按其病变性质有所不同。症,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痞满无形,时聚时散,推揉转动,痛无定处,病属气分。但就其临床所见,每有先因气聚,日久则血瘀成瘕,因此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故前人每以瘤瘕并称。[病因病机]多因脏腑不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气聚为症,血结为瘕,以气滞、血瘀、痰湿及毒热为多见。一、气滞七情所伤,...
1 / 11
2 / 11
3 / 11
4 / 11
5 / 11
6 / 11
7 / 11
8 / 11
9 / 11
10/ 11
11/ 11
1
/ 11
中医儿科疾病
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临床以多汗,夜啼,烦躁,枕秃,肌肉松弛,囟门迟闭,甚至鸡胸肋翻,下肢弯曲等为特征。是目前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根据本病的临床特征,散见于中医学汗证、五迟、五软、鸡胸、肾疳等疾病。本病常发生于冬春两季,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尤以6-12个月婴儿发病率较高。发病率北方较南方高,工业性城市较农村高。本病预后一般良好,但罹患其他疾病,常使...
五迟五软
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迟、五软证候。五迟以发育迟缓为特征,五软以痿软无力为主症,两者既可单独出现,也常互为并见。多数患儿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证情较重,预后不良;少数由后天因素引起者,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也可康复。古代医籍有关五迟、五软的记载颇多...
小儿水肿
小儿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面目、四肢甚至全身浮肿,小便短少的一种常见病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阳水和阴水。阳水多见于西医学急性肾小球肾炎,阴水多见于西医学肾病综合征。小儿水肿好发于2—7岁的儿童。阳水发病较急,若治疗及时,调护得当,易于康复,预后一般良好;阴水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小儿水肿的发病,阳水多于成人,总的疗效预后亦好于成人。古代医籍关于水肿的记载颇...
小儿遗尿
遗尿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婴幼儿时期,由于形体发育未全,脏腑娇嫩,“肾常虚”,智力未全,排尿的自控能力尚未形成;学龄儿童也常因白天游戏玩耍过度,夜晚熟睡不醒,偶然发生遗尿者,均非病态。年龄超过3岁,特别是5岁以上的儿童,睡中经常遗尿,轻者数日一次,重者可一夜数次,则为病态,方称遗尿症。本病发病男孩高于女孩,部分有明显的家族史。病程较长,或反...
儿童多动综合症
儿童多动综合征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BD),是儿童时期一种较常见的行为异常性疾患。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以难以控制的动作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并有不同程度学习困难为临床特征。本病男孩多于女孩,好发年龄6-14岁,国内外文献报道,占学龄儿童的5%-10%。发病与遗传、环境、产伤等有一定关系。本病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到青春期逐渐好转而痊愈。本病在古代医籍中无专门记...
1 / 7
2 / 7
3 / 7
4 / 7
5 / 7
6 / 7
7 / 7
1
/ 7